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千里寻丐帮

独孤求败的剑冢,可谓是武林中人人都想去一窥究竟的一处秘境。曾经机缘巧合之下去过剑冢的杨过,继承了独孤求败的重剑境界和霸道的内功。

杨过断臂之后,来到独孤求败的剑冢后,得到了玄铁重剑,练成了招式简单,劲力刚猛的重剑剑法,达到大巧不工的重剑境界。此后又在山洪和怒潮中修炼独孤求败的霸道内功。

剑冢旁边写的那些字,更是让人心驰神往,“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两兄弟自打记事起,就听无双姑姑讲起自己父亲的故事,对于这些他们都耳熟能详,父亲的奇遇他们很好奇,很向往。

他们从无双和程英二位姑姑口中得知,独孤求败老前辈自号“剑魔”率直,孤傲,不喜拘束,倏然而出,倏然又隐,心中有柔软的地方,也有正常的人性,亦有大喜大悲后的苍凉心境,隐居后威名历百余年而不衰,到底有着怎样的过去和经历已经无人知晓了。

刻在剑冢前石壁上单调而凄凉的留言,已尽道出这绝代高手,睥睨下,傲世群雄的威风,也道出内心的寂寞与萧索。

杨过进入的剑冢,是独孤求败的埋剑之处,这是独孤求败在武功进入到一定境界之后,再也运用不到剑这种武器,于是把剑和一些有剑法及心法留存于此。

但是,葬剑之时的独孤求败仍然健在,很有可能五十岁左右。这时的他仍在不断的完善自己武功造诣,可能这时的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戾气,慢慢地在领悟着武学的真冢

剑冢中,埋藏的是独孤求败一生几个阶段中用过的几柄剑。这些剑代表的是他在有剑在手时的武功修为,其境界可见一斑:

第一柄是一柄青光闪闪的“无名利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第二柄是“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此剑已被弃之深谷,故不在剑冢之中,以一长条石片代表。

第三柄是“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下。外表黑黝,剑身深黑之中隐隐透出红光,三尺多长,共重九九八十一斤,两边剑锋都是钝口,剑尖圆圆的似是个半球。

第四柄是柄已腐朽的木剑: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杨过第二次进入山谷后,在神雕的指点下发现独孤求败的剑冢,那时候他就曾经寻思过“独孤前辈身具绝世武功,不定留下什么剑经剑谱之类。”

杨过猜到了独孤求败可能留下了剑谱,但是他却没找到,那么独孤求败把剑谱藏在了哪里呢?为何杨过没找到?

其实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他的剑谱是一生对武学的领悟,只会随身携带。也就是,在独孤求败死后,剑谱被他带入了坟墓,以杨过的聪明,肯定能想到这一点,但是他却不敢去找,为什么呢?神雕在一旁监视着他,他的一举一动神雕都看在眼里。

神雕虽然口不能言,但是心里什么都明白,智商就算和正常成年人比起来也毫不逊色,正因为它通人性,独孤求败才会在退隐江湖后与雕为友,把神雕当做朋友一样来看待。

而神雕对独孤求败也是敬若神明,在他死后,衔来石块帮他造了一座坟墓,并且一直陪伴在独孤求败身边,在第一次带杨过进入山洞前,神雕还要先点三下头行过礼之后才敢进去,可见独孤求败在它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就算杨过猜到了剑谱藏在独孤求败的坟墓中,他也不敢贸然去寻找,虽然神雕很喜欢他,但是绝对不会容忍他去挖独孤求败的坟墓,做出对独孤大侠不敬的举动,如果杨过敢去找剑谱,神雕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杀了他。

杨过一生功力所及,也仅仅达到重剑境界。独孤求败的四大剑境,分别是利剑境界、软剑境界、重剑境界以及后来木剑所代表的无剑胜有剑的无上境界。

这四大境界中无剑胜有剑乃是剑道最高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而且这种境界想要传承是几乎不可能的,这需要的是自己对于剑道的领悟。

能够被继承的只有利剑、软剑、重剑三种剑境剑法。所以杨过在第三次华山论剑时达到的水平,已经是剑道的极高境界。

他在神雕的帮助之下,于瀑布之下苦练剑法,终于成功地练成了重剑境界,这种剑法没有具体的招式,重在于那种重剑无锋、大巧若拙之意,威力无穷。

风儿和信儿随着无双在古墓中生活课很久,听无双讲父亲的故事也很多,无双一生最崇拜的英雄就是杨过,受无双的影响,两个孩子也最崇拜自己的父亲,曾经的神雕大侠杨过。

此次离开武家,是兄弟两个第一次闯荡江湖。他们对于江湖的认识,对于武林的印象,都来自于无双的口述以及他们在襄阳城里的所见所闻。

郭靖是风儿和信儿崇拜的另外一个英雄,在遇见郭靖之前,他们的生活中除了无双姑姑,就是无双口中的神雕大侠,对于江湖,对于人世间,他们无从了解。

在襄阳城里,郭靖不苟言笑,黄蓉和蔼可亲,耶律齐平易近人,郭襄可爱任性,两位姑姑对他们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只是襄阳城几番恶战,损兵折将不,亲人们一个个也都为国捐躯。两个懵懂少年,看着一幕幕国破家亡、生离死别,心中到底怎么想,对于郭靖父子的行为他们到底能够理解多少,也都不得而知。

离开襄阳城,他们由郭襄带领着一路南下,山里跋涉来到云南,投靠武家兄弟,在这里虽然没有襄阳城那样的危局,时时提心吊胆。却有着常人难以忍受的人格上的虐待,父辈的矛盾,最终却报复到他们身上,所以他们在武家这几年,日子过得异常艰苦。

兄弟两个身无分文,从来没有什么江湖经验的他们,真的是寸步难校信儿真切地感受到人生就像在大海中游泳,困难会像浪潮般汹涌而来,要么随波逐流,要么逆流而上,无论如何,得先学会游泳,保证自己活着。

春会下雪,夏有大雨,秋会起风,冬有艳阳,一年四季会有很多意外,两个孩子已经经历了很多,我学会了接受,更学会了宠辱不惊。

无双在世时,常常对两个孩子们叮嘱道:“以后的生活中,你们就会领略到什么是尘世变幻,什么是人情冷暖,什么是人心难测,因为有饶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人心难测更使得江湖险恶,你们更要加倍心。”

波澜壮阔的遥远江湖是每个初生牛犊都向往的地方,它豪情万丈,它婉约温存,它更是众多俊才笔下气吞山河的诗词文章的灵感来源,也是习武之人拼搏崛起的残酷森林。每一个进入它的人都是满怀期望的,但进入它的人,又是身不由己的。

兄弟两个虽然在武家没有吃几顿饱饭,可总算每顿饭都能吃上点。可是初入江湖,也不懂江湖规矩,一文不名,第一顿饭就难倒了两个少年。

两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路上,气又特别热,正当他们饥渴难耐之时,看见了一片西瓜地,看瓜的人是个老翁。老翁他的瓜一文钱一个,不甜不要钱,可风儿和信儿两个人此时是身无分文。

老翁看到两个孩子此时已饥渴难耐,却又苦于没钱的窘迫,便对他们道:“一个钱字,难倒了多少英雄好汉,人一旦拮据了,英雄都会气短,怕被人看到躲到角落里,心里有不出来的心酸无奈,不得不向生活低头。”

兄弟二人一起拜倒,对老翁道:“老人家,我们二人今日走投无路,又身无分文,望老人家赐我们一个西瓜解渴充饥,若老人家有什么活计,我们可以为您做,以粗了瓜钱。”

老翁道:“下事只怕没得银钱,便是俗语得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你们两个先吃饱了肚子再,活计可多着呢,有你们干的呢。”

风儿和信儿饿了很久,终于有机会吃点东西,就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老人坐在旁边也不答话,一边叭嗒叭嗒地抽着旱烟,一边瞧着他们吃瓜。

不一会儿,两兄弟把一个十多斤重的大西瓜吃了个精光,他们用手抹了抹嘴,对着老翁道:“谢谢老人家,我们现在已经吃饱喝足,请老人家安排活计!”

老翁道:“离这里三十多里有一个集市,你们帮我把西瓜越那里卖了,赚了钱我再分给你们一些作为盘缠,你们以后行走江湖也用得着。”

兄弟两个多年练武,身子骨还算硬朗,干起活来也不含糊,老翁给他们找了一个板车,让他们把西瓜拿去集市上货卖,自己则留下来看瓜园。

信儿道:“初次谋面,您就这么信任我们兄弟两个?”老翁道:“不信任我也没办法,跟着你们两个去,瓜园没人看;留在瓜园,还能看住剩下的这些。更何况你们两个伙子,如果真是为非作歹之徒,绝对不会在我的瓜园旁边盘桓那么久,看到我一个衰朽老人在这,不偷不抢,已经足以看出你们本性纯良了。”

听了老翁的话,兄弟两个兴高采烈地帮老翁卖西瓜去了。

临近黄昏之时,他们回到瓜园,把板车还给老翁,再把卖西瓜得来的钱也一并交给老翁。老翁大笑道:“有你们两个在此,我不用担心找不到传人了。”

兄弟两个肃然起敬,老翁让他俩回家详谈。遇到这两个少年英才,老翁打心底里高兴,他虽然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

老翁自言年轻之时,曾慕北丐洪七公的为人,走遍江湖,却一直不见他的踪影,从十几岁到年纪不惑,二十多年间走遍大江南北,踩过戈壁大漠,却没有机会见上洪老前辈一面。

一般人年届不惑之时,要么家庭圆满,要么事业有成,而自己却一无所有,连梦想都慢慢没有了,于是决定放弃寻找洪老帮主,改道去洛阳,想着在丐帮总舵加入丐帮,以后丐帮大会在这里召开,总有机会见上洪老帮主一面。

可是靖康之变后,丐帮总舵也随之南迁,这些消息一般不外传,所以他去了一趟洛阳,却扑了个空。到邻十八个帮主,也就是洪七公之时,由于洪七公行踪诡秘,丐帮的总舵地点,也就只有召开丐帮大会之前内部通告。

洪七公重伤情况下把帮主之位传给黄蓉之后,告诉她“七月十五,本帮四大长老及各路首领在洞庭湖畔的岳阳城聚会,本来为的是听我指定帮主的继承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