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故土
良久,秋父放下手中毛笔,说道:“恪儿、华儿,你们来找为父所为何事?”
两人对视一眼,齐齐收回书本,在桌前坐下。
“父亲,女儿刚刚读了一部佳作。”
“哪一位名家之作?”
秋华反问:“《孙子兵法》有言: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父亲可知是何意?”
“你瞧瞧,小竹儿长大了,都考起父亲来了。”秋业食指微动,女儿断不会无缘无故提起此句。“勿以卵击石,量力而为。”
“正是,父亲以为洛阳未来局势如何。”
“较以往明朗了许多。”秋业语带沉重。
父亲心中有数,秋华索性快刀斩乱麻“父亲,女儿今日来,是想和您说说迁居的事儿。”
秋父眉目依然,开口道:“迁居?”
“父亲,恪儿亦有此意。纵观如今局势,南军与北军之争日趋严峻,北军数月来与外国联系日密,恪儿担心北军会联合外敌,里外夹击南军,届时,南方也将不再是太平之地。”
秋华欣喜地看着哥哥,满满的自豪,没有空间帮助,哥哥尚能想得如此深远,真是厉害。
“是啊,战火一起,洛阳恐怕不能久留,我们,唯有前往庆阳,借总督府地之便,方能得一时安稳。”秋华分析道。
“你们所说,为父也有想过,只是迟迟下不了决心。
年前,你们徐叔叔前来拜访,我就猜到风向要变了。
不仅是你徐叔叔,洛阳军中还多了许多生面孔,这军防在不断加强啊。”
“那父亲,我们更要抓紧时间走了。”
秋父叹道:“为父只是放不下这片故土和学堂中诸多的学子。在此生活了这么些年,多少还是不舍的。
而乱世,更要重教育。战乱本就让国家千疮百孔,若人才出现断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国家危矣!
一个国家,再困难,教育都是要坚持的。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此乃兴盛之本”
秋华心中焦急:“父亲!”
秋父摆摆手,说道:“你们的意思我明白,容我想想,再做打算。”
秋父虽不是父母官,但他始终有着文人的大胸怀,也有为家国大义牺牲的准备,然而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妻子以及一双儿女还需要自己,这也是他犹豫不决的根源。
秋华起身准备离开,却见哥哥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开口说道:“父亲,我想投身军中。”
秋父深深望了一眼这个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儿子,见其眉眼坚毅,便知恪儿此言并非儿戏。
“我知道了,容我与你母亲商议商议。”
“父亲,我和妹妹先走了,您早点休息。”
秋府院道。
“哥哥,你早就想好了,是吗?”
“是。我自幼便喜军事武艺,时势如此,身为男儿当投身军中,为国效力。”
“如今各方割据,国家何存?”
秋恪紧紧握拳捶胸:“血脉始终不会改变,绝不能让外敌践踏血脉传承的每一寸土地。”
秋华沉吟道:“也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想必父亲母亲也会同意的,只是一入军中,战事起时,想要再聚怕是难了。”
秋恪安慰道:“只要彼此平安,再见总是有机会的。”
秋华正了正脸色,严肃说道:“哥哥,我等着你归来送我出嫁。”
小竹子是希望自己多一份坚持活着的理由,秋恪欣然应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