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徐东的决定
这次的事情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徐东知道是白旭在幕后搞得鬼还是心中忿忿不平。
徐家不是软柿子,是谁都可以捏上一捏,踩上一脚的。
旭东决定让白旭为自己这次的做法付出代价,不能就任人还这么欺负了。
不过就这样贸然找上门去,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即使可以说服那几个老板作证,白旭也可以说是他们诬陷他。
这样就死无对证了,甚至还有可能被白旭反咬一口,再往自己身上泼脏水,虽然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但也不会自讨无趣。
一个小小的白家,虽然在这个水乡能算的上是大户,但是到了京都连个屁都算不上,就这样的一个小家族都能跟徐家平起平座。
这使得原本就要强的徐东感到十分的有压力,连一个小小的县令之女都能拒绝自己爷爷下的聘约。
前世的他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实人,只知道埋头学习不让也就不会让人欺负了。
徐东来到这个世界就发誓让谁都不能再欺负自己,他想起了也有说的话。
这个时代重官抑商,对读书人很看重,很有优待,却是对商人很不看好,对商人施行打压政策。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天子认为只有人民都有文化了才能外御欺侮,如果只是想着搞商业想着挣自己国家的钱那么只会越来越腐败,落后。
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国家才会对商人实行重压政策,对读书人大大优待。
商人甚至都不能穿纱和绸缎衣服在街上行走,否则就会被抓去问罪。
这也可以看出来国家的力度,同时也使得商人们苦不堪言。
虽然有钱也是只能满足口腹私欲,难登大雅之堂。
自己本来前世学习就是自己的强项,现在更是不在话下,经过这次的事情激励使得徐东决心发奋读书上京考取功名。
徐东做了决定后就略作思考回府去了。
徐东每天都跟着爷爷请来的教书先生苦心读书,有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日复一日的用心读书。
徐老爷子还很是差异,心想,前几天怎么劝都不行的徐东,怎么就突然回心转意了。
要知道徐东脾气可倔,平时一旦决定了什么事可是连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这次突然转性自然是令得老爷子感到十分诧异。
不过老爷子也没有多问,既然徐东决定要读书那自然是最好的。
徐东第二天就跟着教书先生学习了,说起来学的也都是些什么八股文,什么论语、孟子之类。
学习起来倒也是不难但是就是十分的枯燥,但当徐东每到坚持不下来的时候,就想想自己的雄才伟略就咬咬牙坚持学习着。
在这段时间学老爷子也没有闲着,每天都安排下人给徐冬进补,今天吃燕窝明天吃银耳的。
徐老爷子是越看徐东越顺眼,心里都乐开了花,心想,真是徐家有福,有这么一个宝贝孙子。
这样徐东火锅店那边也没有闲着,徐老爷子专门派了几个人去那边看店。
生意红火,一点都不比刚开店的时候人气弱。
反倒是越干越好,光是分店就又开了好几家。
另一方面卖到京都去的羊皮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赚了不少的钱。
这样从牧羊人手里买羊,再剥皮把皮卖到京都,肉和骨头就作为食料,做成骨头汤和羊肉火锅,这种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徐东心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自己上一世就因为是一个书呆子,也没怎么锻炼,所以骨瘦如柴,甚至有人还欺负自己。
这一世怎么说也不能在让人给欺负了,于是乎就时不时的向老爷子请教武艺。
老爷子一看徐东想学,对这东西感兴趣,自然也是倾囊相授,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自己年轻时练过的武艺都传授给了徐东。
徐东一经学习也是发现这东西越发奇妙,对这个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越学越觉得深奥。
才知道自己以前了解的武术只是武功的皮毛,原来武功是真实存在的,这套徐家拳就是徐老爷子早些年在战场杀敌摸索出来的。
拳型一共有八种变化,两种想想配合又能打出六十四种招数,类似于太极拳那样攻防一体但是又大不相同。
最基本的几种动作有穿、抛、挂、捎、插五种,而这个意就更难了,其实这副拳法来历可大有渊源。
不过现在的徐东可不知道,我们也是后续再提。
徐老爷子让徐东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来现在院子里扎上半个小时的马步,待的吃完饭,教书先生来了后就让徐东跟着先生去学习书本内容。
而学完后再有老爷子来教徐东武术,一老一小其乐融融。
徐老爷子还时不时地带着徐东去城外打猎,教绪东马术和射箭,徐老爷子远远的看见一只鹿,一箭射过去鹿就应声倒地看的徐东是啧啧称奇。
心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学会这一手就好了。
每次老爷子出去打猎从来没有空手而归过,常常都是满载而归,每次徐东对这些野物都是十分新奇,都能吃的肚皮发胀。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悄然流逝,满满的河上的冰融化了,露出来掩埋了一个冬天的河床。
就这样在人们的期盼中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万物复苏的季节。
小草隐忍了一个冬天仿佛更加的富有韧性,从地上钻了出来,到处绿油油的甚是好看。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距徐东刚开始读书的时候,过去了三个月。
在这三个月里,徐东每天都在跟着老先生认真读书,还经常跟着爷爷习武,现在也是一个满腹经纶的秀才,体格健壮的酗子了。
时间飞逝,转眼春去冬来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而一年一度的乡试也是在这个时候举行。
本来还没有多大信心能考过的徐东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也是信心满满。
继而就对他的父亲和老爷子说了这个想法,老爷子本来就十分支持徐东求学,自然对这件事十分赞同。
他的父亲自然也是同意了这件事,徐东走上了进城赶考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