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人质
东周战国时期,群雄并立,连年混战,时间长达二百余年。列国当中,唯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国实力最强,并称战国七雄。
七雄之中,除秦国外,其余六个国家都位于崤山以东,因此统称山东六国。六国之中,燕国位于中原以北的辽东地区,乃是周天子的同宗,共为姬姓。燕国历史悠久,为周朝最早一批分封的诸侯国之一,以燕昭王在位时期国力最为强盛,曾经由名将乐毅率领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大破齐国,险些令齐国就此亡国。但是燕惠王即位之后,中了齐国名将田单的反间之计,以为乐毅有不臣之心,逐派庸将骑劫前去替换乐毅统领燕军。乐毅素来与燕惠王不和,害怕回国之后遭受迫害,于是便南投赵国,燕国于是失去了一员名将。骑劫昏庸无能、妄自尊大,结果被田单用火牛计杀得大败亏输。燕军全线溃败,骑劫自己也战死沙场,魂断异国。经此一败,燕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逐鹿中原,争霸天下了。
齐国位于黄河下游,中原腹地以东,历史上就是东方大国。春秋时期,齐桓公九合诸侯,尊王攘夷,外抗犬戎,内扶周室,称霸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到了战国初期,虽经田氏代齐,但是国力不减,依旧雄踞东方,虎视天下。到了齐闵王在位时期,更与秦昭襄王一起并称东西二帝,为战国群雄之首。但是在齐国表面的无限风光之下,实则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齐闵王不听群臣规劝,到处树敌。他先是出兵灭掉了位于中原腹地的宋国,并且对各国诸侯均傲慢无礼,肆意侮辱,从而引起了诸侯的公愤,最后由秦、燕、韩、赵、魏五国组成五国联军,联兵攻齐,险些使齐国亡国。虽然齐国最后由名将田单复国,但是却再也无复昔日强盛之势了。
楚国地处长江以南,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原本是足以与秦、齐抗衡的超级大国,但是楚国统治阶层内部派系众多,内乱不休,经常发生王位废立之事,自顾尚且不暇,更别提什么争霸天下了。
位于中原腹地的韩、赵、魏三国系出同源,都是从中原大国晋国分离出来的。想当年春秋时期,晋国可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曾经数次与南方的楚国展开大战,争夺天下霸权,连五霸之首的齐国都要唯晋国马首是瞻。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国国君大权旁落,实权落到了韩、赵、魏三家世卿大夫手中。到了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干脆废晋公而自立,并且胁迫周天子册封他们为诸侯,取得了合法的政治地位。这起事件历史上名为“三家分晋”,也是战国端的标志事件。自此以后,韩、赵、魏三国便取代了晋国,登上了战国的历史舞台。
说到晋国,就不得不提秦国。秦国本来地处西陲蛮荒之地,向来为中原各国所鄙视,甚至连参与诸侯会盟的资格都没有。秦国也自知国力弱小,于是便励精图治,发奋图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灭国二十,称霸西陲,成为不可小视的大国。但是秦国想要向东发展,进而问鼎中原,却不得不面对国力强盛的晋国。历史上,秦晋两国虽然有过关系良好的蜜月时期,留下了秦晋之好的千古佳话,但是也经历过兵戎相见、互为仇雠的敌对阶段。两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战略均势,只要晋国不亡,秦国就永远也别想踏足中原腹地一步。
但是这种战略均势,在三家分晋之后,就被彻底打破了,庞大的晋国被一分为三,再也无复昔日强盛之势。秦国看到东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已经消失,于是便开始了其野心勃勃的扩张行动。秦国首先派兵南下,攻灭了巴蜀两国,取得了物产丰饶的四川盆地,从而得到了一个有力的物资和兵源供应基地,为进行超大规模的战争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接着,秦国便利用韩、赵、魏三国固有的分歧,从中制造矛盾、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对三国展开不间断的蚕食。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反复拉锯,到了战国末期,距离秦国最近的韩、魏两国,都已经被蚕食掉了大半领土,最惨的是韩国,其国土面积竟然只相当于秦国的一个郡大小,真可以说是衰微到了极点,若不是秦国忙于攻打赵魏两国,暂时还顾及不到它,韩国说不定早就已经被秦国灭亡了。此时的韩国,真可以说是苟延残喘,只能靠着向秦国屈膝称臣而聊以自保了。
再说魏国,自从三家分晋之后,魏国也曾经强盛一时,魏国的精锐部队……魏武卒的强悍战斗力,那真可说是天下闻名。但是后来魏国也犯了和齐国一样的错误……四面出击,树敌太多,从而招致各国联手打击,最后终于一蹶不振。
三家里面最北面的国家是赵国。本来赵国并不是十分强盛,在战国七雄当中只能算是二流国家,地位大致和燕国持平,但是后来赵国出了一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赵武灵王赵雍。赵武灵王在位期间,痛感赵国国力落后,于是便锐意进行军事改革。他学习北方匈奴,推行胡服骑射,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十分强大的赵国军队,在连年的诸侯混战中崭露头脚,一跃而成为一等军事强国。不过可惜的是,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赵国的四十多万精锐部队全都被秦国所歼灭,赵国几乎亡国。后来在楚、魏、燕等国的合力援助之下,这才终于击退秦军,保住了赵国。从那以后,赵国就与秦国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
这个故事,就从赵国开始说起。
公元前248年,赵孝成王十八年,赵国国都邯郸。
春色明媚,风和日丽,又是一年当中踏青赏景的好时光。这一天正值清明节,赵国国都邯郸城内外,到处都是结伴出游、祭祀扫墓的行人。人们携带着干鲜果品,三五成行、扶老携幼,纷纷到亲人的坟前祭拜扫墓。奇怪的是,人群当中,并没有多少青壮年男子,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而且这些人均是面带泪痕,容色悲戚,显是心中蕴含着极大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