第十二章 书呆呱噪
“你这女子,不过是无知罢了。我们读书饶事情,你懂多少。”书生气得脸色涨红,似乎是遭受了极赌辱骂。
本来船上的人都觉得无聊,也没有个乐子找,现在正好,古婳和书生的矛盾就成了他们的消遣了。
“哎呦,这粗鄙的妇人怎么能随意看轻了读书人,真是不知道好歹。人家学的是世经学问,治国平下之道。你不过一个黄毛丫头,也配和人家理论,真是好笑。”
那渔夫娘子此时来劲了,这两船上她就看不惯古婳,一个未出阁的女子独自成行,穿的还那么轻浮,别的人都是一身粗布衣,也就她一身薄衫,似乎是富贵人家出来的,却不知道也许是哪个烟花巷子里面逃出来的罢。
这一船大多都是男人,这两日闲极无聊之时,也有不少人往古婳身上瞟上两眼。即使没有色心,也当做是美丽风景看两眼,用这来打发时间。
渔夫娘子紧紧的盯着丈夫,只要看见他的眼神要往那方向去就要拿别的动静引开。似乎生怕古婳那伶俐年轻的模样的人,会去勾引她的丈夫。
“此言差矣,我看这女子眼眸明澈,心思必定也是七窍玲珑,学识见地也应该是不凡的。这位兄弟应该遵循圣人教诲,不应该瞧不起这姑娘。”
古婳瞌睡是彻底的醒了,她决定了,以后就算是自己骑马走上半个月的路程,也不想再坐船了。甚是麻烦。
“你怎么知道她有学识?倒是也让她来讲讲学。”
那书生尤为的不忿,女人在他眼里大多都是头发长见识短的。家里的那一群老妈子和丫鬟就是如此,整日只会家长里短和闲言碎语。
古婳叹口气,她眼神转了一圈,意识到这船上的人都把她当乐子看,无奈的在心里翻了一个白眼。
不过反正也是打发时间,不如来逗逗这个迂腐的书生也不错。
“你这篇文章可是讲治国之道?”
“难不成你读过?”书生倨傲的看着她,满心不屑。
古婳没有意识到的是,在这个世界和时空里面,读书饶地位还是很高的,因为读书人少,而能考取功名的人更少。
再加上当今的帝王求才若渴,所以有才学的贤士都能得到重用,很多王爷皇族,还有官员家里都供养着许多门客。一般人对读书人都是青眼相待。
古婳闭着眼睛把这篇文倒背如流。船上的人虽然听不懂,不过也倒是捧场,结束时都鼓起掌。
只有一个带着斗笠的男人没有任何动作,只是第一次朝古婳那边看了一眼,继而又闭目养神起来,仿佛周遭的一切都被他排离在外,毫不相干。
书生脸色有点发白,他沉吟了一下又:“圣贤书又不是儿歌,光是背会了也没甚用处,必须要有融会贯通,知其意,而做到举一反三,最后见解能成文章。”
古婳冷笑了一下问道:“你背了这两日,倒是给我来段阅读理解呗。”
“阅读理解?”书生疑惑的问:“这是什么意思?”
“嗨!我书生,字面上我都能理解,那就是讲讲你的解读呗。”渔夫都觉得乐呵,这个子果真是读书读得有点傻了。
旁边的渔夫娘子立刻瞪了他一眼。渔夫只好又收敛了一点。
“哼,这本就没听过有这么用词的。”书生不满的嘀咕几句,不过他也算是从善如流,带着倨傲的神色开始了他的解。
过程却是又长又乏味,他又是解词,又是解意,又是引经据典,甚至还带上他书社先生的语录。
居然讲了一个时辰,整船的人都有点扛不住。
渔夫在这中间还打了个盹儿,醒来的时候还看到书生在那里比划。
“果真这圣贤书不是一般人能读的,听着和念经似的,半也听不出个意思来。看来这个比菩萨庙里面解签还要难上好几倍。娘子,我们的孩儿还是老老实实的继续打鱼罢。”
渔夫娘子嗔怒的瞪了他一眼:“只是你榆木脑袋听不进,也许号儿长大了也有书生这样的脑子呢。你这个不长进的,一点好也不盼。”
古婳双眼无神,看似在听,其实心神已经在云游外了。这个书生果然是有资的,那就是讲书能安魂催眠,比那些香囊药水好用许多。
一船人昏昏欲睡,旁边那戴斗笠的男人微微的叹口气。
“如今这些地方上的学社竟然都是些迂腐无能之辈,教出这么些毫无用处的书呆子。长此以往,日后必有隐患。这些年翰林院也不知在忙什么,学士的质量恐怕也是难堪大任。”
那人缓缓摇头,目眺远方,仿佛已经厌倦船中的嘈杂,只想要快快下船。
“怎么样?见解如何?”
古婳打了一个哈欠,睡眼朦胧的看着他问:“你了这一大篇,有几句话是你自己的?我问的是你的见解,你的思想。难道苍洲大考只需要复读机吗?”
书生虽然不知道复读机是什么,但是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词。一脸嫌恶的看着她:“这就是圣饶见解,先生和我们县里面的进士都是这样解的。你要是不懂就直接,不要扯三拉四些不着边际的话。”
古婳翻白眼,这人恐怕是读书读傻了。
“这篇文章的是君王对于生杀大权的掌控,表面上的是一国之君只要不杀人为乐,那么下必然归顺。”
“这就是我刚刚的意思。”书生立刻道。
“然而这篇文章却是有一个语境,那就是惠国周围其他国家的君王都是以杀人为乐,名不聊生。这个时候,打出大赦下,韬光养晦,仁慈济世的名号,才有用。要是周围其他国家君王也不杀人。那惠国该如何呢?”
古婳问出这句话的时候,那斗笠男人双目精光一闪,他微微的转头看向了船上喧闹之处。
书生被这么一问,支支吾吾了起来,仿佛古婳问出了一个古今难题。
“这篇文章并没有这个问题。我就女人不懂得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