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狂喜的乌渠
“唉,叹不逢时啊!”,鲜知楼怅然一叹,以前对大周的厉害有个估计,可当真正交手的时候,他才明白,原来,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凉国时候,与大周打得互有胜负的时候了。
想当初,他们还耻笑西凉乌昆是无能之辈,现在一看,那个时候的西凉比现在的北凉能扛多了。
那个时候,西凉可是抗住了四十万以上的大军,现在的北凉呢,三十万都扛不住,就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到了灭国边缘。
鲜知楼想到这些,多有唏嘘的时候,一道声音传来。
“相国大饶日子过得还挺好!”
声音出现,鲜知楼下意识就要呵斥,然待他抬头望去时,见到的人,根本就不是他府邸的人。
“你是谁?”,鲜知楼站起来,一脸防备。
“某名叫公孙棋,今夜此来,有事相商。”
公孙棋走入堂中,先是一礼,然后才自我介绍。
“公孙棋?”,鲜知楼看着他,眉头一皱,言道:“如辞门,你是哪个势力的人?”
公孙棋一笑,寻了个位置,坐下来后道:“相国大人莫要多心,某前来,不会害你。”
闻言,鲜知楼放松一些,他也知道,若这人要他性命,那么肯定已经人头落地了。
坐下来,他才问道:“吧,有什么事?”
鲜知楼现在也光棍得很,现在的北凉,可没有人觊觎的东西。
公孙棋也不拖沓,而是直言其事,现在是越快完成这件事越好。
一听他的述,鲜知楼眼睛一亮,这似乎,很有搞头啊!
不过他现在要确定一个问题,这事,有多大的可能性。
“公孙先生,你真能确定北凉这边战争结束,四国同盟大军就会出兵伐周?”
面对他的询问与怀疑,公孙棋笑道:“相国大人也应该知道,四国同盟大军,早就有伐周之心,只不过碍于大义,这才束手束脚。”
“一旦北凉名义上亡了,那么接下来,呵呵,四国同盟大军伐周,就不会有那么多顾忌。”
鲜知楼一听,微微点头,话虽然难听,可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确定了这件事,鲜知楼心动起来,谁也不想亡国不是。
如今公孙棋句句在理,鲜知楼信了,因为他分析的局势,就是这样。
大周灭了北凉以后,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他们,而将来北凉这边有烂摊子让大周分心,对四国同盟来,更是好事。
“好,请先生假扮我的随从,我们进宫。”,着,又怕公孙棋误会,解释道:“如今都城之中,定有大周探子,为不多生波折,先生莫怪。”
“自当如此!”,公孙棋笑着起身,一礼道:“相国大人之虑,在下也认同得很。”
“请相国大人寻来一身衣服,某便随相国大人入宫。”
鲜知楼点头,便叫管家进来,寻了一身合适的衣服给公孙棋换上以后,两人便入宫而去。
宫中此时气氛肃杀,压抑,鲜知楼让人禀报后,等了一会儿,就有太监到来。
“先生稍待,本相见了陛下后,定很快召见先生。”
公孙棋一礼,笑道:“相国自去便是,某就在这里等着。”
鲜知楼便同太监先去,进了皇帝乌渠所在宫殿。
一进来,见皇帝乌渠醉生梦死模样,鲜知楼一礼。
“是相国啊!可又是有什么坏消息传来?是不是大周的大军,要兵围都城了?”
乌渠举着酒杯,醉眼朦胧,鲜知楼见状,神色凝重,言道:“禀陛下,臣得遇良才,此人有救北凉之法。”
闻言,乌渠一愣,眼中精光一闪,随即又变得丧气起来,怅然一叹道:“相国莫要逗弄朕了,如今这个时候,那还有救北凉之法。”
着,又拿起酒壶,直接喝了起来,像是喝着苦酒一般。
见他如此,鲜知楼走进前来,再次一礼,将公孙棋的来意禀明。
开始乌渠听着还不在意,可听着听着,就慢慢坐直起来,连酒都醒了几分。
“相国,那人呢?快快请他进来。”
乌渠急不可耐,他也不想灭国,如今之态,都是绝望以后,自暴自弃而已。
如今有着这么一个靠谱的办法,他绝望的心,注入了希望的源泉。
鲜知楼一礼,立即让太监去请,皇帝乌渠也催促出声,太监太监就跑,往公孙棋那边过去。
不一会儿,公孙棋到来,行礼拜见以后,乌渠急不可耐询问出声。
刚刚他是听鲜知楼述的,现在他要亲耳听听,公孙棋的计划。
公孙棋见状,也开始述起来,待乌渠听完,他眼睛放光,哈哈大笑道:“不亡我,不亡我啊!”
激动一会儿,他看向公孙棋,言道:“公孙先生,朕立即准备,多多安排忠义之士潜伏,以待朕重现之时。”
公孙棋重重点头,言道:“陛下,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将这宫殿,也烧了。”
烧了宫殿?乌渠懵逼,随即眼中又露出不舍之态,这时,鲜知楼出声,言道:“陛下,这宫殿必须烧了。”
“只有烧了宫殿,陛下的假死才能更真,那个时候,大周的人就会认为陛下同宫殿一起没了。”
公孙棋此时也附和出声,言道:“陛下,相国大人言之有理,陛下不假死,大周那边就不会甘心,一定会四处搜索。”
“他们一不宣布北凉覆灭,那么四国同盟大军大周的阻碍,就很多。”
两人出声,乌渠眼中不舍尽去,咬了咬牙道:“也罢,这宫殿都是身在之物,为北凉国祚计,毁了也就毁了。”
“陛下圣明!”,鲜知楼一礼,附和道:“只待将来北凉复国,这些宫殿,重建就是。”
决定了此事,三人有商议了其他事情,待差不多了,公孙棋与鲜知楼离开去准备。
而乌渠,也让自己的心腹太监前去费观与丘林道那边,让他们安排忠义之士潜伏。
为了让我们清楚整个计划,乌渠让公孙棋安排几个他们的人,随同两个太监就办这件事。
为了保密,乌渠现在在思量要留下那些朝臣潜伏,最好让他们借着立功的机会,潜伏起来,以作将来的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