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军机大臣
两人以为天衣无缝,不曾想暗夜里有眼睛盯着她们。
秋容准确无误的摸到书房,刚拉开那抽屉,伸手摸进去,书房就被打开了。侍卫举着灯,满眼冷漠的看着她,当场将人拿下。
“大胆奴婢,竟敢偷主家的东西!”
“我没偷!”
秋容还想辩解来着。
侍卫冷笑:“没偷你手上拿着的是什么?”
秋容低头看去,她方才摸到了一个信封,还以为是信件,这时候才发觉沉甸甸,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枚金步摇,并无信纸。她心神巨震之下,又想到自己这一次是真完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爬不起来。同样被扭送过来的还有外面盯梢的秋华,两人面色灰败,恨不能当场撞死。
被送到乔明渊和慕绾绾跟前时,大人和夫人什么话都没说,让暂时送到柴房里去关起来。
之后乔明渊给平阳关徐赟去了信,让徐赟来领人。
这封信不太客气,说家里养不起这种奴才,多谢徐赟的好意,请徐大人来将人领回去。
徐赟拿着这封信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说是无地自容毫不为过。
他一边想着这下丢大脸了,一边又想着难以跟高阁老交代,犹豫再三还是上了乔家门,将人领了回来。怕高阁老责罚,他自己担不起这个责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秋容和秋华送回了京城。左右高阁老跟前有人做出气筒,他的日子好过一些。
比起在京城的高元潼来,其实徐赟更担心近在咫尺的乔明渊。
乔明渊风头太昌盛了,他如今是做着四品的巡抚,不过明眼人都知道,皇帝迟早要给他升官。不说他的身份摆在这里,当朝太师的关门弟子,太子殿下的师叔,就说他这几年在箕陵城干出来的事情,足够让乔明渊名垂千古。
另外,他还干成了天启帝一直想干的大事。
驱除羌吾人,这有几人能做到?
偏他做到了!
徐赟想着这些觉得头皮发麻,他领了秋容和秋华回去,费尽了心思想修复跟乔明渊的关系,好话说尽,好事做尽,也没见上面那位脸色好转。
倒是经此一事给大家伙儿立了个警示,那就是别想着往乔家塞人。
乔大人不收妾室,你送了过去,他给扔在后园里造孽。有人笑他暴殄天物耽误美人,也有人从中回过神来,都说乔明渊夫妻伉俪情深,何必去做这等犯人家忌讳的事情?人是万万送不得的,乔大人只爱他夫人一个,送过去没好下场。
如此一来,那些蠢蠢欲动的都死了心。
当然,有人背地里揣测乔明渊的夫人是不是个不容人的,结果很快被打脸。
见过慕绾绾的人都说,乔明渊的夫人国色天香,又是陛下亲自册封的诰命,当然各方面都不差的,而且医者仁心,人家善良得很,别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
一番心思蠢蠢欲动又停歇,箕陵城风云静好。
转眼,天启十七年来了。
到了这一年,西北已经基本稳固,乔明渊肃清了周围那些小打小闹的沙匪,保证丝绸之路的往来畅通。同时,他做了西北巡抚,对周边县城的往来安全重新部署,原本只敢在箕陵城做买卖的西域人渐渐往中原腹地行进买卖。这一条路的流通带来的商业价值巨大无比,有陆易所管控,出不了什么大乱子。
一时间,中原和西域诸国的交流更为频繁,中原引入了不少从前没见过的东西。
尤其是种子。
慕绾绾最喜欢的胡瓜如今在西北一带已经随处可见,还有香菜、葡萄,都跟着在中原落地生根。
西北百姓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吃得饱饭,住得暖和,谁还愿意捣乱?
战争过后,百废俱兴,乔明渊从天启十六年就一直在用心修复,到今年年初,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效,百姓们安居乐业,各行各业也开始有人去做。
乔家有个马场,养着战马,西北用不上还有南部,加上军中日常所需,这个进项从来都不少。除了马彻有丝绸、茶叶这些买卖,更别提日进斗金的票号。哪怕慕绾绾没继续做一把手,分给她的那一笔也是巨额数目。有了家底,人的眼界就高了起来,慕绾绾开始看更长远的东西。
乔明渊的官越做越大,家中的银钱都需过了明目,天启帝不喜欢手下人趁机敛财,她的行业都要过了天启帝的眼。
同时,她需要学习的更多了。
以前都是学自己想学的,现在成天都要跟着学规矩、学治家、学处事。其实这些不难,她又聪明,前世积累的也不少,她学得快用得活。但事情总是很多,这样处理好了还有下一样,多的是忙不完的活儿。
而且,随着儿子们长大,她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上。
就这般,她渐渐转为幕后。
为此乔明渊说不出的感激,知道她一步步走到今天,甘愿屈居幕后是做了极大的让步,当时没说什么,直接给她拜了拜。
慕绾绾也回了一拜。
乔明渊还笑:“当初成亲没跟你拜天地,绾绾这是想补上?”
换来的当然是慕绾绾不轻不重扇在手臂上的一巴掌。
两人相濡以沫,十数年时间一晃而过,谁还在意这拜天地?
天启十七年春,天启帝盼望着的转机来了。
军机阁总领汤达病重,无力继续担任军机阁总领一职。他向皇帝上了告罪奏章,开始在家养病。说是养病,太医去看过,回来告诉天启帝,人是不成了,最多用药吊着,还能拖个小三月。汤达是谈敬一脉的人,这么多年来一直站在谈敬身后,如今内阁势力划分,当然是越中立越好,天启帝嘴上说着可惜,心里巴不得汤达一病不起的好。
他收了汤达的奏章,发下很多赏赐给汤家,回头还提拔了汤达的长子出任蕉城知府。
汤达的位置空了出来,内阁就多了个空位,一时间,满朝上下无数人都盯着那个位置。
就跟天启十年内阁纷争的那一场一样,各派都想让自己的人上。每天朝堂都很热闹,一开朝,没说几句就开始引起口水战。
但这时候已经跟天启十年不一样,不说天启帝已经逐步收回了大部分权力,做了大权在握的君主,就说朝廷之中,也不是内阁一言堂。
天启帝在这十年间培养了不少心腹,他属意谁来接任,心腹们当然是为了皇帝据理力争。
太子赵秉凰、太师卫轻轩、大学阁士魏英章等人是一边的,他们当然要推荐皇帝看好的人。皇帝看好谁呢?他早就等着乔明渊历练归来,早些时候将这些心腹大臣们召集到集英殿中商议过,他等了许久,是真的不想继续等下去。
太子等人站在乔明渊这边,同那些内阁大臣们争论不休。
争论的焦点不是乔明渊的政绩,而是他的年纪。
论政绩,乔明渊办成了这些大事,放眼朝中没几个人比得上。只说年纪,他今年才虚岁三十,做官八年而已!
朝中有些官位讲究的是资历身份,他这身份是够了,资历真不够!
大家吵了很久,从天启十七年正月吵到二月,才终于各自退了一步。
天启十七年二月十三,天启帝下了圣旨,召乔明渊回京出任军机阁大臣,领任军机阁总领一职。按照道理来说,军机阁总领理应入内阁,不过天启帝跟内阁大臣达成一致,推迟了乔明渊入内阁的时间,只说后续再议。
圣旨传到箕陵城,天下人都沸腾了。
三十岁的军机阁总领,大盛建国以来最年轻的二品大员,一时间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回顾乔明渊这一生,二十岁六元及第,二十六岁开丝绸之路,二十九岁收回失地、打败羌吾、国库创收,倒没人不心服口服。他们更多的是羡慕和惊叹,羡慕他的好运,也惊叹于他的才能。同时,天下士子们跟着备受激励。想乔明渊当初不过农家学子,一步步改变自己的命运,读书人都想向他看齐。他们都想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将来成为第二个、第三个乔明渊。
如今有人提起他,都会尊称一声“乔大人”,能直呼其名的已经很少很少。
乔家出了个二品大员,当然是很高兴的,全家人庆贺了一番,外来想凑热闹的也不少,不过道贺乔明渊收了,重礼一应不收,以免被人掣肘。
等道贺的人散了,乔家老小围在一起,商量起之后的路来。
“明渊什么时候上任?”乔松岳显得有些心事重重。
乔明渊问:“皇上说让我处理好西北这边的事情就回京,没具体说时间。爹怎么了,有话直接跟我说就是啊!”
“要是不赶时间,我想回一趟下河村。”乔松岳说:“咱们出来也有九年了,一直没回去看过。你阿爷阿奶坟头上的草怕是有二尺高,我想回去打理打理,在二老坟前磕个头也好。再则,你从当上官到现在没回去过,都说发达了该衣锦还乡,爹想你回去看看。”
一听这话,屋子里的大家跟着都沉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