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难过是白色的(21)

第二天到学校,王校长果然找到昨天那几个初三的学生,让他们请家长,连何千龄和郑韬也牵连其中,谁让学校正在严抓打架斗殴的学生呢,这事不管谁对谁错,责任却是双方的。

隔了一天,几人都请来了家长。

办公室里,王校长说的手舞足蹈。

“学校是什么地方?”他自问自答,“学习成长的地方!同学们应该互尊互爱,怎么能打架互殴呢!”这些话,是当着几个孩子的面说的,明着像是说给何千龄他们听,实则却是说给他们的家长听的,这些家长也都知道。

何千龄垂着脑袋,眼睛一直盯着自己的鞋子在发呆,而何光辉却正盯着她,又时不时对着校长笑着,点点头,附和几下。

偏巧不巧的,何光辉这两天都在家,由于过度疲劳导致身体上的不适,他被迫向上面请了几天假,刚好何千龄就把他找来了。何千龄从小到大的家长会一般都是他去,但没有哪一次是像今天这样让他出糗的。

“我们不能说保证让每个孩子都成才,但至少得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吧,对不对!”王校长说着喝了口水,看向在场的每一位父母,搞得他们都不好意思的点点头,郑韬的妈妈也不例外。

前阵子,郑韬的妈妈陶思红才被郑韬叫来开家长会,那次,班主任可是一个劲儿的夸她儿子多么多么优秀呢,而今天,却是叫她来听训的,陶思红别提心里多憋屈了,然而脸上却还得表现出一副心甘情愿听校长教导的自然表情,等校长看向其他家长的时候,她才松了口气,白眼一翻,头一偏,就瞅见立在一旁的何千龄了。

咬了咬牙,陶思红不屑的将脸偏向另一边。她实在不想看到何千龄,但凡和她沾边的,总没什么好事发生!

王校长是公认的“啰嗦王”,一句话反复讲,讲到你怀疑人生,那功力犹如洗脑,竟让几个家长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连连称是。

从办公室出来,尽管有何光辉在何千龄身旁,陶思红也还是冷言冷语的说了何千龄几句。

“成绩不好也就算了,居然还扯着别人一起打架!”深深剜了何千龄一眼后,就从她身旁走掉了,郑韬走在后面,还以为老妈在说自己呢,忙跟着跑上前去安慰,说是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整件事情是怎么样的,校长不是没有在办公室里说清楚,何光辉心里有谱,自然不能对陶思红那番话说什么,相反的,他还得谢谢人家儿子帮了她女儿,只是……

“还有一个多月就要放假了?”

没来由的一句话,要不是何千龄抬头朝何光辉看了眼,还以为不是在跟她说呢。

疏远感萦绕在他们身边,何千龄突然在想,她和爸爸是从什么时候起变得这么生疏的呢,可怎么努力想也回忆不起,只知道是小时候。

“嗯。”她淡淡回道。

“这学期念完给我转学。”何光辉说完这句就跨着大步走开了,留下何千龄呆呆的立在原地,一眨不眨的瞧着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背影。又是什么时候起,那个后背竟然变得有些驼。

眼眶不争气的蓄了泪水,如一汪小池,水满而四溢,里头盛满了委屈。为什么爸爸明知道不是自己的错还要用转学这样的决定来惩罚她,而这决定,从头到尾都只是他的一句话而已,不是征求,只是告知。

瞧着,瞧着,瞧着那个模糊的背影越走越远,终于,消失在楼梯转角处,再也瞧不见。

何千龄蹲在地上,“吧嗒吧嗒”的泪珠滴在鞋面上,水墨画一样晕染开来。

走廊上“呜呜”声响起,昨晚天气预报就说有台风,果然很准,像是孝儿的哭泣声,有只无形的手撩过何千龄的马尾辫,胡乱的拍打在脸上。何千龄半眯着眼睛一抬头,看见一个红色的塑料袋被高高吹起,鼓鼓的,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直至勾芡在那棵大树上,仿徨无助的晃动着身子,似是在像人求助着什么。

——

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离上次打架斗殴事件已经过去半个月之久。期间,郑韬来找过何千龄,他想同她和好如初,不过,何千龄对他说了些感谢的话后就再也没有理过他,而这次,他们并非因为其他人的介入而变成这样子。

请了几天假的梁木也早就回了学校,但自从上次脑袋莫名其妙被何千龄用酒瓶子砸了后,他就再也没有来七二班找过何千龄,学校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他们倒是见过三次,却次次都是在操场,放学一次,做早操一次,上学一次,何千龄用手指头都能数过来。梁木看了她一眼后,又淡定的收回视线昂首挺胸的从她面前走掉了,他们之间好像成了陌生人,再没有交集。

还有半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所有的学生都忙忙碌碌着,忙着复习做题,忙着临时抱佛脚,然而,何千龄却在这种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如果你站在讲台往下看,一定会看见中间一个趴在桌上睡觉的女生,扎着高高的马尾辫,课本挡住了她的大半边脸,没有人知道她是睡着了还是只是闭目思考。

“何千龄,你怎么又在睡觉!”赵小娟攀着桌子从她身后绕到里边的位置,顺势拍了拍她的肩膀。自从上次她对何千龄说了一些关于梁木的事后,好像就变成这样了,每次她都能看见何千龄睡觉的场景,以为是受了她话的影响,不免觉得过意不去,所以总是没话找话的跟她说话,试图开导。

不过,看样子成效不大,何千龄该睡觉还是睡觉。

星期日,李婷芳开了个大恩,说是要带何千龄和何千玺出去玩,倒是真去了,可让何千龄没想到的是,竟然去的是寺庙。

含光寺,麻市最大的一个庙堂,追其根源,那就说来话长了,听说是几百年前的一位得道高僧所开设的,被当地人追捧信奉,高僧逝后,这座庙堂也就作废了,无人来供香火。这一年发了大水,淹没了整个村落,独独这座庙堂没被淹,所有人躲了进去才免遭一难。后来,人们重新供起了香火,从此再也没断过,期间修修补补百来回,到十几年前又重建造了一次,因历史悠久而闻名至今,吸引着无数善男信女来此礼拜。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