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言情 > 跃农门

第三百四十九章 朝会之争

“笠堂弟,看样子昨晚美人相配,颇费精力,现在一副睡眼朦胧的样子。”站在赵笠旁边,四皇子心情不错,昨日宴会结束,一直是他陪着柔部那位公主,太子却没有机会,只要能胜太子一筹,无论是什么,四皇子都高兴。

赵笠垂眸,意义不明的笑了笑,落在四皇子眼中,那就是男人间的心照不宣了。

“还是多谢四皇兄的款待,我没赶上篝火节,听人长央姑娘篝火节上一舞动京都,引得京都子弟争相追捧,身价飞涨,能在这个时候给我请到她,还是四皇兄有能耐。”赵笠隐下眼底的不耐烦,摆出笑脸,的捧了一下四皇子。

四皇子摆手,嘴上着那里哪里,心里却得意,原先老三还在时,太子势大,老三以贤命出众,三人间,唯独四皇子是只靠皇帝宠爱立足的。

如今太子嚣张,惹得众多朝臣和皇帝不满,大势已去,离开了三皇子的打压,他在徐家的扶持下,终于逐渐摆脱只凭皇帝宠爱的名头,渐渐崭露头角。

再到现在,渐渐压太子一头,这让四皇子如何不得意,等得到柔部公主的青睐,他有了柔部的暗中支持,越往后走,太子被拉下马,是迟早的事情,这大周正统,只能是他的。

见四皇子笑的得意,赵笠眼中垂眸,皇帝这两个儿子,对皇帝而言,先是臣子,再是儿子,帝王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权衡之术。

四皇子和太子相争,不仅仅是两人为了这个位置争斗,这也是皇帝所喜欢看到的,两方势力,只有势均力敌,互相牵制,皇帝的位子才是最安心的。

与皇帝而言这是他想要创造的局势,对赵笠而言,这也是他最想看到的。

只有这两人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才能把把这腐朽的朝堂搅成一摊浑水,让所有人把注意力都放在皇子的夺嫡中,只有这样,赵笠才是最如鱼得水的时候。

只不过,四皇子已经明显压太子一头,赵笠低着头,嘴边浮现出一个笑容,前期太子势力太大,他暗中算计,让皇帝对太子逐渐厌恶,可惜打压太狠,反而失了平衡。

还没有到自己大业预谋的时候,赵笠不希望这两人太快有结果,就像当初的三皇子,他在三人中,太聪明,逼得赵笠不得不提前动手除掉他,不然三足鼎立,就不用像皇帝这两个没脑子的皇子如同狗咬狗的过家家了。

四皇子的势力要打压一下,赵笠抬起头,视线投向太子那边,太子昨日看来也没有睡好,频频打着哈欠,如往常一样不耐烦。

他身后的谋臣们早就习惯了他这不中用的样子,可他们已经上了太子的船,早就无法回头,只能在太子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后,想尽办法维持。

他们皱着眉头,视线也频频往四皇子一党看来,前些他们拿徐家的事在皇帝面前抹黑四皇子,又借口以此拉拢与武王关系好的大臣们。

虽然却是给四皇子制造了一些麻烦,可徐家那个当事的少爷已经受罚了,武王府也没山人,山的只是一个平民女子,在往下,皇帝也要觉得太子肚鸡肠了,没事找事。

寒暄的群臣里,唯有一人不经意和赵笠对上了眼,赵笠眼中没有情绪,嘴角只是不易察觉的往上一勾。

那谋臣暗中点头,转头又和别人话去了,大厅内没有热闹多久,一个黄门尖细的嗓音传出:“陛下驾到!”

从龙椅旁的偏门处,皇帝一身明黄龙袍,在众多太监的拥护下,慢慢走上龙椅处的高台。

“吾皇万寿无疆。”

底下的朝臣同时停下讨论的声音,动作整齐划一的跪下,恢宏的声音在大厅回响,颇为壮观。

“都起来吧。”无论多少次,这样的场景都让皇帝眼中闪过满意,他有些虚弱的咳嗽一声,慢慢道。

众人起身,今日是如往常的大朝会一般,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皇帝刚免了请安,旁边太监完八个大字,站着的群臣便纷纷出列,了自己启奏的事情。

平日的事情,比如大周各州府的税费,农业,或者是大大的事情,都会有奏折送到皇帝手上,他批阅发回去就成,能在大朝会上的,要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么就是有什么决策需要君臣共商,再或者就是京都官员一些破事情攀咬。

其中佼佼者就属于御史台,御史台的官员皆为清流,他们没有任何权利,但作用是监督大周上下官员,没有实权,却足以让文武百官最头疼。

御史台监督上下官员,上到决策错误下到日常品行,一但让他们咬着了,那是要撕下来一块肉的,但御史台不受任何官员掌控,只隶属于皇帝管辖,让众多官员头疼不已,又没有办法。

几件鸡毛蒜皮的事情过去,多是太子和四皇子两党你抓抓我,我挠挠你,皇帝看的心中都有些烦躁。

大朝会过了一半,赵笠站在旁边做出昏昏欲睡的模样,他能感觉到皇帝锐利的眼睛看向自己,一如这么多年的每次大朝会,这是皇帝习惯的探究。

不明不白上位的人,做什么都疑神疑鬼,等到皇帝满意的别过头,赵笠才漫不经心站直身子视线投向太子那边。

而在此刻,太子的队伍中也站出一人,他清了清嗓子,郑重行了礼,慢慢开口道:“陛下,臣大理寺司丞宋方报有事启奏。”

叫宋方报的官员很年轻,大约只有二十五六,在能站在大朝会里,除开皇子王族子弟,都都是三四五十岁居多的朝臣,实在少见。

这样年轻的官员,想来只是想在皇帝面前露个脸,不出什么大事来,四皇子只是看了他一眼,就不在回头了。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眼皮子抬了抬,多给了这个年轻面孔一点目光。

他当政以来,一直喜欢文而轻武,这点他并不否认,不是因为他不喜欢武,而是他没有能力培养出出名的武将。

面前年轻的官员在他脑海中有些印象,是去年恩科甲榜的进士,虽不是三员中人,但文采颇为出众,让皇帝当时很喜欢,就留了京,没和别的进士一样,直接外放。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