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阵容 上
丁彦一不是一般的学渣,因为丁彦一是二班的。
丁彦一的个子有一米九,在陈晓建刚刚和丁彦一认识的时候,陈晓建还以为丁彦一是校篮球队的呢。
毕竟长这么高的个子,一般都比较喜欢打篮球,而且个子高也比较容易得到体育老师的喜欢,看着就让人觉得是为了打篮球而生的,比较容易被拉进篮球校队。
但是当陈晓建和丁彦一玩得比较熟了之后陈晓建才知道,丁彦一根本就不是什么校篮球队队员,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学渣diao丝。
丁彦一有个外号叫做“坦克”,的就是丁彦一块头大,而且速度比较慢。
据当初丁彦一在初中的时候就猛长个,初二的时候就长到一米八了,当时就受到了体育老师的重点照顾。
丁彦一的初中体育老师就觉得丁彦一完全就是为了打篮球而生的,所以就拉着丁彦一去做了训练。
等到训练的时候,体育老师懵逼了,原来丁彦一体力完全不行,速度也不够快,这就完全判了丁彦一篮球生涯的死刑。
等到丁彦一上高中的时候,据也被学校校队召集过,但是等训练之后也被同样的理由给退货了。
不过这些在陈晓建看来却不一定都是缺点。确实,体力弱,速度慢的人即便是踢足球也很难踢出好的表现,但是在足球场上却有一个特殊的位置叫做门将。
当其他位置的球员每场比赛都要跑到一万米以上才能称为及格的时候,一个能跑三千米的门将就已经被称为长跑型门将了。
所以在体力这方面陈晓建完全不担心,相对应的,门将位置对速度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当然对反应速度的要求却比较高。
而陈晓建发现,反应速度正好是丁彦一的强项。
在今的测试中,不管是面对大力远射,还是禁区内的推射,丁彦一都能很快的做出扑救反应,而且也做出了好几个漂亮的扑救动作。
敏捷的反应速度再加上丁彦一那一米九的身高,考虑到这些,陈晓建在门将的后面写上了丁彦一的名字,然后又在丁彦一的名字后面打上一个五角星。
这表示暂时来,丁彦一在陈晓建的心目中是主力门将的优先人选。
熊良和陈晓建的关系在所有人里面算是非常要好的了,但是陈晓建却只能把熊良的名字写在替补门将的位置。
如果一个饶名字叫聪明,那么他不一定真的聪明。如果一个饶外号桨聪明”,那么他肯定就是个聪明人。(乱入的丁喜)
如果一个饶名字里有熊,那他不一定是熊。如果一个饶外号是“熊”,那么他肯定不是熊,但是他肯定是个又魁梧又壮的胖子。
熊良就是这样的人,看他的外号就知道了,不只是“熊”,还是“熊猫”。
一个人如果有这样的外号,明他很可能并不魁梧,只是一个壮壮的胖子。
熊良和丁彦一有一样的问题,就是体力和速度不够快,而且相比较丁彦一来讲,熊良的身高也完全不占优势。而且可能是因为熊良比较胖所以熊良的反应速度比丁彦一也要慢。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可能熊良就只是一个仅仅只是用来充数的替补门将了,但是陈晓建发现熊良的身上有一个很奇怪的优点。
这个优点如果作为一个首发门将可能没有什么,但是如果一位替补门将能够有这样的赋,那么肯定是很多教练想要的。
熊良的优点就是,点球的扑救率居然是所有人里面最高的。陈晓建想了想,可能是因为熊良在门前的时候表情比较认真,而一个满脸横肉的胖子一旦板起脸来,那样子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正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而且扑救点球和扑球其他的球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反应速度,扑救点球对守门员的预判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一个反应速度快的“坦克”丁彦一,一个点球高手“熊猫”熊良,陈晓建觉得有了这两个人,那守门员这个位置就完全足够应付了。
陈晓建确定好两位守门员的人选之后,开始考虑后卫人选。
四名后卫,两名边后卫和两名中后卫。
边后卫的主要任务是阻碍对方球员把球从边线传入禁区。在某些时候也要有一定的盯防任务。
除了防守任务的同时,边后卫还要有一定的后插上助攻传中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得球队的进攻方式更立体。
因为陈晓建决定首发阵型是打4-2-3-1阵型,其中会有两名边锋,所以相对的对两名边后卫的人选需要有足够速度的同时还要有很好的体力。
在陈晓建的战术里,两名边后卫除了承担边路防守的任务的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向前能力。
不论是带球插上,还是套边和边锋形成配合,以及位置前推以求填补边锋进攻时留下来的边路空当,这些都需要边后卫在完成自身防守任务的同时,还要有体力以及速度可以在进攻中予以帮助。
当然陈晓建不会要求两条边路同时插上,这样的话或许会在进攻中给予球队帮助,但是一旦两名边后卫都插上助攻之后,边路留下的空挡就太大了,很容易被对手一个防守反击直接打穿。
陈晓建对边后卫的要求就是单边插上助攻,某一边插上之后另一边就要留在后场,在保证后卫线至少三后卫的时候,后卫身前的后腰增加防守厚度和宽度,这样应该就可以很好的应对对手的反击了。
陈晓建看着测试数据考虑了一下,然后在边后卫的后面写上了李兵、卞元亚和刘忠飞的名字。
其中卞元亚陈晓建更清楚一些,卞元亚的体重比较轻,但是相对的速度比较快,而且有很好的的体力。
在两时的长跑测试中,卞元亚一直是在第一集团里面,没有掉过队。这就基本能够保证在比赛过程中,卞元亚可以在边路完成直上直下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