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秘密
柳良海努力克制纂身的颤抖,冷静下来,直起身子,“殿下,明人不暗话,陛下真正看中的皇子,是三皇子。”
周元宁没有露出一丝的诧异,“柳公公果然是近身伺候的人,这样的事也能知道。”
柳良海反问道,“看殿下的表情,应该早就知道了吧?”
周元宁又喝了一口茶水,“柳公公,有些话,还是咽回肚子的好。”
柳良海复又俯下身去,“是奴才错了,还请殿下恕罪。”
周元宁道,“吧,公公想求什么?”
柳良海道,“奴才只想求一份安稳。”
周元宁道,“其实,就算公公被父皇厌弃,虽然过不了往日富贵的日子,但若是公公只想求一份安稳,也不是做不到。”
柳良海道,“殿下是人中龙凤,怎么会知道奴才的难处?新上位的苏丁,一向和奴才不和,又因为之前,”柳良海有些不下去了,因为苏丁与自己不和,也有周元宁的缘故。昔日,苏丁的徒弟到重华宫传旨,因为不心弄污了圣旨,被自己的义子魏福告到陛下面前,害得苏有德不能再在圣前伺候,两人就此埋下了矛盾。
周元宁问得问题很事尖锐,“公公这是在埋怨孤,公公现在的处境,都是因为孤吧?”
柳良海的脑袋埋得更深了,“奴才不敢。”
周元宁道,“公公能求到孤面前,魏福也出了不少力吧。”
柳良海忙为魏福开脱,“魏福那子不肯帮奴才,奴才能接到这个差事,也是侥幸。”
周元宁道,“吧,公公难道只带了一个消息,就想投靠孤?”
柳良海郑重道,“虽然奴才已不在陛下身边,但陛下的身子确实一日不如一日。”
周元宁道,“公公的意思是?”
柳良海道,“难道现在不是殿下回京最好的时候吗?奴才斗胆猜测,殿下选择离开京城,不就是怕陛下扶持其他皇子吗?”
周元宁的嘴角含着一缕若有若无的笑意,“公公知道得还真多,不知公公还知道些什么?”
柳良海的胆子也大了起来,“殿下,您身处太子之位多年,如果您登不上皇位,您的日子,奴才就算不,您也知道。”
周元宁的眼睛并没有看向柳良海,而是盯着手中的茶盏,“柳公公,你还没有回答孤之前的问题,父皇对曾叔公,到底是什么意思?”
柳良海知道,这是周元宁对自己的考验,斟酌许久,才开口道,“奴才觉得,陛下肯定不希望殿下回宫,但朝中大臣们不肯,所以才选了大师作为借口。只要殿下请不到大师回京,陛下就有理由不让殿下回京。”
周元宁忍不住拍手道,“不愧是宫里的老人了,父皇的心思相信瞒不过公公的眼睛。”周元宁话语一转,“那公公对孤呢?”
柳良海道,“奴才想来想去,奴才只能投靠殿下,因为奴才和殿下的处境是一样的,只有殿下,才能救奴才。”
周元宁道,“公公带来的消息是不错,可就算没有公公,这些事也会传到孤的耳朵里,孤没必要救公公啊。”
柳良海有些着急,“只要殿下愿意收下奴才,奴才可以帮殿下回京。”
周元宁道,“哦?公公之前不是了吗?父皇就是看中曾叔公不愿意回京,才给孤出了一个难题。难不成,曾叔公会听公公的话?”
柳良海道,“殿下笑了,奴才不过是知道些前尘往事,靠着这些事情,奴才相信,大师会愿意回京。”
其实,柳良海今日所,周元宁早已知晓。周元宁既然收下了魏福,对柳良海,也不是不可以收下。只是没想到,今日这般试探,竟能知道这样的秘密,着实令她震惊。
柳良海讲述的故事很短,却很惊心。
周行年是太祖妾室所生不假,可这妾室却和太宗有染,所以,周行年不是太祖之子,而是太宗之子,与当今陛下同辈。
周元宁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是,曾叔公其实是孤的皇叔?这件事,难道就没有被发现吗?”
那时下虽乱,但这般乱伦之事岂能瞒过海?
柳良海摇摇头,“殿下还记得唐家的事吗?唐国公老年得子,所有人都以为他是老当益壮,可没想到,却是他孙子的崽。”
周元宁逐渐冷静下来,柳良海的不错。若不是机缘巧合,唐明毅还真以为自己还能生儿子。看来,当初,唐明毅对自己这么自信,也是有太祖珠玉在前的缘故了。
柳良海道,“当年伺候过太宗的人,差不多都死了,奴才也是靠着一点运气,才从一个濒死的老内监口中得知。奴才一开始也不相信,自己偷偷查帘年的记录,又会想起以前的事,那时候,太宗对这个叔叔,真的好的不出话来,要什么就给什么,就连陛下都要让三分。奴才想,大师肯定是知道这事,应该是太宗临死之前告诉的,不然,大师也不会去什么灵兴寺。”
若周行年的身份真像柳良海所,那他的行为,就有可解之处了。
周行年必定是眷恋权势的,不然,也在暗处培养了一批人马。可他的身份永远都是不确定数。周行年不能保证当年的事,没有人知晓。虽然他的辈分极高,可若此事一旦揭穿,他就是皇室最大的笑话。没有人愿意容忍他这个玷污皇室名誉的人存在。所以,周行年只能远离京城,常伴青灯古佛。只是,周行年现在愿意露出他的爪牙,愿意在周元宁身上下赌注,这又是为了什么?难道,周行年在赌,赌再无知情人?可这样的赌注实在太大了,周元宁不相信,周行年会愿意去赌。
周元宁道,“柳公公没把这事告诉父皇吧?”
柳良海道,“奴才也是年纪大了,胆子也大了,才敢去相信那个内监的话。知道了这么大的秘密,奴才恨不得把自己的嘴缝上,怎么会讲给陛下听?”
周元宁道,“这么来,靠这个把柄,不定,还真能把曾叔公请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