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娶妻
自从安宁宜宁兄妹俩定亲以来,京城里的商户们不管去什么地方行商,都格外关注有没有与婚嫁相关的好东西。但凡遇到什么极品都会毫不犹像的买下来,丝毫担心卖不出去。因为他们都知道,镇国公府和他家的亲家都不差钱!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宜宁十九岁这年的七夕,他迎娶了谢清雪。
这一日,镇国公府里里外外张灯结彩。一直秉承着低调奢华有内涵的镇国公府,第一次让世人见识到了什么叫壕!
镇国公府所在的桂花坊,从进牌坊处开始,地上就铺着厚厚的红毯。两旁的行道桂花树,还没到开花的季节,但树上都缀满了红色玫瑰花。往近处仔细看,才会发现是一朵朵逼真至极的绢花。
坊内所有的门户,都挂着一模一样的烫金红灯笼。门户之间的墙上,一个个烫金囍字,整齐的排在近人高的距离上。
这些还只是府外的装饰,府内更是铺张至极!
还是红毯一路铺到主院和新房,所有高大的树木上也都盛放着红花。不同的是,这地毯的两侧都用金线绣着囍字不断纹。红花的花蕊都是用金线编织而成。
整个府内所有的屋檐斗拱下,都挂着成列的,拳头大小的红灯笼。每个红灯笼都是水波纹的大红绢纱制成,灯笼内托着的金丝骨架,隐隐的从红纱中透出金光。灯笼下的锦线流苏随风摇摆,就连夏日的暖风都弥漫着喜气。
入府但凡所见,都是那么的喜庆。
一大早明珠和卫慈都早早的起床,宜宁和安宁也都各自准备起来了。
天刚亮,全家人便都聚集到了荣安堂。宜宁按规矩给父母和太夫人行了跪礼。不论什么时代,一个男人成了家之后,父母亲人对他就再也不会当孩子看了。到了这一刻,家人们自然都是各有感慨。
但也没功夫给大家多说话了,想说什么时候都可以,但今天回格外的忙。大家很快就各自分工去干自己的事儿了。
韦婉和明珠负责在主院接待女眷,太夫人依然呆在荣安堂准备接待老姐妹们。卫慈和卫恕则去外院接待男宾。
要不了一会儿,便有大批的宾客前来了。按平常官宦人家结亲的习俗,一般提前到的多是一些至亲或闲着无事喜欢看热闹的宾客。但镇国公府的喜事自然不一般,但凡受邀的宾客,都会尽可能的早一些到,这场热闹,就没人是不想看的。
所幸,像南晚晴、苏玉灵、苏玉泉等这些至交好友来得最早,还帮着明珠他们分担了不少辛苦。海蓝和慧芳两位嬷嬷也带着众丫环们忙的脚不沾地。
很快新娘的嫁妆和陪房开始进门了。宾客们热热闹闹的站在红毯的两侧,等着看新娘晒嫁妆。
嫁给国公府世子,将也有了一百二十八抬嫁妆的资格。谢氏家底丰厚,既然明珠发了话,可以随便带嫁妆,谢氏一族自然也会尽心。所以,当这些嫁妆进门的时候,都还没开嫁妆箱子呢,众人就开始惊呼起来。
嫁妆一般是两个箱子摞成一抬,由两人抬着进门。只见谢家抬嫁妆的两个壮汉,此时已经是满头大汗不说,抬嫁妆用的手臂粗的竹竿都弯得不成样子了。这很明显是对嫁妆重量估计不足的表现。
果然,当嫁妆进了新人院子开箱的时候,大家发现,嫁妆箱里的一个个锦盒,间距几乎手插不进。
第一抬嫁妆是晒的田庄铺子。按京城的规矩,一亩地一块砖。看着这一箱子两指宽的楔砖,算下怕是得有两三顷地了。(1顷=100亩)另一个箱子里,是巴掌大的楔瓦。这是象征着铺面的东西,大约有二三十块的样子,也就是二三十间铺面的样子。
当然,这个数量,在世家嫡女的嫁妆里也算不得出奇了。但那也得看是哪里的地和哪里的铺子不是?!有的不受宠的嫡女出嫁,大面上看着也是这么多。但细究下来就会发现,那地和铺子都不知道是哪个犄角旮旯的玩意儿。
尽管大家都知道谢清雪的这些土地和铺面,肯定都是好位置的,不是苏杭就是京城的。但毕竟没有看到房契和地契,故而大家都没有就这个多加议论。
第二抬嫁妆是由新嫁娘亲手绣的龙凤锦被。就原来的涵义是为了让婆家见识新妇的手艺,但她们这一阶层的女儿家,哪里还需要学这些东西。需要的话,无非是多陪嫁两个手艺高超的针线丫鬟罢了。所以,这会儿大家都有志一同的没有谈及新妇的绣技。纷纷赞叹苏绣花样的精巧,惟妙惟肖。
第三抬开始,连续五抬都是首饰。装首饰的箱子都是分层的抽屉,呈阶梯状的打开,一层层的珠光宝气。在场看嫁妆的女眷们大多都是羡艳不已。
和京城工匠们注重繁复华丽不同,江南工匠的手艺格外的精致细腻。就说同样的掐丝工艺吧,京城工匠做的珐琅彩最是绝妙,色泽艳丽高贵。但江南的工匠就不同,他们将细细的金丝拉得如头发一般纤细,再工整的编织成镂空的花鸟虫鱼,再点缀细细的珠宝颗粒。一件件流光溢彩,灵动非常。
还有一些用珠宝整雕出来的首饰,也是这样。京城工匠更注重宝石的自然天成,雕琢的时候都是尽量简单的刻画,雕其形,琢其意。江南的工匠则不同,一刀一划间,草木花叶,鳞甲毛须,无不精雕细琢。
再往后就是二十四抬珍宝摆件,其制作工艺无不延续着江南工艺的特点。精致至极。
十二抬衣裳,件件巧夺天工;十二抬布匹,几乎囊括了所有纺织工艺;十二抬细碎小物,荷包、花钱、金银锞子、扇坠、珠帘......无一不是精美至极;十二抬窗帘幔帐、枕巾被套、桌布倚靠全都绣着福禄寿喜,四季花卉......
就在大家为新妇的嫁妆啧啧赞叹的时候,时辰快到午时了,前院传来一阵乐声,新郎要启程接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