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恐慌
高恩的推测没错,蒸汽潜水艇是一名叫做鲁西的机械神教神父发起的项目,在项目的初始阶段,技术教团支持了这个项目,不过也没有拨给他太多的资金。
这个鲁西只是某个偏远教堂的神父,他没有多大的背景,靠着对机械学的钻研才走到了司铎的职位,研究潜水艇是他个饶奇思妙想,在得到了技术教团的拨款后,鲁西开始进一步研究潜水艇技术。
这个经费不多,人员很少的组,在鲁西的狂热研究下,竟然突破了很多关键技术。鲁西研究了一种深海刺豚后,研究出了一套控制系统。
他在潜水艇的两侧安装了两个浮力舱,当需要上浮的时候,就投入火石,火石和水反应制造大量的蒸汽,而这些空气将海水从浮力舱排出去,潜水艇的重量变轻,浮力就会推动潜水艇上浮。
而等到反应结束之后,只要打开浮力舱让海水进去,潜水艇就会变重,重新潜回到海面之下。
鲁西同时研究了炼金术和符文学,制造出一种能够密闭的涂料,并且打造了能够抗击海水压力的特殊钢板。
就在鲁西不断的加强潜水艇研究的时候,一名机械神教的高层发现了这个项目。
这个主教也是一家造船厂的厂长,这家机械神教和王室合营的造船厂,一直为海达尼亚海军制造重型战列舰,这种庞大的战舰非常的笨重,但是炮火非常的强大,一直以来都是海上的霸主。
这位主教很敏锐,他发现了鲁西的项目,并且从这个项目中看到了巨大的潜力。
潜水艇巧灵活,如果能够搭配上高性能的武器,那在海战中会发挥极大的作用。
但是这个主教没有劝神教加大对潜水艇的支持力度,他反而看到了潜水艇对于战列舰的巨大威胁,他也看到了在潜水艇的技术发展后,战列舰的尴尬地位。
现在世界上的海军都在发展战列舰,海达尼亚和大陆诸国展开了军事竞赛,大家比拼的是舰队的吨位,这让主教的造船厂生意非常的火爆,订单源源不断。
但是潜水艇这种机动灵活的舰船,却可以极大的威胁战列舰,如果一次性派出大量的潜水艇,甚至可以像狼群一样围猎笨重的战列舰。
更加关键的是,潜水艇的造价很低,鲁西依靠很少的资金就完成了一台试验潜艇,这种舰船大量生产的价格一定更低。
一种能够威胁昂贵战列舰,造价低建造快的新舰船,肯定会极大的挤压战列舰的市场,这对于战列舰造船厂老板来,是无法忍受的事情。
于是这位主教开始利用自己人脉关系,让技术教团阻止了鲁西的研究,他还买通了真理部的人,对鲁西进行迫害,试图让他放弃潜水艇的研究,销毁潜水艇有关的资料。
在这种情况下,鲁西被一名成神派的内应发掘,他迅速被策反成为成神派的成员,在真理部抵达前带走了潜水艇的全部研究资料。
在成神派和其他反对海达尼亚的势力支持下,鲁西完成了潜水艇的研究,他甚至给潜水艇制造了一套武器系统,可以在水下对海上的舰船进行攻击。
而这次叛军能够在海上和内海舰队打游击,也都是靠着鲁西的潜水艇,通过潜水艇能够轻松的突破舰队封锁,在内海众多岛屿之间流窜。
高恩揉了揉眼睛,他发现这些叛军并完全是恐怖分子和疯子,其中也有不少是对当局的反对者,因为政府或者教会的迫害,这才加入到了叛军的队伍郑
合上了卷宗,高恩揉了揉太阳穴,海达尼亚已经强盛很久了,但是一些矛盾已经积累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政府依靠着先进的武器还能镇压住反叛者,但是这种平衡非常的微弱,一旦出现力量失衡,就会造成巨大的动乱。
比如现在议会中兴起的改革派,重在限制教会的权力,试图推翻机械神教的国教地位。这个派别在一些高层的推动下,在议会中声音越来越大,这也是民间对于教会的强权不满的反应。
而教会和王国的裂痕也在扩大,一些自治地区已经通过法律否决了机械神教的特权地位,而教会也用撤出机械师进行威胁,斗争已经到了很激烈的地步。
看起来很稳定的海达尼亚,实际上已经坐在了火药桶上,高恩注意到王都的面包价格已经涨了好几次了。
回到了公寓,赫德森太太满脸愁容的站在门口,高恩看到她的脸色问道:“赫德森太太,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赫德森太太忧虑的道:“街角的面包店开始限购了。”
“啊?”
“市政厅下了新的法令,禁止面包店涨价,我听面包店老板,以现在的面粉价格做面包就是亏的,所以现在面包店每限购一批面包,哎。”
海达尼亚是一个岛国,本身的资源并不丰富,本土现在大量的工厂树起来,农田都变成了羊圈和工厂,海达尼亚本土的粮食极度以来外国进口。
本来这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是最近紧张的局势,外海舰队和珐琅的舰队几次交锋,北方三国的舰队也在威胁海达尼亚的航线,加上内海舰队的复杂形势,让进入港口的粮食船变少,而这样就导致了王都的面粉价格快速上涨。
连议会区都开始却面包了,高恩可以想到王都的那些普通地区情况要多么的糟糕。
赫德森太太道:“上次发生这样的情况,还是海达尼亚和大陆诸国打仗的时候,高恩先生,是不是要打仗了?”
“最近局势有些紧张,赫德森太太,我帮你去买一些面粉吧。”
“真是太感谢了,我之前开班烹饪课,还存了一些面粉,也不知道这次面粉危机还要持续多久。”
周末的上午,恐慌的气氛蔓延到了整个街道,高恩出门都能看到拿着袋子抢购粮食的人,报纸上也都是坏消息,高恩鬼使神差的,夹着报纸走进了附近的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