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脸红
众人在锦州尽兴的玩了三天之后,后来周少城因为有公务被辽东巡抚急召所以一行人赶回了辽阳。
馨宁回到如意轩就趴在床上怎么都不想动了。红玉风风火火的跑进了如意轩,对着馨宁道:“小姐,你知道为什么老爷急着赶回来了吗?说蒙古的朵颜部在义州一带出没,抢了好几个村庄。巡抚大人正和老爷商量对策呢!”
“小姐,你知道义州离我们辽阳有多远吗?不到三百里,红珠姐说三百里快马加鞭一天就到了。”
馨宁一下子就跳起来了,对啊,这里可是辽东,除了蒙古还有高丽,甚至还有女真,鲜卑什么的。
不过馨宁并不是很担心,辽东这边本来就穷,纬度也高,和山西,甘肃那边没法比。她安慰红玉,道:“你不用太害怕,这里可是辽阳,怎么着也不会打到这边的。”
馨宁第二天上课时,丁先生就讲了辽东目前的形势。
“你们来看舆图,辽东地方不大,我们与山东隔海相望,东边是高丽,北边是鲜卑,东北是女真,西边是蒙古各部。”
“蒙古向来喜欢去的地方主要是宣府,大同一代,但是为什么这次却去了义州,谁能解释一下?”
课堂上就三个人,还有一个不到十岁的女孩子,周建峰又是刚刚接触这些政治军事什么的,所以丁沉问的肯定是段,所以段道:“之前线报上说,劫掠义州的是蒙古朵颜部,蒙古朵颜部历来居住在辽西,是离我们辽东最近的一个蒙古部落。”
丁沉道:“你说的很对,馨宁我问你,你觉得他们还会来吗?”
馨宁突然被叫到,吓了一跳,她低声道:“我不知道。”
丁沉深深的看了馨宁一眼,道:“你不知道很正常,但是不知道答案就请不要神游天外,好好听课。”
然后又对周建峰道:“岳和,你来说。”
周建峰不是很确定的回答道:“应该还会来的吧。”
丁沉不怎么满意他的答案,道:“来就是来,不来就是不来,应该会来是什么意思?”
周建峰低下头,道:“先生教训的是。”
“玉衡,你来回答。”
段听了丁沉的话,道:“我觉的不会再来了。”
丁沉很感兴趣,问道:“为什么?”
段回答道:“因为我们辽东并不比宣府更好抢,宣府的屯田比辽东多,也比辽东更暖和一些,师妹,你说呢?”。
自从三个孩子一起上课之后,段就开始叫馨宁师妹,馨宁一听到师妹这个叫法,就觉得牙酸,所以她就装听不见。但是这次不行,丁沉还在前面盯着她呢。偏偏在锦州段又送了她一大箱子贝壳,她不知道段故意叫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是想干什么。
她只好硬着头皮道:“我认为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现在快十月了,朵颜部的草场肯定都枯黄了,而我们辽东却是吃粮食的,朵颜部现在肯定只是试探一下辽东的军力如何。”
丁沉拍手道:“恩,馨宁说的很好,你这个年纪明白防患于未然已经很好了。玉衡的说法太过于绝对,玉衡,你说宣府比辽东富裕,所以对于朵颜部来说,宣府是比辽东更好的选择。选择最好的方法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聪明人的想法。但是选择所有的方法只是为了防止自己失败,这是顾全大局的想法。”
丁沉喝了一口茶,接着道:“好了,今天你们三个都有点心不在蔫。我也不想再教了,馨宁你下午的课也不要来了,我要出城一趟。”说完甩了袖子就走了。
馨宁也不想呆了,正想叫了打瞌睡的红玉走,结果一抬头发现段正直勾勾的盯着她,她飞快的看了一眼周建峰,周建峰正在看舆图。她脸颊爆红,结果段就无声的笑了。馨宁气的要命,对着他比了个中指,然后拉起红玉就跑了。
红玉还迷糊着呢,被馨宁拽起来就跑,忙问道:“小姐,怎么了?发生什么了?”
馨宁也不理她,一路跑到楔园的亭子,红玉还在问:“小姐,你怎么了?”
馨宁不说话,坐在石凳上发呆。红玉只好在一旁也发呆。不一会儿,她听到小姐问她“红玉,你说段,哦,不是,世子爷是个怎样的人呢?”
红玉心想小姐平日不是很讨厌世子爷的吗?今天是怎么了?她想了想世子爷的样子,就道:“世子爷,长得好看,是我见过最好看的人了。”
馨宁想,他是长得很好看,刚才一笑也很好看,她感觉脸热热的,拍了拍自己的脸。甩了甩头,故意说:“一个男的,长得好看又什么用。”
红玉却道:“我觉得长得好看很好啊,至少比长的难看强吧,再说了,选进士的不仅要看才华,也要长得好看一些吧,不然每三年的一次的探花都是怎么选出来的。”
馨宁瞪了她一眼,道:“你倒是知道的不少。”
红玉无奈道:“那我难不成还昧着良心说世子爷长得难看不成?”
馨宁不想理这个花痴,就道:“好了,回如意轩吧。”
结果刚站起来就看见了段。
馨宁尴尬的道:“你站在这里多久了?我大哥呢?”
段道:“你大哥去了外院,说是周大人叫他。至于我是什么时候站在这的,是某人正在发脾气的时候。”
馨宁好不容易恢复正常的脸又红了,结结巴巴的说:“你,你才发脾气了呢?”
段挑了挑眉,刚想说话,就听馨宁问:“你来这边干什么?”
段轻描淡写的道:“路过。”
红玉再一旁拽了拽馨宁的袖子,馨宁才想起来这样站在这里不妥,就对段道:“我先走了。”也不等段回答,再次逃跑了。
回了如意轩,红玉就问馨宁道:“小姐,你刚才怎么了?对着世子爷怎么奇奇怪怪的。”
馨宁跑进内室,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了头,闷闷的说:“我没事,你先下去吧,我想自己呆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