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三章文人的解释

罗二虎根据大量的古代墓葬中的龙形象,认为西汉时的龙分有角和无角两种,一种是有双耳双角的龙,角细长前端略带弧形;另一种为有翼无角的龙!

东汉时期的龙都有角,到东汉晚期,角的下半部开始分叉,出现几个突起的棱,顶端向前卷曲,由近似牛角逐渐开始向近似鹿角的方向转变!

唐代时的龙角则有变化,出现明显的分叉鹿角,角在唐代出现很长的分叉,酷似鹿角,在五代时增多,到宋代时已基本上都似鹿角了,不过,前期略似鹿角的龙仍存在!

有角龙与无角龙,都是古人所创造的艺术中的形象,不过,从有角龙和无角龙可以看出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艺术的变迁!

有足龙与无足龙

古代传说和艺术中的龙,有的有足,有的无足,在神话龙中,烛龙是无足的,烛龙又称烛阴,《淮南子。地形训》中有记:“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据目前所见资料,最早的有足龙为两足龙,为河南仰韶蚌壳龙,只有两只足,神化传说中的龙则有一足龙,如夔龙,《说文》称:夔,如龙一足!

除了一足龙和二足龙之外,还有三足龙,昆明纹身,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1942年出土一条木质龙,该龙是一条"三脚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三足鸟",但未见过"三足龙"的神话记载,如若确是三足龙,则属罕见!

从古代墓葬中的龙形象来看,西汉时的龙一般四条腿粗短,形同兽腿,足为鹰爪,有三趾,但也出土过一些西汉无腿、足和爪的龙!

东汉的龙形象足较长,足亦分兽足、鹰爪两种,东汉末至东晋时期的龙身体四肢变得细长,同时也发现过一些此时的无足之龙!

南北朝至隋的龙,四肢上有很长的兽毛飘起,足以为三趾鹰爪,唐宋时期的龙,腿为兽腿,足为鹰爪,一般三趾,与唐宋之前不同的是,宋代已出现四趾龙!

有翼龙与无翼龙

古代传说和艺术中的龙,大多为有翼,无翼的较少, 最早传说中的有翼龙为应龙,《广雅释鱼》中记载:"有翼龙曰应龙,"所谓"应龙",大概就是"翼龙"之音转、或"翼龙"之异名!

由于原始时代的人们认为雷电主宰雨水,而雷电是龙蛇的化身,是龙蛇飞上天空支,能升天之龙蛇,不是一般的龙蛇,应是有翼的龙蛇,故人们想象那些能升天的龙蛇是有翼的龙蛇!

有的学者认为,先秦时期的龙,均无翼,中国王雷刺青(昆明店)而西汉以后的龙大多数有翼,在西汉的墓葬出土物中,有翼龙和无翼龙均存在!

西汉时期的交龙(或称结龙)均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龙盘绕在一起,构成双龙或多龙相交的形象,这种龙既无腿和足,亦无翼,除有角外,整个身躯与蛇大体相同!

东汉时期的普通龙都有双翼,交龙则无翼,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的龙大多数有双翼,少数龙无翼,南北朝至隋的龙,有的龙翼已变成细长的飘带形!

有的龙时有如小指大者,长尺余,腹下鳞红皆绵文,一头有口眼,一头似蛇而无口眼,云两头俱能进退,谬也,翼由三根细长的飘带组成,但也有个别的龙无翼,唐宋时期的龙,翼全都为一根或两根飘带!

一身双首龙与一首两身龙

在华夏龙文化中,既有一身双首龙,也有一首两身龙,一身双首龙即两关均有首,亦即两头龙,一首两身龙即两条龙身相连,两身共一首!

双首龙或两头龙当源于两头蛇,古人认为确有两头蛇,并有两种:一种是《尔雅释地》所记之两头蛇:“北方有枳首蛇焉!”另一种是唐刘洵《岭表录异》卷下所记的两头蛇:“两头蛇,岭外多此类!”

据说,两头蛇确实在自然界存在,本世纪70年代,台湾中华日报记者刘中兴在宜羊兰发现了一条两头蛇,并拍下了照片,作了报道,笔者在广东农村老家时,也听说过两头蛇,但未亲眼见过!

由于两关蛇较少见,因而视之为神物,具有变化的神性,雨过天晴,彩虹出现,彩虹弯弯,两头相似,遂被附会为两头蛇变化而来,因而甲骨文中“虹”字,多作两头龙形状,铜器和石刻中的虹神也多作两头龙形象!

与两头龙关系的还有《山海经》所记载的人面蛇身、左右有首或多首的神灵,一首两身龙在自然界中却未见,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发现有一些一首两身的龙形象!

如二里头文化遗址第二期堆积中出土有龙纹陶片,其龙为一首二身,龙头近圆形,吻短而尖,眼作目字状,额上有菱纹,龙身似蛇,满饰链状鳞纹,头无角,两身作八字形分开!

一首两身龙,当源于一首两身蛇的传说,《山海经北山经》记有一首两身的肥遗蛇:“浑夕之山,嚣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奇渊!

关于龙的种类个性,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在书中记载,而且后世还有学者编辑书籍教化子孙,在书中对于不同的龙的样子和其自身的本领都做了详细记载,例如:

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

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 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

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 “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 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

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 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舟之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这里的蛟很可能是鳄鱼!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