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谁会在乎?
这些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都被武媚收到了麾下,成为了她强大的助力,为她出谋划策。
武媚很多的政令都是这些人根据武媚的意思反复斟酌,不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形成政令而颁布下的。
李贤也想这么做,但是他忽略了很多问题。
第一,他的威望远没有武媚的高。虽然他的名声不错,但是作为一个新太子,他的底子太薄,本身吸引人才的能力没有武媚厉害。
第二,现在的武媚如势中,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要看武媚的脸色行事,本身就战战兢兢,害怕成为武媚进攻的目标。在修书这种敏感的事上,他们自然不会出头。而那些想出头的年轻人,也会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保住性命。
第三,这几年北门学士这股势力发展迅猛,并且不断的吸收新生力量,有点本事的人都被武媚收走了。
所以李贤的计划不错,但是执行起来困难不少。
但是这并不是就没有人才被发现。事实上经过李贤的努力,他也确实发现了几个可用之人。
许书牙、成玄一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两个人最后成为了李贤最忠实的代表。
不过此刻他们刚刚进入修书的圈子,对于修书,他们是怀着好奇和忐忑的心情来了。
刘炜之就是他们的目标。
因为这两位仁兄,和刘炜之当初的处境太像了。
官职低,没人脉,有才学,不得志。
这两个饶本事刘炜之自然是知道的,也想拉入北门学士的阵营。无奈这两位仁兄比较传统,忠君思想比一般人要强烈的多。虽然有才学,但是脾气很古怪。
自认为自己堂堂七尺男儿,怎能屈身在武媚这个女人之下。还把刘炜之狠狠的嘲笑了一番,他没有建安风骨。
听的刘炜之都笑了,建安风骨?我呸!老子当年倒是坚持建安风骨了,结果呢,没有人重视,没有人关心,没有人提携。得到了永远是白眼。
我已经不是三岁的孩子了,风骨那种东西白了就是自己的自尊心在作祟。
大丈夫能屈能伸,韩信还受过胯下之辱呢,不照样名震下?
只要守住我们的初心就行了,至于你怎么上位了,谁会在乎?
守着你的风骨只有死路一条。
强扭的瓜不甜,既然你瞧不起我们这些人,那就算了,你就这些在这里不得志吧。
于是这两位仁兄继续在长安坐冷板凳。
一直到李贤开始广揽人才修书,他们才欣喜若狂。
李贤是大唐太子,未来的皇帝,自己过去给他修书,这是无上的荣耀,名正言顺。
这才是君子所为。
这是一个机会,不仅能增加自己的名望,还能近距离的接触太子,未来的皇帝。只要把关系搞好,以后成为宰相,指日可待。
许书牙和成玄一高高兴心去应聘,而且一鸣惊人,直接把面试官就给震住了。
这两个人是从哪里蹦出来的?为什么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这两个人?
面试官还是比较公正的,没有向他们二人索要红包,反而恭恭敬敬的把他们请去了东宫,直接面见李贤。
两个人在去往东宫的路上,互相打量着。
这位仁兄,我观你面色暗淡,印堂发黑……
嗯?
哦不不,我观你庭饱满,地阁方圆,骨骼惊奇,一看就是非凡之人啊!为何也跑过来修书?
唉,这不是怀才不遇嘛,想当年老子在某某地方也是一个风流人物,才名无双。谁知长安虽大,却没有慧眼识珠之人,可叹啊!这位仁兄,我看你一表人才,器宇不凡,又为何来修书啊?
唉,一样一样啦!想我成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还不是一样在长安厮混?如果不是太子这次修书招揽人才,我都准备回老家教书了。
长安太难混了!
是啊是啊!
两个人惺惺相惜,深有同福
就在这条同样东宫的路上,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对于李贤,他们是只闻其名,不闻其声,更不要见其面了。
他们在大脑中不断的勾勒自己想象中李贤的模样。
他可是大唐的太子,他是有三只手还是两个脑袋?或者有五只脚?
两个人只听李贤是一个不错的太子,然而名声好并不代表就真的好。人品这种东西还是要亲身实践才能知道,道听途不足为信。
两个人并没有太过于激动,毕竟作为才子,两个人是骄傲的,虽然他们没见过什么高官,但是心中的那份骄傲让他们对马上就要见到的李贤并没有太多的恐惧和不安。
现在是你李贤有求于我们,我们为什么要害怕?
长安的气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好过,两个人跟着前面的人不慌不忙的走着,头顶的太阳很暖和,他们第一次有了一种踏实的感觉。
心中的那份悸动并不明显,但是真的比昨踏实多了。心里的那份迷茫和无助好像忽然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热烈的进取心。
东宫并不是很华丽,但是十分厚重,两个人互相看一眼,他们期待的那个人,就住在这座宫殿里。
门打开了,李贤端坐在幽深的宫殿里,正在看书。
启禀太子殿下,学士许书牙、成玄一进见。
李贤放下书,目光灼灼的看向门口。
许书牙和成玄一第一次看到了传中的李贤。
阳光穿过幽深的大门,照射在地上,将宫殿映衬的亮了一些。
李贤温文尔雅,目光清澈,气场强大。两个人仅仅是第一眼,就几乎已经认定,李贤是一个怀有雄心的人。
这对许书牙和成玄一而言,是一次决定命阅会面。
李贤的气势和姿态让他们很受鼓励,两个人在看到李贤的第一眼,就几乎已经认定,这就是自己以后可以舍命的人。
而李贤,也在打量着这两个人。
恩,两个人还是很年轻的,脸上有桀骜不驯的神情,看上去肚子里应该有货。
这种事不用李贤操心,既然把这两个人带到了东宫来,那就明,这两个人肯定有几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