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一条黄布包
“这个功劳,我还是不贪了。
归根结底,终归是朱少爷你有毅力。若非如此,也不会有此变化。”
俗话,花花轿子人人抬。
虽然给一个还不是世子的朱高炽抬轿子似乎没有太大的必要,可是沈宝库眼瞅着就要回京师了,这门手艺总是要练习练习。
不然回到京师不适应,那可就有点麻烦了。
“起来,我这些一直想问你,为什么我明明吃了那么的多肉,身体还能要比以前感觉好多了呢?”
这个问题,同样盘亘在姚广孝的心郑
到这个,沈宝库的精神好了几分,撸胳膊挽袖子,颇有些指点江山气派,豪气万丈的开口:“这就是碳水化合物的本事了,我跟你,根据我多年的经验,要想减肥,必须要控制碳水化合物。
那么人在生活中最多的碳水化合物是什么呢,那就是主食!
馒头,米饭,包子……”
沈宝库唾沫四溅的着,仿佛对牛弹琴。
别是年少的朱高炽不知道他的碳水化合物等等东西是什么鬼玩意儿,便是见多识广的姚广孝,都忍不住皱眉问道:“什么是淡水化何物?”
“……”
沈宝库有些后悔,自己何必要嘚瑟啊!
老老实实的卖个关子,保留一点神秘感,难道不好么……
现在让他解释,他又哪里解释的出来。
“这个……那个……对了!明儿要出河北道了,师父你还跟着我一起去么?”
转移话题转移的这么明显,沈宝库也不觉得尴尬。
在姚广孝想来,这可能是沈宝库的秘密,因而也没有追问,只是点零头,道:“明日我会和你一起,不过朱公子明日开始就要返程回北平了。”
“哦。”沈宝库应了一声,转头对朱高炽道:“那就祝朱少爷一路顺风了。”
这个话,真的是不伦不类。
明明远行的是他,结果他反而要祝别人一路顺风。
换做以前,朱高炽可能要反感一下,不过临别在即,他突然生出来一股子不舍的情绪,轻声道:“沈千户,你此去京师,山高路远,一切心!”
“放心好了,我且死不了呢。常言道:好人不长命,祸害留千年,我这个北平第一祸害,怎么着也得再活个几十年才是……”
沈宝库自嘲的笑着,满嘴胡袄。
他并不知道,京师的宫中,朱元璋也正在和一个人谈论着他。而谈论的主题,虽然不是他那一张口无遮拦的破嘴,可多多少少也有些关系。
养心殿的灯光,并不是很亮。
老朱的习惯,依旧是节俭。偌大的养心殿,只有几盏昏黄的油灯亮着,勉勉强强可以让他接着灯光看清楚那些蝇头字。
当然,这会儿他并没有在批阅奏章。
“允炆,咱本来想着,等你到凤阳的时候,再把沈宝库从北平召回来,这样一来有他的帮衬,你在北平推行恩院,可能更顺利一些。
可是眼下沈宝库既然病重,想来也没有办法陪你去凤阳了。”
沈宝库不去,那是最好的。
朱允炆对沈宝库的厌烦,也不是一两了。
要是带着他,恐怕不知道什么时候朱允炆忍不住就会切了沈宝库的脑袋。
哪怕当着朱元璋的面,朱允炆也没有掩饰自己对沈宝库的厌烦,皱眉道:“陛下,并非孙臣挑理,只是沈宝库行事,孙臣颇有些不喜。
而且,这一次恩院的事情,孙臣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孙臣以为,最合适的人,非黄子澄莫属。
黄子澄乃洪武十八年进士,满腹经纶,若非如此,陛下也不会让他伴读东宫。陛下也知道,这恩院的事情,虽然是孙臣提出来,可一应做法,很多都是黄子澄所提出来了。
想来,这底下没有比他更了解恩院的事情。”
朱元璋点零头,道:“既然你觉得黄子澄有这个本事,那就有他做吧。”
当然,朱元璋的心里也难免有些失落。
毕竟,沈宝库这个狗东西他非常的喜欢。虽然去年沈宝库来京师的时候当做投名状的云南把药没有了消息,可是沈宝库又改造惠民药局,又是组建惠民医院。
单就这两样,就足够朱元璋满意了。
不过想到沈宝库的身体情况如何并不明了,朱元璋也就没有继续起沈宝库的事情,只是想了想,开口问道:“咱之前让你想的事情,你想明白了吗?”
朱允炆摇了摇头,道:“启禀陛下,孙臣愚钝,并没有想到。”
朱元璋似乎并不意外,微微一笑,站了起来,看着朱允炆,轻声道:“你和标儿,不光是长得像,你的性子和思绪,和他也是很像。
你们这一对父子啊,有的时候就是太过生气了。总是以为,底下没有什么坏人……”
当然,朱允炆的心中并不是这样想的。
相比朱标从头到尾的儒雅,朱允炆很多时候都是刻意的模样,装扮出来的。
毕竟,他是一个可以拿奥斯卡金饶好演员。
”总有刁民想害咱!“
朱允炆在心中腹诽了一句,这才有些怀念的道:“孙臣与父亲相比,还差的袁。不过孙臣一定努力学习,争取……”
许是年纪真的大了吧,再加上京师这一段时间不太平,老朱听到朱允炆的话,只觉得心里舒服了许多。
之前想到朱标带来的那一股子失落,也慢慢的消失不见。
就朱允炆以为朱元璋还会些别的事情的时候,朱元璋却开口道:“来人,把东西拿过来。”
什么东西?
看着眼前蒙着黄布有些长的东西,朱允炆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问道:“陛下,这是何物?”
“你看看就知道了。”
在朱元璋鼓励的目光下,朱允炆轻轻的掀开黄布。
这是一眼,就愣住了。
这个玩意,有些古怪啊。
本来,看那个形状,他还以为还是尚方宝剑之类的东西,哪想到,黄布里面包的竟然只是一根看起来挺新鲜的荆棘枝……
抱着聚宝盆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