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之俊
苏丽儿动作不慢,一来,坤宁宫如今今非昔比,底下的实力不同以往,在后宫,怕是也就弱于孝庄和懿靖大贵妃几人了,二来,这件事也不是什么机密,甚至于,因为这件事造成的大风波,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仔细探查,就能得知其中的一二。很快,谢瑶环就知道,作为开口的那个人,就是金之俊。
对于金之俊,谢瑶环也是有所了解的,因为吴良辅的缘故,谢瑶环并不是一般的深宫妇人,对于前朝之事一无所知,很多朝堂大事,她也是心知肚明,甚至于背地里也不知道作出了多少对于朝堂的分析,为的就是日后能够执掌前朝权柄。
金之俊,作为满清重臣之一,谢瑶环自然不会不了解,说起来,对于金之俊,算是满清朝臣之中,谢瑶环最看不上眼的一个了。
金之俊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后历任直隶顺德知府、四川、江西等地按察司副使、南瑞兵备道、督粮道、右佥都御史兼京畿屯田官、昌平巡抚,也算是明朝的大臣了,结果,在闯王李自成起义之后,金之俊便投降,后被授为兵部侍郎,成为李自成麾下重臣,五月初二,睿亲王率清军进至京城郊外时,他又最先出城投降,并以原职被任用。
金之俊就连连上书诬蔑农民军和京畿抗清义军,建议将民间的兵器、马匹充公,以防止百姓反清,还推荐了一些明朝旧官入朝。在清军攻灭福王政权时,他又积极赞成处死弘光帝、潞王.荆王等明宗室,还亲自监斩了思宗的皇子永王、定王。他也因此一路青云直上,先后担任他为吏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左都御史。
甚至在清朝入关之时,大清国祚不稳,以一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关外异族,入主中原,想要统治文明程度很高的数亿人口的汉人,谈何容易?正是在这样情形下,金之俊提出了着名的“十从十不从”的全民投降条件,从而稳固了大清江山,也因此,金之俊遭受众人唾弃,被时人讥讽为:“从明从贼又从清,三朝元老大奸臣”。
古人素来重名,谢瑶环身为大唐司籍女官,自然也是如此,三国时期,吕布堪称天下第一骁勇善战之辈,何以被人唾弃至今,无非是三姓家奴之故,背主之人,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被人看不上的。
一般而言,第一次背主,尚能用良禽择木而栖做借口,便是有些不妥,却也无伤大雅,可是接连背主,不论在什么时候,都绝对不会被人看得上眼,说起来,金之俊也是好运,如果不是因为满清本身来自关外,素来被视为蛮夷,不同礼数,不重名节,否则根本不可能得到重用,毕竟背主之人,谁知道他会不会再次背叛。
对于满清而言,金之寇好用,也很实用,因为他,稳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可是对于谢瑶环而言,这样的人,是无论如何也看不上眼的,而且,谢瑶环也不认为他所为的十从十不从是个多么了不得政策,甚至以谢瑶环看起来,这样的计策简直是蠢到爆。
不错,因为十从十不从的缘故,让满清在占据大清江山的时候,遭受到的反抗力度变得小了,可是同样的,这么一来,却是将整个满人和汉人敌对了起来,在天下安定的时候还看不出来,可是一旦遭遇动乱,就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
尤其是,满人想较于汉人而言,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在金之俊闹出这等敌对之后,为了保证满人的统治地位,就只能不断的削弱汉人,不论是从军力还是从心智,血气上,如此一来,整个大清上下,就会开始奴化,这对于一个王朝而言,或许能够在一段时间稳固下来,可是后期只会积重难返,除非责重生,否则便会被亡族灭种。
要知道,异族统治中原江山,自五胡乱华之后,并不是没有的情况,就连大唐江山,何尝不是包含胡人血脉,可是在统治的过程中,李家选择的是融入汉人之中,自认老君为先祖,而不是分割血脉,导致敌对,结果,偏偏金之俊用了这么一个昏招,还被重用了。
尤其是,为了保证满人的利益,保证满人的数量,清廷选择以国家力量赡养满人,满人无事不的离开本土,确保满人数量,一开始的时候,的确能够保证满人的数量和利益,可是也不想想,满人因为被赡养的缘故,一个个不思进取,怕是两三代之后就会变成废物,更加可怕的是,满人不事生产,数量却节节攀升,一国之力便是再强胜,又怎么可能养的起这么多的满人,最终不是外患,就是内忧,注定会摧毁这个王朝。
而这一切一切的根基,都是因为金之俊的这个蠢货的决策罢了,如此人物,想到自己和他扯上关系,谢瑶环心里就是一阵厌恶。
不过,便是如此,谢瑶环也不能怎么样,之前说了,古人好名,而名这个东西,说起来毫无用处,可是实际上,作用却是超乎想象,当年三国时期,刘备何以能够屡次三番的东山再起,不就是因为中山靖王之后这个名头吗,可见名义有多大的作用了。
如今,金之俊在朝堂之上,帮着谢瑶环说话,不管谢瑶环心中有多么不喜,金之俊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都算得上是皇后党了,谢瑶环非但不能远着他,还要给他足够的体面才行,否则,在外人看来,就是谢瑶环这个皇后刻薄寡恩,连自己人都得不到好处。
一旦这个名头传出去了,谢瑶环的名头就算是真的臭了,日后还想执掌朝政,怕是没有一个人站在她这边,毕竟,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些朝堂官员一个个可不是什么大公无私之人,所需所求,不过利益二字罢了,哪怕是为了将来,谢瑶环也要抬着金之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