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里海条约

同样遭受重创的沙俄军队也是心有余悸,本来他们利用偷袭的办法差点将明朝的远征军一举消灭,没想到明军的主帅临危不乱,两位前锋大将也是随机应变,快速扭转了战场的局势。虽然沙俄兵能够全身而退,但这仅仅是因为明朝还不想撕破脸。事后米哈伊尔在皇宫召见了几位参战的将领,得知战役的经过后不免倒吸一口凉气,此次出兵的战略目的是劫掠财富补充军资,阻挠明朝势力进入里海一带,两个目标一个也没实现,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对于沙俄的背信弃义,朱由校并没有觉得意外,更没有大发雷霆。丝绸之路对于明朝来说本就是可有可无的,这些年的和平已经让朝廷缓过了一口气,如今他可以从容的实现争霸的梦想。为此他一边修书质问米哈伊尔的出兵意图,一边命袁可立移师伊利,继续寻找孛儿只斤?额磷臣的踪迹。

面对义正言辞的明朝使者,米哈伊尔一再表示这是场误会,发誓再也不会越过乌拉尔山脉,然后命令在高加索休整的军队火速开往克里米亚半岛,支援与蒙古汗国的战争。

这个克里米亚汗国本是蒙古四大帝国之一的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位于顿河和第聂伯河中间,人口以突厥化的蒙古人为主,一直依附在奥斯曼帝国的旗下,每年双方都保持着庞大的奴隶贸易规模,而这些奴隶主要就是斯拉夫人。从十六世纪中期陆续对沙俄发动了三十多次大规模的进犯,光是德夫来特?格来汗在一五七二年的入侵,一次就从莫斯科掳走十五万多人,成为沙皇最头痛的对手。

额磷臣失去了强援后,整日忧心忡忡如同惊弓之鸟,生怕哪天成了明朝的俘虏。连日来探子不断回报,明军的前锋部队已经剪除了阿拉木图外围的卫星城,大军随时都有可能发起总攻。额磷臣已经见识过明军的金戈铁马,果断派出使者请求投降,暗中却重金收买哥萨克骑兵将家眷转移到巴赫切萨拉伊。

面对额磷臣的诈降,袁可立决定将计就计,一边派遣使者到阿拉木图进行谈判,一边秘密调动黄得功和曹文诏的两万虎贲迂回到敌人后方。等到包围圈组建完成后,袁可立当即撕下额磷臣想和谈的伪装,痛斥他破坏民族同盟,违背《卫拉特法典》,暗通罗刹人袭击手足同胞。

眼见和谈的计划失败,额磷臣并没有灰心,白天他亲自跨上战马给士兵们做战前动员,并拿出一部分家产作为犒赏,发誓要与明军决一死战。夜里则偷偷带着一家老小往西北逃窜,企图与在城外的接应汇合,逃往克里米亚寻求政治避难。

其实这次西征的目的之一就是驱赶东察哈台汗国的力量到克里米亚半岛,壮大克里米亚汗国的力量,间接的牵制沙俄的扩张。因此早在袁可立决定围城的时候,他就故意在西北角放开一道口子,当额磷臣出城的时候只是让孙传庭象征性的追了几百里地,俘获一些辎重后立即返回阿拉木图城外。

额磷臣逃跑的消息传开以后,整个城内人心惶惶,军队犹如无头的苍蝇乱窜。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袁可立先是命孙传庭填补西北角的防御空缺,彻底断绝敌人逃跑的可能,然后令朵**兵进入城内劝降,明军优待俘虏。一边是杀气腾腾的火枪大炮,一边是血浓于水的同胞兄弟,这些人果断的选择了放下兵器,跟随朵**兵打开城门向明军投降。

占领阿拉木图以后,朱由校决定在这里设置新的西域都护府,招募四周的游牧勇士组建卫所,共同保卫黄种人的家园。至于东察哈台汗国,由于他们违背民族同盟和法典的誓言,按照约定领土由其他八个部落分割,所有人口沦为奴隶。

东察哈台汗国灭国的消息很快传至伊斯法罕、伊斯坦布尔、巴赫切萨拉伊和莫斯科,各国君主无不感到震惊。原本这里部落林立,几乎是一片权力的真空区,波斯、奥斯曼、沙俄甚至是莫卧儿帝国都在这里明争暗斗。后来明朝强势介入,先是皇帝亲征禄化的准格尔部,然后召集蒙古九部在卫拉特会盟,成立了黄种人的民族联盟。如今明朝公开在阿拉木图设立西域都护府,直接管理乌拉尔山、里海一带的广袤土地,他们虽然不愿意一个强大的邻居出现,面对现实却又无可奈何。

由于波斯的萨菲王朝正与印度北都的莫卧儿帝国争夺阿富汗地区,急需要明朝出兵才能帮助他们夺回喀布尔,国王萨非仰仗和明朝的亲戚关系(其姑姑塔米娜是明朝的昭妃),第一个出面承认西域都护府的政治地位,并派遣使者到京师商定两国的边界。沙俄方面,他们的主力刚刚结束了与波兰在东乌克兰地区的争夺,眼下正在与奥斯曼帝国支持下的克里米亚汗国在高加索一带交战。双方已是强弩之末,实在不想在这个时候招惹明朝。况且他们对于天启大帝驱狼为兵的策略都忌惮三分,本来克里米亚汗国已经出现疲态,突然得到了额磷臣的补充,瞬间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也摆脱了对奥斯曼帝国的依赖。

要说额磷臣带着家眷逃跑可以理解,可一下子逃出来两万多骑兵,十几万牧民,不是明朝故意为之那真是上帝显灵了。对于明朝的示好,格莱可汗心知肚明,百忙之中也派出使者到阿拉木图,表面上是为了祝贺明军大捷,划设双方的疆域,暗中却是讨论加入民族同盟的条件。

四国使者到齐以后,袁可立拿出早已拟好的条约,要求他们直接在上面签字,并命名为《里海条约》。条约规定:里海为五国的公海,其中北方为克里米亚汗国的领土,南面为波斯帝国的疆域,西侧是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东面全部纳入明朝版图。五国商人可以沿着丝绸之路自由经商,由明朝的西域都护府保证这条商路的安全。明朝解除与莫斯科方面的军事同盟关系,改为北京合作组织,共同打击“三股势力”。

条约签订以后,各国递交国书与明朝正式确立邦交关系,根据比例获得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份额。经此一战明朝正式解除了游牧民族对内地的威胁,朝廷全面调整国家战略,一方面迁徙人口巩固西域都护府的实力,为将来南下积蓄力量;另一方面以寻找郑和遗骸为由,派兵占据印度西海岸的古里,正式启动大洋争霸。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