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世民育子法
傍晚,自傅老把江童等人安置妥当后,便一直没有露面,即便是晚饭也是那四名丫鬟带着一群老妈子送来的,并带来古老和傅老的口信,近日他们有要事要忙,可能暂时顾不上江童等人,如果他们有任何吩咐,可直接找荣管家商量。
深夜时分,荣管家这才匆匆赶来拜见江童,荣管家年龄约在四十岁左右,看起来甚是精明强干,比之陆坤丝毫不差。
荣管家拜见了江童后,又询问了江童等人伺候他们的下人可有什么怠慢之处,物品有没有短缺,丫鬟仆人可还好使,哪里不适应等等一系列生活问题。
江童一一回应,傅老离开前便一切安置妥当,并无不妥后,荣管家这才向江童拱拱手,告辞。
荣管家离开后,江童便留下了那四名伺候他的丫鬟,毕竟她们以后可能要和自己在这里相处一段时间,必要的来历还是要了解一些,虽然江童觉得古老应该不会在婢女上有什么问题,但心谨慎一些还是应该的。
尤其是江家在经历的贾管家的背叛后,对下人们的一些出格举动格外敏感,而这些丫鬟在江童第一次来古洛斋的时候曾经服侍过他和慧能一次,那时候她们难免会带一些其他任务。
就在江童问询傅老留下的四个丫鬟的时候,紫微宫,乾元殿此时仍旧灯火通明,内侍,宫女悄无声息的站在长长地门廊下倾听大殿内焦躁的脚步声,互相不解的传递着眼神。
往常睿智,镇定的皇上今难得的焦躁起来,一阵紧似一阵的踱步声,似乎在传达这位下之主的心情无比烦闷。
皇上不高兴了,太监,宫女站立的更加肃穆,喘气声也比刚才了许多。
李世民似乎平息了一下之前的怒气,看着此时正坐端庄的坐在青釉瓷凳的古龙,突然想起他刚册封的那位家伙,于是便饶有趣味的问道:
“古老难得进宫一趟,那些丧气的事情先不去管它,听朕册封的那位县候今住进古洛斋了,怎么样?那子最近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古龙听到皇上问到江童,不由的微微一笑,道“皇上既然提起这家伙,还真有些趣事给皇上解解闷....”
完,古龙从袖口拿出一张锦布,道:“老臣知道皇上爱好诗词,便在这上面留了心,这是江童初次闯入古洛斋的时候,无意中做下的一首诗,我对这些古诗什么的了解不多,但也能看出这首词确实好文采,皇上可以一览,看看这首诗究竟如何!”
李世民听闻古龙的话,心中先是一喜,随即一想一个十来岁的家伙能做出什么好诗词,虽然每年都有无数号称神童的少年出现,但李世民对这些神童往往不屑一顾,没有经过世间磨难的才在他看来不是才,而是有些聪明的孩子罢了。
不过为了给古龙面子,李世民还是故作饶有趣味的接过古老手中的锦布,李世民看着锦布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字,不由的皱了皱眉,不过还是低声读了起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漠漠向昏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N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李世民刚开始念这首诗的时候,从原本不屑一鼓神情转而变得凝重,然后是重视,随后变得凝重起来,直到他将整首诗全部念完,不由的大声赞到:“好,这首诗果然妙不可言,能从表面看到实质,如果此诗确实是江童本人所做,朕现在可是对他越来越有兴趣了....”
李世民对这首诗毫不吝啬其赞美之词。
从之前的不屑,越读越觉得此诗果然妙不可言,可是,这首写出了人间疾苦的上品佳作真的是一个没有任何阅历的十几岁家伙所写?
一向疑心的李世民此时面对如此佳作疑心病再犯,便把心中的疑惑给古龙。
古老闻言,不要的微微一笑,道:“皇上难道忘了,江童那子可是一路从大唐最南边逃到中原的,历经艰险不,长江以南现在哪个地方不是狼烟四起,民生萧条,而且他这一路上历经无数追杀,更是见到许多无家可归,食不果腹,妻离子散的场景,他能发出如此感慨,能有此见闻老臣倒觉得实属正常。
而且当时他口诵这首诗的时候,是见到古洛斋那豪华庭院时有感而发,足可见江童确实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去体恤百姓疾苦,善于用自己那双眼睛去看清事物的真相,再写出自己所看到的一切,着实不易,远比那些只知道上奏章弹劾的御使大夫强多了!”古老笑了笑,把自己对江童的了解一一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下寒士俱欢颜....”
如果是太平盛世或者其它年代,只要不是面临国破家亡,战乱,烽烟四起之时,无论是哪位皇帝看到这首讽刺统治者的诗词,不把江童斩立决就算是格外开恩了,如此明显的反诗,尤其是这首诗还接连讽刺统治者的无能,没有办法、没有尽全力的去维护老百姓的安全。
讽刺统治者不就是在讽刺他自己吗?
不过还好李世民虽然有多疑的毛病,但为人还算大度,无论是对当年的功臣还是降将都未曾苛刻,更别提这首他认为文采极好的诗了。
李世民只是读了两遍,便将这首诗背记于心,李世民似乎突然想到了这首诗只有内容却没有提名,不由的开口问道:“那家伙可了这首诗的名字?”
古龙脸上顿时露出一丝迟疑,道:“老臣当时听到江童口诵这首诗的时候,只记得吩咐人将其抄录下来,至于诗名着实忘记问了,既然皇上喜欢这首诗,何不为这首诗提个名字?”
李世民听到古老这首诗没有名字时眉头微微一皱,可又一听古龙的建议,心中不由一喜,这首诗无论从文学的哪个角度来,都是无可挑剔,他正准备答应古老的建议时,眉头突然一簇,摇摇头道:“算了,每一个有才华的人都有自己的创作权和决定权,朕即便是皇上也不能剥夺了他饶原创版权,至于诗名还是等朕的那位侯爷亲自来取吧,也许,那子早就有了诗名,只是没告诉你罢了.....”
完,李世民有些意兴阑珊的摆摆手,叫来旁边随侍的太监,道:“去将这首诗誊抄下来,下发御史台,让我大唐的每一位御史大老爷们都好好读读,成不要就只知道弹劾一些捕风捉影鸡毛蒜皮,朕要他们下到民间去看看老百姓都过的什么日,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这些士大夫就知道争权夺利,告倒了这个,再上来一个他们能确定老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吗?”
“去,让御史台最近上奏过奏疏的所有御史大夫每人将此诗抄写一百遍.....”
李世民轰走太监后,有些疲倦的揉了揉眉心:“朕当年登基的时候曾对古老您过,如若无要紧之事绝不敢贸然打扰您老安享晚年,可最近偏偏所有事情都聚在一起,让朕烦不可耐,只好请您老重新出山,还望先生教我!”言罢,李世民站起身,离开软塌,然后恭敬的冲古龙微微一躬道。
情急之下,李世民对古龙竟用帘年他还未登基时的敬语,可想此时李世民肩上担了多重的压力。
“皇上万万不可如此,折煞老臣了,老臣当年确实是想安享晚年,但如果皇上需要,为了大唐的江山,为了皇上,老臣这一把老骨头,只要皇上能用得着,任皇上随时拿去,只是老臣老胳膊老腿了,偶尔出出主意尚还能行,若是上马打仗恐怕还真心有余力不足.....”
古龙有些犹豫的道,他并不是不愿出力,而是他的身体着实不能继续强行军,否则一旦皇上真的用了他领兵,只怕耽误更大。
“朕自然不是不体悯先生,而是此时朝廷局势甚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也极有可能,原本我对太子扰乱南方局势确实是有意纵容,而且南方的整体局势也一直在朕的掌控之中,大唐在西北有五十万精兵,只要一道圣旨召回十万精兵强将,南方随时局势可定,太子实施的魍魉阴计在朕看来根本不足为道。
可昨夜西北突然发来八百里紧急军情,西北突厥、吐谷浑、党项等部族突然大军来犯,朕一时间在西北边境抽不出来一兵一卒,既有和突厥的一场大帐要打,吐谷浑和党项也要全力防备,伊吾、高昌见大唐局势不妙,现在也蠢蠢欲动,整个大西北局势千钧一发。
一旦朕强行抽调十万精兵回援京师,道南方进行平叛,西北的平衡瞬间便会被打破,一些其他不足为道的国,也会趁乱而起,到那时我大唐才真正危矣。
可也不能继续坐视南方的乱子继续发展下去,时日一长,原本只是乱子,唯恐他们做大到不可收拾之境,朕昨夜已经连夜下令,将固守在京畿一带的屯兵所回援洛阳,巩义的龙虎卫和龙王屯的常胜营明亮就能赶到,现在最为紧要的是绝不能让太子一党继续为祸南方,更不能让他们度过长江,所以,朕需要先生相助,大唐更需要先生!”
李世民态度恳切的道,李世民自登基以来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向某个人进行长篇大论的解释了,但是如果此时他面对的是其他饶话,李世民即便是面临再大的困难也不一定会开口求助,更别提亲自解释和对其倾吐心声。
但如果这个人是古老的话,情况则不尽相同,因为古龙曾经对李世民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可以当年没有古龙在他身旁辅助,就没有现在的李世民,当然也更不会有现在的大唐。
“皇上需要老夫做什么?只要老夫能做到,为了大唐,为了皇上,老臣情愿再次赴汤蹈火,哪怕马革裹尸,在所不辞!”古龙站起身,态度坚定的承诺道。
“南方的局势不能在继续乱下去了,尤其是不能让乱党度过长江,现在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冉建康城,阻挠南方乱局的蔓延。
据南边传来的消息,叛军最近可能要在建康城成立一个南方政权,然后和西北的突厥、吐谷浑结盟,两面夹击大唐,让我们首尾不能相顾,西北那边的局势朕倒是不担心,有大唐五十万精锐守着,任他突厥、吐谷浑如何撩也休想踏入我大唐土地一步,可南方局势....”
到这里,李世民眉头微微一皱,这些话虽然的轻巧,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却是麻烦异常,一旦南方成立的朝廷真的和突厥结盟,就算对大唐没有实质上的影响,但对民心军心还是影响很大的,一旦民心军心散了,至于以后的事情还真是两。
古老听完李世民的话,眉头也是一皱,李世民剩下不愿的话,莫非是....
“皇上,老臣斗胆问一句,昨夜东宫失火,太子失踪,南方要立的伪政权难道是要立.....”
李世民听到古老的话,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咬牙切齿道:“如果这一切不是那个混子布置的,岂有现在的困局,只知道耍点聪明,这个无父无君的孽子,如果让朕抓到他,定将他碎尸万段....”
也难怪李世民会如此暴怒,原本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即便是整个南方被攻陷时,他也不曾如此恼怒过,因为太子一直是在他掌心中蹦跶,任你千变万化,也难逃他的手心,可谁曾想收网的时候竟然没有网到鱼,让这条大鱼跑了不,竟还让他成了气候,反而要来对付他这个渔夫。
这让原本自信的李世民,大唐之主,自己的计谋中突然出现一个如此大的疏忽,而且还是致命的要害,他如何能不恼。
古龙也是有些无语,这一对奇葩父子,李世民身为皇上,他没有向以前的那些皇上一样来培养皇子,而是用钓鱼的方法,教导皇子,太子是这样,齐王也是如此。
无论是太子还是齐王,或者是现在在宫中的泰王,皇上使用培育的鱼苗的方法也培养后代,或者是继承人更准确一些,鱼苗的培养法是什么,大鱼吃鱼,鱼吃虾米。
为了自己的生存,面对任何阻挡在自己面前的任何阻拦物,毫不留情,张口便吞下,期盼自己赶快长成大鱼,长成一条没有人能吞下的大鱼。
至于自己吞下的食物能不能消化掉,便不是他所考虑的。
所以,太子之所以会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而不是父子相残或逼宫,正是李世民亲自培养出来的结果,他培养的太子的野心,却没有给他足够的施展空间,所以太子想的不是如何安安稳稳的等待着将来继承皇位,他要夺下,要自己亲手打下一个比李世民创立的大唐更大的一个下。
所以,李世民对太子的所作所为是又气有赞赏,如果昨夜真的抓到了太子,估计李世民不是高兴,还会感到失望
古龙虽然不赞同李世民的育子方法,但他太子的问题上却不能多,既不能好,也不能不好,就像现在一样,即便太子犯下了如此滔大罪,谁知道皇上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李世民心胸宽大,心思也让人捉摸不透,如果他这次真的能安稳的度过这次危机,抓到太子,不定他原谅太子也未知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