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苏溟需要一种“社交货币”。“就像人们使用币能够买到商品和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微信朋友圈的动态发布无疑就是一种“社交货币”,通过发布动态,便可为自己打造成具有不同生活态度、生活习惯的虚拟人设,通过人设获取更多的好评和认可,进而通过这种“社交货币”赚取更多的社交资源。
基于人类正常社交心理需求
着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饶生理性和社会学决定了人必须经常不断地同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以便满足自己安全需求和归属于爱的需求,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学生群体通过发布动态满足自己的日常社交需要。
(四)探究在校大学生在朋友圈的自我塑造
结合美国学者欧文·戈夫曼的“拟据理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要努力展示自己,以各种方式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同样,在朋友圈社交中也不乏“演”的成分,比如在调查中有被问到不选择将朋友圈同步到其他平台的原因,其中便影自我人设不同”这一选项,%的人选择,但也充分证明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他们对朋友圈一直存在着自我的人设与定位,将自己塑造成他人所期待的人,博得他饶好评和赞赏,但此时朋友圈职演”的成分便占据了很大比重。项目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的意义,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基础。
一、项目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微信这一APP用户量的大幅攀升,微信重要功能之一——朋友圈,亦已成为我国使用量最大的社交平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截至2017年12月,%。
微信迭代过程中,微信朋友圈新推出了可以自行选择显示最近半年、最近三或全部的功能。一时间许多朋友通讯录中突然多出了许多只显示最近三朋友圈的好友,如果该好友最近三没有动态,那么他她的朋友圈将空空如也,就好像他她屏蔽了你一般,给人一种不适福而人们纷纷热衷于使用此项功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人们选择在朋友圈中展示的自我与现实中真我的差异,人们为何有时会对别人浏览自己之前的朋友圈动态选择抗拒,人们发布动态与删除动态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人们使用社交个人展示平台的心理诉求等,这些问题纷纷从这一新晋功能中显现出来,也是我们需要分析与探究的。
二、研究的意义
如今,跟随微信这一APP火爆的还影刷朋友圈”这一行为,在微信朋友圈中浏览与发布内容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相当一部分群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晒”的过程中得到记录与分享的双重体验,满足记录生活、展示与推广自己、分享观点、寻求帮助、寻求祝福等心理需求。
国外流行的推特、脸书等社交软件也提供与微信相似的记录分享平台,但微信与之不同的是,朋友圈有其特定的内容展示控制功能,如非好友只可见朋友圈最近的十张照片、仅展示进三朋友圈内容、已发布内容设为私密等,此类功能的使用。因此,微信特有的展示平台经营模式对于用户构成了独特的心理体验,或不可与其他社交软件同日而语。
该项目为揭示“微信朋友圈”这一现象级功能使用中,人们呈现出的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进行研究。帮助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微信朋友圈功能和特性,从各类饶朋友圈发布读懂朋友的性格特点、人格特性、心理诉求等,从而更好地识别同伴、结交朋友,同时帮助广大青少年增强自我独立意识,摆脱各类个人展示平台沉迷。
此外,微信朋友圈的个人管理权限也有效地加强了内容的可供分级程度、社交安全性、增强意识形态管理意识。因此,微信朋友圈因改良而形成的新的社交平台经营模式,也引导出了内容把控、隐私安全、内容分级等新型可探讨性议题。三、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基础
首先,指导老师关注传播学与传播心理学现象,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公众平台动态,对微信朋友圈这一社交应用有所使用与了解。具有丰富的论文指导经验与时事评析经验。
其次,参与项目研究的组成员需热爱新媒体传播的推广与研究,善于人际沟通,善于细心观察周边事物,对待交办的各项数据整合类任务认真负责,有科研的严谨意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每个人身边都遍布微信朋友圈使用者,因此需从微信朋友圈提取的数据可以通过多重方式进行获取。
我校从事传播学领域研究的导师已强烈意识到“手机沉迷”现象在我校大学生群体之中的严重性,该项目成果之一——对个人展示平台沉迷现象的改善,具有实质性的作用,该项目会因疵到支持与推广。定量分析:分类随机抽样跟踪数名北京大学生一定样本,收集每人一个月内发布朋友圈的内容、每一条朋友圈的点赞评论量、每一条朋友圈是否被设为私密现象以及朋友圈关闭现象。收集样本中每人每打开朋友圈界面的频率、在微信中占用的总时间以及朋友圈界面占用的时间、朋友圈发布后又删除的频率、为别人朋友圈点赞的频率等。通过数据分析找到每人每日朋友圈打开频率、发布频率、删除等变量与其当日心情状况、课业压力状况等因素一一对应或多重对应的关系。
定性分析:同定量样本,采用跟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