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电磁轨道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庞学林所约定的半小时的尾声。

庞学林在用了七八张稿纸以后,终于完成了最后的计算。

最后,庞学林抬起头,对一旁的王宇和吴春民道:“通知前方,十分钟内,释放123.7KG液氧,同时进行液氧加注补充,那时候泵壳温度应该能达到我们的预定温度!”

王宇和吴春民对视一眼,王宇犹豫了一下,问道:“庞教授,把握大吗?”

庞学林淡淡一笑:“百分之九十。”

“好!那我马上通知一线操作人员。”

命令很快便下达了下去。

但大厅内的气氛依旧凝重。

虽然庞学林早已名声赫赫,但是谁都清楚滑移流模型的计算难度有多大,庞学林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在场的所有人心中都还打着问号。

刚才之所以没人站出来阻止庞学林进行这样的无用功,一方面,庞学林毕竟名声在外,在座的所有人学术成就加起来,还不够庞学林一个人打的。

另一方面,多多少少都存着看笑话的心思。

庞学林插手航天产业,甚至直接否定未来的火箭动力发展方向,在整个航天界引发了很多不满。

但胳膊拧不过大腿,这位大佬实在太牛逼,航天界的人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但假如庞学林这次插手921火箭发射出了岔子,或者他的方案压根不顶用,虽然没办法推翻国家关于航天产业未来的整体部署,但是对上这位大佬的时候,航天界的学者们腰杆子好歹也能挺得更直一点。

你在你自己的领域再牛逼,但到了航天领域,你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

抱着这样的心思,整个发射大厅的气氛凝重的同时,多多少少带着一点诡异。

倒是那些年轻一代的工程师们,对庞学林充满了期望。

这位大佬还从来没有失手过的时候,他们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

不知不觉,十分钟的时间过去了。

王宇的耳机里突然传来了前方的呼叫。

王宇想了想,将声音直接打开。

“07操作台报告01,火箭泵壳温度已经降温到预定温度,发射流程可以继续!”

唰地一下,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庞学林身上。

啪啪啪……

王宇率先鼓掌,紧接着,掌声响彻整个发射指挥中心大厅。

王宇上前主动和庞学林握手道:“庞教授,谢谢!谢谢!今天要是没有你,我们项目恐怕又得延后几个月时间!”

庞学林笑了笑,说道:“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应该的!现在发射还没有完成,王总,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你们了!”

“放心吧,我们保证把空天飞机漂漂亮亮地送上天。”

在王宇的指挥下,很快,发射指控中心再次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刘雪松和庞学林、陶永昌也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坐下。

刘雪松看向庞学林的眼神有些惊叹,他是921火箭的总师,虽然不会深入到某些项目的技术细节,但是像发动机预冷这种工程难度他是非常清楚的。

特别是在临发射前,发动机预冷没达到设计指标的情况下。

庞学林竟然硬是通过手动计算出了排放式预冷的参数,从而使得发动机达到了发射前的要求。

单单这一点,就足以说明眼前这个年轻人在数理化基础领域的积累到底有多深厚。

一时间,刘雪松的心情又是激动,又有些复杂。

激动的是,921火箭总算可以顺利发射,不枉费他这些年的心血。

复杂的是,帮助他解决技术难题的,竟然是自己一直讨厌的人。

“庞教授,这次多亏了你啊,否则我们团队可就糗大发了!”

刘雪松感叹道。

庞学林笑了笑,说道:“都是为了工作,没什么大不了的。”

庞学林明显能感觉到刘雪松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对刘雪松也没什么恶感,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很快变得热络起来。

接下来的准备流程一切都很顺利,晚上19:00整,在指挥员的倒计时声中,921火箭顺利升空,并很快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毕竟921火箭无论是载荷还是各方面参数,都丝毫不亚于SpaceX的重型猎鹰,这次发射所搭载的又是中国首架空天飞机,自然引发了更多的关注。

网络上纷纷扰扰,庞学林却已经无声无息地离开文昌发射中心,前往海南省的中部地区考察。

这次海南之行,庞学林观摩921火箭的发射还在其次,更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考察电磁轨道发射系统未来的建设地点。

海南岛地势为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偏南到四周沿海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逐级递降,组成环形层状地貌,在各种地貌类型中,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岛总面积的25.4%,丘陵占13.3%,台地占32.6%,阶地占16.9%,平原占11.2%,其他占0.6%,具有台地、阶地特多,山丘密集相连,平原少而分散的特征。

接下来,庞学林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海南岛西南部大大小小的乡镇村落,最终确定了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的线路图。

那便是从乐东县的莺歌海镇起,往东北方向延伸,一直到中南部的鹦歌岭,并且于海拔一千五百米左右时,达到尽头,整条电磁弹射轨道的长度达到四十公里左右,预计建设成本每公里一百亿RMB,总投资超过四千亿!

再加上预计建设的空天飞机返航机场,检修、测试厂房,核电站等等,总投资超过五千亿。

在超导128材料顺利制备完成后,庞学林就已经和最高领导层确定了这个项目的落实情况。

预计最快三年内建成,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铁路建设集团、国家电网等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庞学林担任这一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当然,庞学林不需要在项目工地实时待着,只需要每年来上一两次即可。

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得放在江城大学、钱塘实验室、江城高等研究院的建设中去。

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