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预设计谋
金珏虽然用极为巧妙的方法——修筑长围,大大减少了用于围困成都城士兵数量,但是,金珏在成都城外也布置了二十万人。
这点兵力用来困城,已经是最低的极限了,金珏若是敢用这点人攻城的话,之前修筑好的长围就有立刻被攻破的危险。
既然贾诩能够看破这一点,他并不认为金珏就看不破这一点。
可是,金珏方才只欠东风,只吩咐身边的亲卫头领拿着信送进城,却并未向杨沛和李恢提起再次在益州各郡征募士兵或者从永宁郡调兵的事宜,这就难住了一向聪明的贾诩。
第二,再有,就是成都城内积攒了足够全城所有人吃三年的粮食。
如今已经过去一年了,也就是,公子如果一直坚持围困成都城,而不派兵进攻的话,城里面的人还能够坚持两年的时间,也只能维持两年的时间。
在古代,粮食存储技术极差,新粮入库,也只能存三年,超过整个时间,全都会变成腐朽不可食用的东西。
城中的老百姓们也许可以用这种东西再在成都城中坚持几个月的事件,可贾诩却深知,那些吃惯了美食的世家和刘璋本人,绝对都坚持不到那一的。
如此以来,公子又何须如此着急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曹操突然改变了战略,企图入主关中,既可以凭借关中四塞的地利优势,阻止袁绍或者金珏攻入关中,又可以借助关中三辅八百里秦川富饶之地,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事实上,无论是从将领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谋士的数量和质量这两方面而言,曹军的战争潜力在汉末时期,是所有诸侯当中最强的。
这一点,在短期内,无论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袁绍,还是能够抵挡得住曹军进攻的金珏或者刘备都远不及曹操。
为了尽快拿下成都城,平定益州中北部地区,金珏不得不提前让他安插在城中的密探执行他早在围困成都城之前,就已经预设好的计谋。
想到这一点,贾诩脑袋里突然间灵光一现,他猛然想到了一种可能性——粮食。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被后世之人称为‘毒士’忍不住激灵灵打了个冷战,贾诩以及自己出的计谋都算是狠的了,可是,若是他方才猜想没有错的话,眼前这位年未到弱冠的公子,心比他还要黑得多啊!
甚至于,贾诩与金珏眼神对视的那一刻,还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贾诩到金珏的身边,时机真是不早也不晚,若是金珏设下的计谋真得顺利成功的话,下之人在得知成都城被金珏军攻破或者刘璋最终选择开城投降的具体细节的时候,会不会把这个十分歹毒的计谋,算在他贾诩的身上呢?
还真得是有这种可能啊!
唯有粮食,唯有金珏预设的计谋,成功焚毁成都城内的大部分存粮,这才能够让金珏只用现有的兵力,在极短的时间之内,逼得刘璋军开城强行突围、或者被金珏军攻破成都城,亦或者刘璋不得不选择开城投降于金珏。若是成功的话,刘璋军也只有这三种被动的选择。
那么,金珏预设的计谋又是否与粮食有关呢?
没错,就是粮食。
官渡之战,曹操不就是亲自率领奇兵,奇袭了袁绍用于囤积军粮的乌巢,才致使袁绍十余万大军几乎是一夜之间,彻底崩盘。
同理,若是金珏预设的计谋能够顺利焚毁成都城内大部分府库中的粮食的话,金珏根本不用出兵,成都城内刘璋或者益州掌权世家们在权衡利弊之下,只能迅速做出选择。
是夜,黄昏之后,金珏军先是在成都城四个城门之外,燃起了四个非常大的火堆。
这个举动让成都城城墙上的守军惊了一把。
而金珏军的这个举动,其实就是在用这种方法,通知城内的密探今夜到指定地点,接收密信。
王朝刷领金珏麾下五十名亲卫,分成十波,携带者今年最新由工匠特制的金臂弩和密信,到了成都城城外指定的方向,同一时间,用金臂弩将密信射入了城郑
若是没有金臂弩的话,金珏也不敢用这种方式通知城内的密探。正是因为金珏治下的弓匠成功仿制出了后世宋代的神臂弓和神臂弩,让金珏军在这个时空中就拥有了射程极远的神兵利器,金珏才能够用这种方式,向城内的密探传递消息。
自然,这种方式,只能是单项传递消息。
金珏可不敢把初代的金臂弩交给渗透进入成都城的密探们使用。
由于安排得当,再加上金臂弩的射程大大超出了刘璋军守军的想象,故此,即便当时成都城城墙上守城的将领和士兵当中有人发觉到了有东西被射入到了城中,因为当时是黑,射入城中的箭矢又飞的实在是太远,故此,这个极为要命的发现居然就这样被整个刘璋军忽略了。
最初,金珏派人混入成都城的时候,只给他们下达了一个命令或者是目标——让密探头目以及他们的手下,想方设法混入到成都城储存粮食的府库中任职,亦或者与负责把守储存粮食的府库官吏、将领交结,关键时刻,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关系。
为此,金珏足足派了两个别部司马的人手混入到成都城中,在金珏军中,一个别部司马所统辖的兵力,最开始在撒豆成兵分计划之前,最低是三百人,而那之后,最低是五百人。也就,金珏派人城中的密探总数已经达到了一千人左右。
故此,根本就没过多长时间,在王朝带人将密信射入到成都城内的第三夜里,整个成都城从内城到外城,突然之间乱成了一锅粥,因为那金珏军突然在城外燃起了篝火,让张任产生了极大的疑虑,故此,那之后的连续两的夜里,他都没有回府,而是一直呆在了城郑
“副将,你看看,城中着火的地方,是不是都是粮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