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八章 流星
生命,是什么,时间,又是什么,一个人的人生,对自己而言,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与体验,受限于自身所在的这宇宙,受制于颠扑不破的客观规律,人类,或许永远都无法完美解答这些困惑,
也因此而永远不会止步,
永远会迈向未来,去探寻那无限而无穷的未知。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九时三十二分,巨幅的全息图景,几艘拖着稀薄尾焰的飞船,从光点逐渐变大、继而充斥视野,从看起来完全静止的第三舰队身畔,
如流星一般疾速掠过。
人群在欢呼,方然,也从容的站起身,仰望图景灿烂的星空,
久久注目。
五十四岁的自己,时间,已经不多,
但哪怕再经历多少次轮回,信念,期盼,憧憬与热望,所有这些人类特有的情感,
却一刻也不曾被淡忘。
征途,刚刚开始,飞往远方的舰队,或许在还未完成这一伟大征途,抵达比邻星系的时候,就会再度被崭新的发现所超越,
正如今夜,此刻,飞越百年前启航的第一舰队那样。
这方面的前沿探索,自然极其艰难,但,在今天的净土世界,在近乎无限长生命的支持下,自己完全有理由,对人类,抱有完全的信心。
那,就盼望着这一天降临吧。
……
飞船,不论何种动力,哪怕采用幻想中的曲率引擎,也绝对无法超越光速。
最不计代价的加速手段,譬如,长度逾十亿公里的开天级加速器,也只能将重约100公斤的远航飞船,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莫说超越光速,哪怕只相当接近,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是,要探索远方,迈向星辰大海,人类,并非只有加速物质,并将其投向浩瀚无垠的宇宙,这样一条注定会走进死胡同的路。
更明智,也更需要深邃理论的路,
则是在量子力学框架内,重新思考物质、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继而,意识到从“超距通讯”到“相位迁移”,这一系列量子力学的深层次实践,都是某种崭新客观世界之理论体系的成就。
在着崭新的体系里,“时间”,曾天经地义、不言自明的概念,
事实上已丧失其在基础物理中的基石地位,而更像是一种为便于描述、刻画物理现象,而假定存在的量,由此出发,次生定义的“速度”概念,也随之过时,继而将光速所统治的物质迁移之极限,
从每秒30,0000公里,一下子拓展到无穷大。
无穷大,在物理实践中,是看似荒谬而不应存在的概念。
但,任何物理学家,也难以不假思索的否定,在早已被摹想、并经观测证实的黑洞内部,
恰恰就存在着“无穷大”。
关于黑洞的无穷大,不论密度、还是核心引力场强,今天的量子力学体系,已经有比较完善的替代性叙述,但另外的无穷大——宇宙本身,却无法被理论涵盖在内,事实上,包括费曼教授的许多人都倾向于认为,
宇宙,其尺度正是“无穷”。
关于这一点,看起来,似乎迄今为止都毫无证据,毕竟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
直径也就是九百三十亿光年。
在这之外,显然,宇宙仍然存在,尺度却绝非任何观测手段可以窥见,量子力学的框架也无法给出预测,告诉人类“宇宙可能有多大”。
可是,即便没有直接的手段,间接的证据,却不难催生出推测。
对宇宙尺寸的猜测,在航天领域,“无穷大”的答案可以解答某种疑惑,即,为什么以宇宙之大,恒星、行星系统之多,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却孑然一身,非但没观测到任何外星文明,也从未被外形文明所接触到。
答案,可以有很多种;
在但确定的证据出现前,一切都只是猜测。
在这方面,结合量子力学的最新成就,白大褂们逐渐认为,
净土文明的孑然一身,可能是“宇宙本身无限大”的事实,所造成的一种必然之现状。
“事实,是明显的,凭借常规的推进手段,哪怕采用相位引擎,任何文明都无法在自身演化、诞生后,在宇宙年龄的时间限制内,抵达遥远的其他文明所在地。
限制这一过程的,不仅是速度,还有漫长时间所要求的极端可靠性,浩渺空间所需要的极大数量,
以及最关键的,动机。”
动机,的确如此,坐在西历1778年的大学研讨室里,方然陷入回忆。
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文明,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任何确定的行为都必然有其动机,正因如此,文明才没可能不计代价,耗尽自己所在恒星系的物质与能量,漫无边际的向看起来无甚分辨的宇宙,
随机发射海量的远航飞船、或者探测器。
远航,探索浩瀚宇宙,不论这一过程多么振奋人心,毕竟需要合理的动机与理由。
说白了,以任何文明的诞生、发展轨迹,对照净土文明的昨天与今天,研究者们的结论,是“宇宙太大,文明太弱”,这看起来似乎就是老生常谈,
但其最新的版本,却会让所有初识者大吃一惊。
在西历1778年,净土文明,已经在量子力学的道路上,迈进了关键一步,甚至已经在着手进行充满不确定性的实验:
“超距运动”。
超距,无视光速的极限,瞬间将物质传送到远方,
这是研究者们的一大毕生梦想。
在相对论框架内,这,并无法实现,从“超光速”到“虫洞”的设想,迄今为止都没有成功的希望。
而量子力学又如何呢;
在其框架内,运动,根本上也无非是一个量子态的绑定、或再绑定之问题。
物质的诸多参量,从电荷、质量到自旋,再到坐标这种相对量,一切皆在量子态的叠加范畴内,既然如此,以净土文明的技术,用实现“相位跃迁”的同类手段,去尝试进行物质量子态的解绑与再绑定,
似乎就可以实现玄妙的“超距运动”,
且一点都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