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新朝

六百零四

此时已经是傍晚,京城街道上早已没有了行人,空气中都带着潮湿的阴寒之气,从鼻子吸入嗓子里都跟着寒了起来。

然而偏偏是这样的寒冷,却令宋大人后背热的发汗。

张晶和宋大人想的差不多,这一天,他们等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为了这一天,他们筹谋了多少次。

他激动地搓搓手,回头说道:“主子再往前走就不是我能去的地方了,那边儿已经派了相应的人去接您,您……您万事小心!”说着,他从马上跳了下来,从怀里面掏出一把看似朴实无华,实则锋利无比的匕首:“您拿着,以备不时之需!”

“吁……”宋大人一拽马绳,深深的看了张晶一眼,弯腰将他手里面的匕首拿了过来,点头后,再次纵马驰去。

京都里面认识宋大人的人都不知道他其实马术很好,能在战场上活着回来,需要的不光光是脑子与幸运。

六百零五

不过是从后门走向正殿的功夫,天上居然就稀稀落落的下起了雨来,宋大人被这么一浇,冷的就像是有千万只小蚂蚁在脚底下咬,接应他的人见此也连忙跑到了宋大人的身边,将自己的袖子撑起在他的头上,顾不上此时已经落到他嘴巴里面的雨水,开口”:“咱们快些走吧,再一会儿就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什么都不说,宋大人也不会避雨而停下脚步的,于是点点头:“咱们接下来往哪边走?”

“请您这边儿来。”

他们两个人走的都不是正道,此时七扭八扭的居然也找到了个入口。

那人走到了一处僻静小路之中,掀开了旁边的两个树丛,指着后面的一个上了锁的小门儿,道:“您在此稍等片刻,我这就将门打开。”

说完,从口袋里面掏出一把崭新的钥匙,伸入锈迹斑斑的铜锁,终于将门打了开来。

宋大人在旁边冷眼看着这钥匙与铜锁新旧不一,心里面暗暗猜测张柏赫究竟为了此次耗费了多少心血。

——估计杨威到此之前都不知道背叛的会是向来信赖有加的张柏赫吧。

其实宋大人非常理解杨宰相究竟是怎么想的,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顺便着威胁一下有超过他势头的张柏赫,不叫他那么锋芒毕露。

只是杨宰相把所有能猜的全部都猜透了,却唯独遗漏了重要一点,那就是人心。

首先,张柏赫并不是一个醉心权势的人,并且因为他自少年起便一路顺风顺水,并没有遭遇真正的挫折骨子里面还带着少年时从圣贤书上看到的风骨,不愿意与他人同流合污,故此,他才更加难以忍受杨宰相无缘无故的冷漠。

其次,杨宰相和张柏赫在一起共事了十来年,居然没有看透此人是一个性情极端之人,平时温和的外表下是一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一旦一件事情和他预想中的并不一样,他便会抛弃之前的种种,拿最破釜沉舟的心智去面对敌人。

最忠诚的下属居然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连宋大人都不禁感慨,杨宰相的天命这是走到头了。

六百零六

正殿里面烛火全部都亮着,然而走进去之后却一个人都没有,宋大人掸了掸身上的雨水,从旁边反光的铜盆上发现自己此时已经冻得面如菜色,嘴唇发紫。

在这种紧张的环境下,他居然脑海中闪过一个不合时宜的念头:幸好今儿个身边只有自己,不然如果是被欣儿看到了,定要好好埋怨他一通。

珠帘打开,走进来的是头一次这般严肃的张柏赫。

“师兄。”宋大人对他抱了抱拳,他虽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佳之策。

张柏赫做了个手势让他走进来,让开了一条路,令他看清身后跟着的是谁。

宋大人来不及拧干身上的水渍,看了一眼屋里面除他们俩以外唯一的活人,忽然低头微不可查的轻笑一声,总算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弄了个清楚。

原来张柏赫接应居然是符白。

“符公公。”宋大人低头唤了一声。

符白没有想到张柏赫说的人却是宋清涟,顿时握紧了手里面的圣旨,他可还记得此人在杨威手下办事时有多么的棘手,不确定的问道:“你觉得此人能够信任?”

“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你放心。”

万岁爷死的实在是太过于匆忙,再加上他生前一直避讳这个问题,才会令他们三人在此时钻了个空子,符白也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等第三个人终于也到来之后,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宋清涟与张柏赫跪在地上,恭敬而肃穆。

这是一忱赌。

宋大人此前做的种种全部推翻,他万万没有想到,真正的从龙之功原来得到的会是这般的轻松。

“……”

太子激动地将卷轴握在了手中。

宋大人和张柏赫一起,沉声说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六百零七

丧钟响彻在京城上空。

杨宰相从深夜中惊醒过来。

元和年在次结束,新帝登基,改国号昌明。

老皇帝下葬的那一天,久久不来的深秋最后一场秋雨终于落下,满城皆悲。

他虽然晚年做了不少糊涂的事情,但纵观此人一生,少年大业、中年定疆、晚年安民,稳定了这个国家几十年。

或许他还有其他想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或许他还并不想放弃这享受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或许他还心心念念着边疆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的蛮夷,想要起军将他们打散。

或许他还有种种……种种……

但一切已经结束了。

入土为安。

六百零八

昌明二年。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

宋老夫人和江老太太去世了,两人一前一后,中间不超过半个月,只是因为秀城离京都十分遥远,所以消息是同时到我手里面的。

回不回去上坟到是个小问题,最重要的是——大人需要守三年丁忧。

新皇根基不稳,此时正是一个绝好的时机,若是能够成为他的亲信那未来前途无量。

宋大人已经快有四年官位没有变动过了。

琉璃去年回到我身边之后,继续在府里面为我打听消息,好几次都说曾听到前院的几个先生讨论起大人官位如何变动。

这官位走到了尖上,每往上走一层就跟扒了一层皮一样,我甚至在背地里面已经偷偷将家里面私库的值钱东西都提前准备了出来,准备给大人到时候跑官用。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信心满满决定助大人一臂之力的时候,宋老太太居然去世了!

这轻轻的两张信在我手里面犹如烫手山芋一样,令我踌躇不定。

幸而,有人替我解决了这个大问题。

六百零九

大人这日回来依然是夕阳时。

他顺便绕路去学堂将元宝给接了过来,他一出轿子就直接朝我扑了过来,虽然个子已经到我的肩膀了,但说话依然带着一股子傻气:“您没事儿吧?听爹说太姥姥去世了,您、您别难过……”

听他这么一说,我便松了一口气,心知大人此时定然是已经知道宋老夫人也去世的消息了(毕竟两封信是今天中午才同时到我手里面的,传信的人没理由会遗落掉最重要的那部分),将帕子捂在嘴角,眼泪说来就来:“母亲没事……就是、唉……”

家里面的两个男人见我哭了都纷纷慌了手脚,元宝从侍卫手里面接过荷叶包,绕着我道:“您快别哭了,今儿个爹特意给你买了你爱吃的糕点呢,您吃块糕点吧。”

宋大人拍了拍元宝的后背,把这不会安慰女人的榆木疙瘩给推到了一边儿去,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抱住了我,把下巴搁在了我的脑袋上:“……生老病死,早晚都会走这一程的,你有我们呢。”

我其实一点都不难过,江老太太与我之间的情谊早已在娘家的时候就被磨灭光了,她和江子期都是一伙儿的人,拿着亲人做筹码,换来自己的荣华富贵,我这是碰到了好人,过的是人日子,那江霜呢?

至今她究竟葬在了哪里?为何而死?江家人收了钱之后,居然就黑不提白不提了。

这种冷血冷情的长辈死了,我不大笑三声苍天有眼都算对得住她,怎么可能会伤心难过。

所以,我这眼泪完完全全是为了大人流的。

六百一十

从今天开始就要守丧了,桌子上的荤菜全部都撤了下来,一眼望过去四菜一汤,全部都是绿油油的。

家里面的厨娘手艺好,都是素菜也做的风味十足,配上青菜小粥吃起来并不难以下咽。

我们三个人吃完了晚膳,宋大人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带着元宝去书房里面教导,而是两个人一前一后的坐在了我的旁边。

小小的矮塌哪里坐的了三个人?顿时挤的我连针线盒都拿不住了。

我无奈的看着他们俩,心想若是有事情跟我说,直接说不好吗,都跑到我这边儿瞪大了眼睛盯着我做什么,叹了口气:“咱们要不要去院子里面纳凉?”

太阳落山之后温度下降了许多,下人端来一盘子西瓜,这是元宝最爱吃的水果,我记得他小时候自己捧着比他脑袋还大的半扇西瓜,不一会儿就能啃的只剩个瓜皮。

我挑了盘子里面最大块的西瓜,当着元宝的面送到了宋大人的手里:“给您的。”然后再挑了一块儿稍小点儿的西瓜,“吃吧。”

元宝嘿嘿的对我傻笑:“娘果然最疼我了。”

不知道他到底是跟谁学的(虽然我怀疑是大人),张口闭口说的都是好听的话,哄的人心花怒放,无论是多大的脾气都生不出来了。

元宝自从去学堂深造,决定考童生之后就常年住在了那里,一个月里面只有两日休沐,我也是好长时间都没有见到他了,看他这副傻里傻气的样子,心里面便柔软成了一片,摸着他小小的发髻:“娘在水井里面给你冰了个大西瓜呢,一会儿要是不够吃,还有。”

“呵。”

大人在旁边不冷不热的笑了一声。

六百一十一

元宝混了个西瓜就走了,院子里面只剩下我和大人。

他拉着我的手,放在他的手心里面拍了拍:“老太太走的也是高寿了,这是喜丧,不要这么难过了。”

听出来大人这句话其实还是在安慰我,我轻轻地点点头:“知道了,听您的。”

“唉……”他用手指抚摸我哭红的眼角,目光长远:“你都多大了,还跟爷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一样,没有长大。

你这般的脆弱,等我百年后,让我怎么能放心留你一个头孤孤单单的活着?”

“呸呸呸!”我捂住了他的嘴,生气地说道:“您再说这样的话,我就回屋去了!”

“……”

他心虚的亲亲我的掌心。

我对他翻了个重重的白眼。

六百一十二

其实大人如今的身份是可以给皇上送奏折,述明缘由,以朝廷用人为重,不宜丁忧,而留在京都的。

可他偏偏没有,而是和潜院的几个先生彻夜未眠,大清早的就告诉我:“收拾收拾家里,咱们回秀城。”

元宝正在吃粥,闻言立刻吃惊呛住,抬起头来,鼻孔上隐约还能看见一颗晶莹剔透的米粒:“爹?!你要是带着娘走了,那我怎么办?”

这一幕倒是挺眼熟的,记得宋烟成刚来家里面的时候正巧赶上大人要离京去梅城,当时他便以学业为重留在了京都。

宋大人给自己盛了一碗蔬菜粥,语气淡淡的:“你想跟我们早就跟我们走,若是觉得这里的学堂先生教的好,那就在这里待着吧。”

元宝立刻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我一会儿就去学堂给先生告假!”

悄悄地,我松了一口气。

六百一十三

这几年来,我上一世的记忆越发地不中用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和原来不一样,谈不上好和不好,主要是有大人在,我从来不用为了外面的事儿费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