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文诗会(3)
轩辕御麒也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说话的时候若有似无地在轩辕御辰和上官璃华之间来回巡视,好像二人私下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那般。
当然,经过方才那般,众人倒是没有再被轩辕御麒三言两语就误导,即便心里有些什么猜测,明面上也不会再有什么想法和表态。
开玩笑,没看到这二皇子轩辕御麒一来就跟太子殿下打着机枪,此时谁还敢上前,岂不是自寻死路?
但偏偏就是有这么一个特别的存在,比如说这上官祺华。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这种时候谁不是希望自己越不起眼越好,她倒好,上赶着上去出风头。
“二皇子殿下万福!”上官祺华对着二皇子轩辕御麒做了一个自认为非常标准的礼仪,温声说道:“二皇子殿下有所不知,太子殿下此番组织文诗会,已定了‘不轮官职高低,身份贵贱’之则,当真是极好的,这下定不少一展才华却苦于无处施展的有学之事士定会感念太子殿下恩典呢。”说完似乎与有荣焉般,悄然一笑。仿佛她说的是她自己要被人称赞似的。
轰......上官祺华的一番话就好像石投大海,总带起一阵浪花。
这上官祺华不是自诩聪明吗?她当真不知道太子轩辕御瓴和二皇子轩辕御麒现在形同水火,势均力敌吗?
她这么一说,岂不是明晃晃地在说太子轩辕御瓴笼络人心,就差说试图拉帮结派了?这不是上赶着给二皇子轩辕御麒一个抓住太子话柄的机会吗?真不知道她的脑回路怎么构造的,这么一来,不说二皇子轩辕御麒愣了一下了,就是太子轩辕御瓴也似乎没有想到上官祺华会如此说。此刻,他恨不得堵上上官祺华的嘴,暗暗后悔自己怎么会认为这个女人聪颖,还产生过想过要纳她为侧妃的想法。
她是有多么的缺心眼,才能说出这般吃力不讨好的话。难不成她以为她这么一说,太子轩辕御瓴会感谢她不成?
轩辕御麒抬眼看了一眼上官祺华,带着一抹讽刺的笑,这样的女人,或许就只有自己这个声色厉染的太子皇兄才能看得上吧。
“这位小姐是......?”凤眸微眯,带着打量和嘲讽的韵味十足,只可惜,脑回路明显跟众人不同的上官祺华压根没有察觉出来,还以为这二皇子轩辕御麒因为自己这维护太子殿下的话而因此将视线投在自己身上。当然,倒是是维护太子还是在将太子推入水深火热之中,这就不是上官祺华现在这脑袋装满浆糊的人能想得到的了。
此时的她,还以为自己终于找到机会出头了,不至于跟刚刚那边无人问津,更是被众人忽略个彻底。
“臣女上官祺华,是.....是璃姐姐的堂妹。”上官祺华原本想说自己是从四品礼部侍郎上官怀之嫡女,但是话头一转,便直接将上官璃华报出。她心中想的是,自己父亲的官职不高,还不如上官璃华在众人心中的名声来得大些。所以,她丝毫没有负担地将上官璃华名头推出来用了。
上官璃华此时真想糊她一脸浆糊,但是知道此动作不适合从小受着良好教养的自己做出来,非常有损自己往日的形象,只能硬生生地忍着吞咽下去。
要说这轩辕御麒当真不认识上官祺华也不太可能,金陵城中官员府中情况,文案至今还放在自己的书房桌上,所以基本上还是有所了解的。之所以假装不识,也是存在不屑的。
但是听了这上官祺华的自我介绍后,饶是淡定如他也是无言以对,只能暗暗撇撇嘴。感情他今天出门没看黄历,碰上一个不懂得看人脸色的人吧?便想着不再理会上官祺华。
上官祺华这回终于看出对方的不耐了,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一女声打断了自己的话,只听道:“而今金陵城中都流行用堂姐的名号来介绍自己了吗?本郡主倒是想不出来自己的父亲是有多么拿不出手才不敢被报家门?”
众人听到此话,都不由地暗暗好笑,却在看到说此话的人是宁王之女轩辕月的时候马上忍住笑意。宁王,是当今皇上一母同胞的弟弟,在经历过夺嫡大战后仍然手握重兵之人,又岂是无能之辈?故即便轩辕月性子太过率直,众人也不敢有异议。更何况,这个月郡主也只是性子率直,这容貌还是继承轩辕皇室优良的基因,长得真真好看。
众人抬眼望去,只见她一袭淡蓝色翠烟衫,搭配翠水薄烟百褶裙,身披同色翠水薄烟纱。可谓是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一对凤眸,清波流盼满含春水,头上垮垮梳着一倭堕髻,斜插一支碧玉龙凤钗。
不愧是宁王颇受宠爱的月郡主,单单这容貌,配以宁王家势,一旦这个月郡主及笄,
当真是‘一家有女百家求’。当然,这些人中并不包括百年世家的家族嫡子们,毕竟真正有抱负的人,是不会愿意娶皇室女儿的吧。当然,这些皇室之中的子女,婚事半点由不得自己,或许,早就被皇帝计算了进去。若是遇上战乱,越是尊贵的公主郡主,越是被送去别国和亲;要是恰逢盛世,也是要被当权者指婚择配给臣子们作为笼络人心和权衡朝局的棋子。
此时众人皆看着月郡主凝神注目,当然,这些眼神中更多的是惊艳。话说这月郡主可不管众人如何神色,继续道:“太子皇兄,听闻眼前这个女人是同你一起上山的?月儿竟是不知太子皇兄从哪里相识如此极品了?”说完,便分别对着轩辕御瓴、轩辕御麒以及从进了凉亭就一直默默不说话的轩辕御辰行了礼。
被轩辕月的话说的尴尬不已的轩辕御瓴,无言以对,但还是硬着头皮道:“月妹妹这话说得倒是让本太子顿生奇怪。本太子只是偶然从山下遇见这上官姑娘,听闻这上官姑娘是一人山上寻姐,本太子想着女子独自一人恐有生变,便好心让她随同山上罢了。她哪里就当得起与本太子相识?岂不是平白误了人家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