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卢塞恩

“Z/国人?”轮到易耳的时候,看起来很年轻的瑞士少年穿着红色的工作服,看了眼易耳笑着问。

易耳点头,夸了他的外形一句,他看起来二十岁不到,但是高大得不得了,头发是黄褐色的,有点微卷,半长的垂在肩头。

他笑着说:“你的英语没有口音。你也很漂亮。”

“这不算真心话。”易耳笑,“我的长相在国外并不吃香。”

他大笑,拉紧易耳腰间的安全绳说:“不,你的眼睛非常漂亮。你一定很受欢迎。”

“嗨。”易邯伸手拍了下少年搭在绳上的手,皱眉说,“兄弟,你的效率估计得提高一点。”

少年看了眼易邯,笑着说:“哦,你们是一对。”

送易耳下去的时候,少年抱了抱易耳,笑着说:“我认识一个你们国/家的女孩,她枪法很好,长得和你挺像的。”

易耳顺着风一路向下的时候,后知后觉的心想:我们东方面孔,尤其是一个国/家的,在西方人眼里,看起来都差不多,就像有些人看西方人长得一样一个道理。

下了山之后,已经是傍晚的时候了,两人坐火车在日内瓦湖下车,一边问路一边往日内瓦湖散步而去。

听说那的夕阳,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一种夕阳。

真的坐在湖边,目送太阳一点点沉没下去的时候,看着厚重的白云裹挟着金黄色煎蛋一样的太阳,余晖洒落在湖面上,像是一片反光的塑料纸,易耳就知道瑞士日内瓦湖的夕阳独特在哪里了。

坐火车回了苏黎世的旅馆,正值班霍夫大街最热闹的时间段。

可惜两人已经疲倦不/堪了,只好念念不舍的回了旅馆,在阳台上看着底下热闹的场景。

班霍夫大街历史悠久,最开始是公元前15年罗马人统/治时期,在苏黎世湖畔建成的,成为了世界上最昂贵的大街之一,班霍夫走到头,就是苏黎世能通往瑞士各个地方的火车站。

第二天元气满满的两人穿着简便的衣服下楼,大街上随处可见瑞士的旗帜和国徽,依稀像是装饰了。

两人上了有轨电车,跟着电车一路往前,到国/家博物馆的时候,两人下了车。

国/家博物馆是一座古建筑,门前屹立着古罗马风格的雕塑喷泉,博物馆门口就是巨/大的一长条圆拱门,两边各两座罗马柱,顶上有不大不小的一座时钟,不知道是装饰还是报时用的。

再往上就是雕塑群,坐坐站站四五人。

走进去之后,才发现国/家博物馆主要只是展出这栋建筑,里面的展品极少,也不是什么成色多好的。

随意逛了几圈之后,两人往圣母大教堂走去。

里面的壁画古朴陈旧,是罗马神话里的故事和人物。

一路顺着楼梯往上,路过一处壁画的时候,易耳忍不住驻足,画上主角是一头麋鹿,顶上的角隐约闪着光,它正扭头看着经过的每个人,身后站着两位修女,看起来年纪不大,神情肃穆。

麋鹿脚边是灌木丛,脚下踩着枯叶,淹过了鹿的脚踝。

顶上的罗马帘垂落下来,隔开一幅一幅的壁画,但是又并没有完全隔开,依此过去依然是一种风格,底下纵横着绿油油的灌木丛,每一帧都有两位修女,或在窃窃私语,或在凝神看着某个方向,一直到走廊尽头,依旧都是同一个故事。

“拍下来。”易耳举着相机一一拍过去,笑着扭头对着易邯说,“这位艺术家,一定是教徒。”

不然他的壁画,不会这么圣洁,还带着上帝之眼的氛围。

一直到了夕阳西下,易耳才满意的收了相机,挽着易邯的手回旅馆。

“明天我们可以去卢塞恩,听说这是瑞士最美丽的童话小镇。”易邯一边在地图上点了点,一边对擦头发的易耳说。

易耳对旅程都是听易邯的,他说去就去。

“从苏黎世火车站出发,估计一个小时就能到卢塞恩。”易邯看了下地图上的公里数,一边算了算火车的速度,对易耳说。

晚间的时候,易耳即将睡着时,迷迷糊糊的说:“在瑞士,除了因特拉肯,应该不会有更美的地方了。”

易邯没想到易耳还记着他随口一句话,忍不酌笑的低头吻了吻她,笑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最喜欢因特拉肯就因特拉肯最美。”

第二天坐火车,没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卢塞恩,出了火车站,两人问了一边的旅游站点,他给了一份卢塞恩的旅游攻略给两人,笑着说:“玩的开心,国际朋友。”

易邯笑着对他道谢,旅游攻略很薄,彩印的普通三折广告纸模样。

但是将卢塞恩的景点概括得很全面,一站一站的照片、路线都一一列了出来。

易邯看着路导图,领着易耳往离火车站最近的一站走去。

“卡贝尔大桥,建立于14世纪,又称廊桥。”易耳拿着册子一边念,一边随着易邯踏上木桥,一上脚就听到了吱呀一声。

易耳微顿,偏头看易邯。

“木桥久了之后,肯定会有这样的声音。”易邯眉眼带笑,温和的拉着易耳,“横跨着罗伊斯河,连接着圣彼得教堂,这是一座最独特的大桥。”

走在大桥半中/央的时候,易耳从一侧看出去,洁白的建筑和尖顶的塔楼,像极了迪士尼公主电影里面的城堡之下的小镇。

难怪被称作童话小镇。

走过卡贝尔大桥,跟着行人们一起往圣彼得大教堂走去,其实一入卢塞恩,远远就能看到圣彼得大教堂的身影,它横跨在小镇最显眼的地方。

走到广场之上的时候,一块大牌子写了参与广场、教堂设计的所有人名,最初的设计师已经不可查,但是后来参与重建的设计师们就一一在册了。

排在最前面的是意大利着名的建筑师多纳托,之后是拉斐尔,在后面是安东尼奥,最后才是米开朗基罗。

教堂之前,闻名于世界的圣伯多禄广场,主持设计的是那不勒斯人贝尔尼尼。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