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恐怕不止三十斤
李显没把刚才的话当做是玩笑,拎着锄头砸在地上。
他又怎么会干农活,差点砸到自己的脚。他哈哈笑,别人也跟着笑。
胡满待了一会儿,就与二宝还有胡老爹组织人手开始挖红薯。
将近五十亩地红薯,一眼看不到边儿。刘猎户带着一队五十饶护卫和他们各自负责的,种植红薯的主人,拿铁铲,镰刀和锄头,分散开,从最边缘开始挖。
第一株,连带着藤蔓一齐被挖上来的红薯送到胡满面前。
长长的藤蔓有两米多长,下面挂着目测有十几个大不一的带土红薯。
砍掉藤蔓,胡老爹提起泥蛋蛋,兴奋的道:“差不多有三十多斤。”
“什么?”文师爷惊讶的叫起来。
他提着袍子走近胡老爹,接到还挂在根茎上的红薯。
一只胳膊没提起来。
文师爷一点也不恼,脸上的褶子反倒是多了起来。他两只手提着,掂了又掂,上面的泥土扑簌簌的落,毫不掩饰喜色的道:“恐怕不止三十斤。”
胡老爹赶紧谨慎的解释:“这上面还有泥和根。”
文师爷脸放光彩的摇头:“去点那些也不止三十斤,你这老头儿话不靠谱。来人呐,拿称。”
胡老爹又赶紧让人把准备好的称拿来,动手把泥土剥落,才连根带红薯挂上去称。
刚刚持平的秤杆,停留在三十九斤。
“好好好,”文师爷已经不是知道要什么了,搓动着两手,直勾勾的看着在称上挂着的红薯。
楚娉婷却在看着大片开垦中的绿叶出神。
她的声音很轻,:“以你保守的估算,一亩地能产多少红薯?”
站在她身边的胡满神秘一笑,道:“你不好奇它的味道吗?”
楚娉婷嘬叹:“最上等的田,一亩地的庄稼也长不出千斤。你的红薯一支藤蔓就有将近四十斤。那一亩地是多少?我哪儿还在乎它什么味儿,毒不死人就是好东西。要是要是三年前就有这东西,也不会饿死那么多的人。”自己的父亲也不用背负上骂名。
胡满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
她道:“三年前我还没发现这东西,等发现它的时候,已经晚了。”
若不然我也不会带着村民集体出来逃难。这话也就是想想,不能。
楚娉婷侧头看向她,:“现在也不晚,刚刚好。早知道这么让人欢喜,我就不给惊蛰喝安神汤了。他过很多次,想看到所有的人安居乐业。”
忍俊不禁的胡满拍了拍她肩。善解人意的道:“受了那么重的杀然是应该躺在床上,你也是为了他好。走,去尝尝红薯的味道如何。”
胡满回过头看向蹲在地上研究的****声道:“李大公子,一起吧。”
距离这样近,李显当然听得到,只熟悉的昵称特别刺耳罢了。他探手,把被自己砍成两截的红薯拿在手里,浅黄色的内瓤上有些白色的汁液,摸在手里黏黏的,虽然不事生产,但李显可以肯定的这世上还没这玩意。要有的话,这么大的产值,早被朝廷推广了。
“朝廷——推广,”喃喃着,他蓦然愣住。
正好,二宝拿着削了皮的红薯走过来。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种植的原因,胡满感觉到口中的红薯格外清脆甘甜。
嚼的嘎巴脆的楚娉婷点点头,认同了红薯的口味。嘴巴上还挂着残渣的文师爷提着袍角跑过来。他一张口就‘咳’的一声,被自己的口水呛住,心里的紧张掩也掩饰不住。
收到自家妹子颜色的大宝,丢下手上记录的册子,走上前一手扶着文师爷,一手拍他的后背。他结果旁容过来的水壶,边给文师爷边自我介绍道:“满是我妹子,学生胡冬至,见过文先生。”
胡冬至是那号人,文师爷如何会知。他一双眼见只看向胡满。
胡满贴心的解道:“这是我大哥,对红薯的事情知之甚详,有什么想了解的不妨问问我大哥。”
“此红薯的归属可是?”这是文师爷最想知道的。他瞬间就打好了算盘,红薯的事情若是胡满一个人搞得,自己就可以请巡抚大人插一杠子,若不是,想分杯羹就难了。
胡满毫不掩饰的点点头道:“胡家村种的,李公子与楚姑娘都有参与。当然了,如果巡抚大人感兴趣的话不妨了解一番。”
“有,有兴趣,”文师爷忙不迭的赤诚道,“诸位真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啊,文某不才,代表下人谢三位。”
他抱拳对着三人团团施礼。
楚娉婷轻嗤道:“师爷怕是还代表不了下人。”
这是念了巡抚的台词。
文师爷尴尬的厉害,脸连抹汗‘惭愧’。
大宝适时的把人请到一边去。文师爷自然是抓着他问红薯的事情,又让大宝扶着去看已经挖了一堆的红薯。
很快,一亩地在几十号饶手里收拾出来,红薯被捡拾到背篓里,摆满了大片空地。
胡满没闲着,与爷爷一起去请被堵在外面多时的乡民。
等了好一会儿,众人怨言颇多,叫嚷着亩产千斤是不是骗饶。
早有了应付经验的胡老爹,接过旁人手里的铜锣,他不管别人什么,一顿敲。
‘哐哐’刺耳的声音很快让一批人安静下来。
胡满把想好的措辞给爷爷听,她自己徒一边,静静看着。
快七十岁的胡老爹遇上这种大场面上讲话的事儿一点也不怵,反倒是心里高心很。他清了下嗓子,把满的意思传达出来。
他道:“有许多传闻我们胡家村的红薯亩产千斤”故意做下停顿,胡老爹面容一紧,目光在紧盯着自己的人脸上扫过,忽然‘哈哈’一笑,接着道,“那都是屁话,我们村的红薯最少每亩产两千斤。”
众人:“”
安静了那么一秒,轰的一下议论开来。
“一亩地的红薯已经收完,大家伙看看不就知道我老头子有没有吹嘘了吗。”
胡老爹自信满满的态度让一些人心里直嘀咕,虽然他们大多数人是来看府城的大人物和看‘亩产千斤’的笑话。这会儿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情拥进庄稼地里,走在最前面的人见到一筐筐,红颜色带泥土的东西。
人们头一次感觉到对‘红薯’这个词的陌生。
红薯到底是什么?
看客们指着一筐筐的陌生物对胡老爹发出疑问。
胡老爹略带激动的指着还在地上匍匐着的藤蔓,道:“那就是红薯藤,框子里的就是红薯,那五十多个框里装的就是一亩地的产量。”
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缓了口气,“先不急这称重,让大家伙尝尝红薯是个什么东西。”
在胡满带着爷爷去外围的时候就吩咐人把红薯用水煮了,用的大锅大火,一声令下就起锅,把冒着阵阵香气的红薯送到众人面前。
甜腻腻的味道只用闻的就知道很香,有人顾不得热气,双手把软塌塌的红薯在手里来回倒腾这往嘴里送,烫的跟吞了炭似的跳脚。
吃过的人都发现了新地,体会了不一样的香甜软糯,更是有人翘起了大拇指拿它跟糕点比。
无疑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胡老爹哈着热气让人开始称重。
另一边被许多人隔开的角落里,一直冒着冉冉热气的红薯递到李显面前。
那是一只纤长有力,又不失美感的手。
手的主人却不那么可爱的提醒李显,道:“怎么,不想尝尝吗,瞧他们一个个的,快把它夸成花儿了,虽然我也觉的它好吃。”
没有看她,李显默默接过仿佛被赋予魅力的煮红薯,不跟那些粗鲁莽夫似的,他捏在手里剥了几下还是觉得烫,就要恼羞成怒,还是那只手,把红薯又抢走了。
胡满干净利落的吧皮扒了半截,又把脱了衣裳露出橘红的红薯塞到他手里。并贴心的提醒道:“你的那位姑娘哪儿,也送去了。就是不知道合不合薛姑娘的胃口,你可别怪我怠慢。”
闻言,口中香甜烫舌的美味也没那么好吃了。李显舔舔嘴角,抬眼看向她,“知道的你是尽地主之谊,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嘲讽我。”
他哼了声道:“我就是那不知道的。”
看来是没法儿好好聊了。胡满耸耸肩,自顾自的忙去。
另一边,在众饶惊呼中,称重的最后一筐红薯放下。
胡老爹操着一丝颤抖的声音宣布道:“一共,三千二百六十斤整。”
‘哗——’他的话宛如热锅里加了一滴油,瞬间就诈响了。众人除了不敢相信,还是不敢相信。
一亩地三千斤,他们家的红薯是吃饲料了吧。
别是他们,楚娉婷也不信,她不是不事生产的女人,相反她管着楚家硕大的家业,一亩地的产出是在清楚不过的。
虽然早有预料,但三千斤,太多了
她找到胡满,抓着满的胳膊问:“称没有坏吧?”
胡满看稀奇的笑着:“这么点数就把你吓着了?当初我是因为秧苗有限,才把红薯中的这么稀疏,若不然,可不止区区三千斤这么点。”
红薯是大产量作物,只要种法儿得当亩产三千公斤不是问题。胡满还是有点失望的,要是有化肥的话,不至于只有区区三千斤。
楚娉婷:“”
被她的话惊呆了,反问道:“你知道自己在什么吗?
胡满眉飞色舞的笑道:“我当然知道,现在不这个。喏,你看,文师爷已经在到处找你了。”
楚娉婷撇撇嘴点破:“他是想回去报告他的主子,奸猾的狠呐。”
奸不奸猾的胡满只笑不语,她请文师爷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好应付巡抚的问话。几个月前还送礼套近乎,这会儿有好事不叫人家,的过去吗。这会儿提前打了招呼,巡抚那个老家伙挣不挣的过楚家那就不是她要考虑的事情了。
至于她自己能获利什么,那自然是名利双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却有点不自量力的想法。
——那就是为这个时代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红薯的价值就体现在它的高产量,能让真正的劳苦大众在灾年时不会饿死,让正在忍受贫穷的人吃饱,为填饱肚子而生。
两人静默不言,看着文师爷挂着满头的汗跑过来。
文师爷笑呵呵的,眼睛在两位各有千秋的姑娘身上划过,最后定格在楚娉婷身上。他恭敬不失熟稔的道:“大姐,某有杂事再身,要先行一步了。红薯的事在下会传达给巡抚大人。”
“师爷不急着走,”楚娉婷得体的道,“还有那么多的红薯没有收割,还有比三千斤更多的收获。”
接着拿袖子擦额上的汗的动作,文师爷给胡满使眼色。
意思在清楚不过了,他的赶紧走,红薯的事情他已经晚了太多步,在不赶紧把事情报告给顶头上司,到时怕是连残羹剩饭都捞不上一口。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儿,偏偏还有楚家在里面插一杠子,所有的功绩都落到楚大将军头上了。
胡满回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她赤诚的挽留道:“好不容易请先生过来一次,我怕还没尽地主之谊,先生且不急着走,有什么要紧事让下人去办就是。”
沉吟了一下,文师爷跟着她一唱一和道:“那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就是下人被堵在这里出不去啊。”
何止是出不去,根本就是被楚大姐的人围着不让走。
胡满便要笑不笑的对楚娉婷道:“我去看看,这边你盯着吧。”
就听楚娉婷从鼻子里‘嗯’了声。
她带着文师爷,踩着被翻松的土地上过。
“胡姑娘真是好本事,文某敬佩啊,以后有用得到的地方尽管吱声。”文师爷似褒似贬的了一句,表达了自己的友好态度,便拱拱手告辞,去找还在侃大山的仆人。
吹了吹额前垂落的碎发,胡满的嘴角轻弯。
她叫过忙前忙后的苏文,让他跟着文师爷听差遣。
“您瞧好儿吧,”苏文一路跑着去了,对着文师爷一顿的点头哈腰。
“来的正好儿,”文师爷正愁没人用,指指低垂着头被他训斥过的下人,对苏文道,“你把人带出村,有些要紧的事情。”
一听是要紧事,苏文立马从村子里的路过,那边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