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总裁豪门 > 寒花志

第二百六十章

早期大众社会理论的批评家们指出,表面上同质的“大众”受众,实际上存在巨大的社会差异。由于所属社会阶层不同,在生活圈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受众们在生存条件和观念上存在许多差别,虽然他们接触相同的媒介渠道或接收相同的媒介信息,这似乎超越了先前的众多界线,但是并没有淡化甚至消除这些差别。

由于媒介业已经开发和寻找到更多新的“适位”受众市场,因此在这一点上,媒介已经不需要劝,它们甚至已经进入了这样的业务中:力图界定和创造出以品味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新的社会和文化亚群体,并通过这种方式来确认潜在的媒介消费者。

这是一个以媒介为基础、持续不断地创造新风格和虚拟身份的过程,这些风格和身份,都是为了在受众的心中弹拨出热烈的和声。

尽管如此,受众的媒介使用可能总是根据其早期媒介经验,以及熔铸在个人社会生活中的身份认同而大体决定的,或者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符合。除了家庭这种特殊的社会单元外,还有学校同学这样的同侪群体,以及邻居朋友等,他们都影响着人们的品味和媒介消费,这种影响尤其体现在音乐和电视方面,两者都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媒介。

有时,人们将年轻饶偏好按年龄段进行详细划分,有时只是大体上区分“青年文化”与成年人文化的不同,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同层次的划分。年轻的成年饶媒介经验,被工作中和休闲中的社会交往所重塑。

评论:

亚文化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

亚文化有各种分类方法,罗伯逊将亚文化分为人种的亚文化、年龄的亚文化、生态学的亚文化等。如年龄亚文化可分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生态学的亚文化可分为城市文化、郊区文化和乡村文化等。由于亚文化是直接作用或影响人们生存的社会心理环境,其影响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它能赋予人一种可以辨别的身份和属于某一群体或集体的特殊精神风貌和气质。

青年亚文化,是指主要由年轻人群体创造的、与父辈文化和主导文化既抵抗又合作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英国学者默克罗比这样描述青年亚文化的特征:“这不是传统的中产阶级文化,与父辈文化也不紧密相连。这是一个被工人阶级年轻饶经验所统治的文化空间,是他们的语言、他们的创造力首先创造出了这个亚文化国。”也就是,青年亚文化的主要内涵正是体现在它与父辈文化和主导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之郑

时间:5月27日,地点:宿舍,内容:《受众分析》161-170页

笔记:

性别化的受众:在女性主义理论影响下,关于媒介使用具有显着而持续的“被性别化”特征的观点,同样在接受分析中逐渐发展起来。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性别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媒介使用行为,某些类型的媒介是专门为女性受众服务的,也往往由女性来主持,特别是一些杂志以及一些虚构类作品。

同样,男性观众也拥有不同的媒介类型和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差异的意义,今引起了人们更加强烈的好奇,有研究专门探讨性别的社会建构是如何影响了人们的媒介选择的,反之亦然。这项研究,采取民族志和深度分析的方法。引人关注的是由于受社会性别经验的影响,有一种所谓“解释团体”的观点,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受众研究往往伴随着内容分析,内容分析也同样反映出媒介文本的“使性别化”问题。事实上,要将受众研究与内容分析和作品分析完全分离开来,是非常困难的。

被性别化的受众经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某一类媒介内容;特有的日常惯例;仍然可能被描述为“父权社会”——或“男性世界”等与权力相关的更广泛的结构。

评论:

由于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便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变化历程,无论是起初的“保护主义”价值取向,还是后来的“超越保护主义”价值取向,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各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进程而演进,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无限的包容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透过世界各国媒介素养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其核心要素和内在规定性,从而审视世界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探讨和分析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相似,媒介素养教育价值取向也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然而媒介素养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培养受众成为具有积极的媒介态度、理性的媒介判断力和正确的行为动机的公民,更加看重媒介使用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媒介意识的自觉培养,同时也突出对媒介问题的思考和决策,重视对个体的媒介行为做出自我约束。因此,尽管媒介素养教育及其价值取向的内涵多有变化发展,其核心要素和内在规定性则稳定不变。无论是批判范式、文化分析范式、符号表征范式的“保护主义”价值取向,还是民主赋权、艺术鉴赏、意义生产等“超越保护主义”的价值取向;无论是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还是第三世界国家;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港澳台,媒介素养教育最终的核心价值取向应该是“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媒介观,促进媒介生态和谐发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