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平江村要被征地了
胡三柱接过苹果,冲李氏笑道,“谢谢大嫂。”直接把苹果往嘴里塞, 噗嗤咬了一大口,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一路赶过来原有些口渴的胡三柱感觉舒服多了。
钱向花手里也被塞了一个苹果,她却没好意思吃,一直拿在手上,不时与嫂嫂们聊上几句。
在这个家里她的地位本就次于钱向雪,加上出嫁后她往家里添的这些麻烦,使得钱家人对她都不是那么热情,大多保持着表面上的客套,真聊起来,才发现其实没什么可聊的。
还是王婆子心软些,见她那委屈模样,不忍再苛责于她。这桩亲事是她挑选的,她要想不吃苦头,还得自己先独立起来才行。
反正这马车他们也没有多花银子,不过是稍微拥挤一些罢了,对王婆子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马车回平江村时,会路过胡家村,在离村口不远的地方,将胡三柱和钱向花给放下了,这才继续往平江村驶去。
两人一下了马车,车厢里的气氛总算恢复如常,李氏心疼的看着自己买的这么一大袋苹果,全部分一分,就没剩下多少了,她原想着省着点吃,起码还能吃上半个月呢,现在看来,能吃上七八天最多了。
怀里小荣富老是动来动去的,李氏心里烦得紧,轻轻的拍了荣富几下,“别闹,再这样娘不喜欢你了。”
小荣富被教训完,委屈的看向坐他对面的红娟,两人年纪相仿,平时每天都是玩在一起,红娟软软的冲他笑了笑,见好像没什么作用,又改变策略,做了一个鬼脸,可能是她做得实在太丑了,小荣富终于被逗乐,咯咯咯的笑起来。
荣平荣安则没有他们这般童心,这次去到县城,他们见识了许多新鲜事物,感觉整个人生都不一样了,他们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走出这个村子,走出镇子,像他们大姑一样到县城生活。
没去县城之前,他们对于即将建好的钱家新宅存着很大期望,村子里没几户人家能建得起他们这样的新宅,可去过县城开了眼界之后,他们忽然觉得这新宅子也不过如此,建得再大再气派,也不如县城里的宅子值钱。
两颗小小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他们三叔就是靠着念书走出村子的,他们想要出人头地,最简单的法子就是照着他三哥的法子重新走一遍,考上了秀才,在县城谋了差事,即使要在大姑那暂住,想来也没人会拒绝他们。
出发前一晚,两个小子就缠着钱富林缠了一晚上,从钱富林的藏书中又扒了几本回来这才罢休,可惜书里的内容过于深奥,他们现在看得一知半解,回村后还得请教一下先生才行。
正想着,马车缓缓驶进平江村,这场面村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特别是一瞧着钱贵生伸出去老长的脑袋,大家伙都知道这钱贵生又是想炫耀,想受到别人的夸赞。
可是这次大家并没有遂钱贵生的愿,一个个只看了一眼,便收回视线,各自低头看路。唯有几个平时相离的同族见着钱贵生打了声招呼。
“他们这是怎么了,怎么一个个无精打采的?”
钱贵生指着那几个连招呼都没和他打的村民,奇怪问道。
“别提了,最近村子里贴了张告示,好像说是村子里的地要被征收用来填充国粮,种出来的粮食全得上交给朝廷,朝廷象征性的给些费用,但肯定不会比自己拿去卖的价格高,他们都是靠着这一亩三分地的粮食过食,朝廷一下子都给征收去了,这银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放到他们手里,这心情能不受影响嘛,就连我家都还愁着呢,原本说好收成了就卖到镇上粮铺,连价格都谈好了,只等着秋收,谁知碰到这种事。”
那人把事情说得极为详细,钱家人都听了个清楚明白。
朝廷要征他们田地里即将出产的粮食,那就说明之前的储备严重不足,没办法才连庄稼汉地里的粮食都算计上了。
可这样显得太奇怪了,这多少年间都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再上一次国家向百姓征粮的时候,是国内发生了战乱,征兵入伍,经过大大小小几场内战,许多男丁都死在了战场上,只剩下那些老弱妇孺留守村子。
这一打仗,朝廷不仅需要征收兵力,更重要的是得储备足够的粮草,以供军需之用。
就在那次开战前夕,平江村第一次收到通知,要被征地征粮,那一年,他们村民个个生活得很艰辛,一打起仗来兵慌马乱的,他们连出去外面做活儿都担惊受怕的,恨不得每天呆在家里不出去为好。而他们的粮食被征收为军粮之后,他们拿着补偿下来的银子想再去买米或是高梁时,发现那东西的价格水涨船高,早就超出了一般市价。
有些家里地质差些,本就产粮不多,补偿下来的钱不如别人,连自己一家几口吃饭都成问题,还得上山挖野菜过活。
钱家虽然不至于穷到那地步,可他们对那一次的印象也十分深刻。
“老头子,该不会像十年前那样,这又要打仗了吧?”
一听到要打仗,几个孩子都吓得不清,他们从小在这小村子里生活,哪里见过什么大场面,这次去县城已经是很长见识了,可听到王婆子提到打仗,在他们小时候听过的故事里,只要一涉及战争,那势必是血流成河,好多人牺牲丧命啊。
光是想想已觉得吓人,要让他们拿起锄头保家卫国,那就更加惊恐了。
“奶奶,打仗会死很多人吗?”钱荣平领头发问。
被王婆子一眼瞪了回来,“大人说话孝子别插嘴!”
她这心也是七上八下的,哪有空给他解释什么。
说话间,马车外头那人已经走远了,钱贵生也没了炫耀的心思,将脑袋缩回来,望向王婆子,“唉,希望别像上回那样,搞得民不聊生的。”
气氛一下又低到了极点,这孝子不懂得征地和打仗有什么关系,大人们可都是经历过的,即使是李氏和吴氏,他们也记得小时候因着那次征粮征兵,她们在家里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有多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