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上山

第25章 上山

“爹,我帮你。”

“娘,你放下来,这活我来干。”

“大哥,小心点,大嫂……”

李学文最近好像转了性,不仅每天都非常刻苦,而且还开始帮忙家里的活儿。

前天,他还下了地,虽然没干什么活儿,但让老爷子深感欣慰,连连跟老太太说:迷途知返,迷途知返。

李牧心里却清楚得很。

他这是在家里待着太闷了,又想要出去逛逛了。

赌博的事情,老爷子虽然没给他皮肉之苦,但却给他禁足了,半年不许他出村子,就在家里好好读书。

这可苦恼了李学文,他天生就是个跳脱的性子,如何能在家里待得住。

这天大早,天还没亮,大伯父就被老爷子打发去镇上买些东西,李学文看到,急匆匆的从屋子出来道:“大哥,这里有一封信,劳烦你去镇上的时候交给一名叫做蔡康的文士,您去了镇上打听就知道了。”

只是给朋友送信,老爷子便应允下了。

早上,李牧去放牛,捎带抓鱼,这俨然已成为了每日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中午将鱼给岑夫子送去,夫子还开玩笑说:“吃你的鱼,好像胖了不少。”

遗憾的是,中午没能见到张自强。

现在,每天中午去送鱼,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和张自强比较一下功课了。

回到家中的时候,大伯父也已经回来了,还给李学文带来了那位蔡康文士的回信。

李牧随意瞥了一眼,看到那封信的用纸非常好,这蔡康家里肯定非常富裕。

不多想,吃过饭之后,李牧就从屋子里拿了黑板出来,然后拿着毛笔,蘸了水在黑板上写字,这样练字的效果非常不错,最重要的是十分省钱。

眼看着母亲何氏的肚子已经有一些轮廓了,李牧想留下这笔钱,等母亲生养的事情肯定用得上这笔钱。

最重要的是,快入三伏天了,天气越来越炎热,同时这也是家里最难度过的一段时间,因为这个时间,地里没什么特别的收入,再加上先前耗费了不少钱财,这段日子可不好过。

每逢这个时候,父亲李银就会和大伯父一起进山,打猎、砍柴,都能给家里带来不错的收入,只要度过这个时候,到了秋收,家里就会稍有些富裕了。

听到明天李银和大伯父要进山,李牧便闹着说也要进山。

起先李银并不同意,老爷子却道:“狗蛋年龄也不小了,可以进山看看了。”

山里不比田里,危险得很。

要是遇上什么野兽猛兽之类的,可是麻烦得很。

为了自家儿子的安全,李银自然不希望李牧进山,要去也应该是李虎或者李豹跟着去。

大伯母可不想自己的儿子进山受罪,也竭力劝说着李银带李牧进山。

于是,进山的事情就这样定下了。

第二天,早起。

床头,母亲何氏给李牧备了一双厚底鞋,和一件打着补丁的破麻衣。

要进山,穿新衣服去是最不好的,万一给刮坏了,那就得不偿失了,登山费鞋,有一双厚底鞋更加安全一些。

“多谢母亲。”

“镰刀拿好,背篓背好,上了山,不要随便乱走,跟着我和你大伯,晓得了不?”李银连连嘱托着。

父亲和母亲的爱是不同。

母亲的爱温柔而又细腻,父亲的爱则是粗犷之中略带着一分生硬。

预备好所有的东西,趁着还没到上山的时间,李牧先跑去私塾告知岑夫子今日要上山的事情。

上山不算大事,却也不是一件小事,需告知师长才对。

古人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一座繁密茂盛的山绝对是一座巨大的宝藏!

在山里你不仅可以采摘野果,还可以寻找野兔,山鸡,如果能遇上一些狐狸之类的,那就更加幸运了,狐狸的皮毛一向都是贵族人家的最爱。

李牧不想会不会遇见狐狸,他只想能够遇见一样东西。

川贝!

一种药材。

在市场上,药材肯定比鱼要贵重许多。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就会生病,只要生病就需要吃药。

鱼可以不吃,可生病了,药却是必须要吃的。

李牧小心的跟在李银和李金的身后,手里拿着镰刀,一双眼睛滴溜溜的转着,四处张望。

忽然,他瞧见了一株植物。

怀中抱月!

正是松贝最大的形态特征。

李牧用镰刀探草,小心翼翼的走了过去,采摘好之后,却见父亲李银和大伯父李金都半躬下了身子,似是遇见了猎物。

紧接着,大伯父李金弯弓搭箭,利箭呼啸而出。

只听一声惨叫,李金喊道:“中了!”

李银道:“是一只野兔,中午能吃肉了。”

上山时,三人只是带了一些干粮,现在刚上山就遇到了一只兔子,确实是一件幸事。

李牧将药材扔在背篓,探头过去看。

一箭致命,这样也好,起码不用受罪。

“哎,这里还有棵果树,有点瘦小,狗蛋你能爬上去不?”李金指着前面的树问道。

李牧看了一眼,点头道:“没问题。”

这棵树相比旁边的大树的确是要瘦熊多,像李金这样的身材上去,只怕不安稳。

因为瘦小,枝杈也多,并不是特别难爬。

上了树,摘了十多颗果子,李牧这才从树上下来。

树上的果子还是很多的,可总不至于全部摘下来吧,更何况还没全熟呢,吃起来有点酸涩的味道。

“继续走,狗蛋你小心跟着。”李金嘱咐道。

果子、死掉的兔子,全部都变成了李牧的负担。

他的任务就是打理好这些猎物,至于他背篓里的药材,李金和李银根本没有太在意。

在识得药材的人眼中,药材是很珍贵的,在不认识它的人眼中,那就是一棵草,就像是地里的杂草一样随处可见。

在李金和李银眼里,李牧背篓中的草就是这样。

继续向前。

这种松贝在山里很多见,走了没多一会儿,背篓里就装了不少。

李牧擦了擦汗,心里盘算着这些药草的价值。

突然,一声惨叫响入耳中,直让人打了一个激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