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九章 农民皇帝齐北临

齐北临坐实了农民皇帝的称号,天下人人贻笑大方的时刻,齐北临在埋头苦干,甚至亲自前去监督和指挥。

这在北冥域是不敢置信的一件事情,别说一国皇帝,就算是一个稍微大一些的正二品官员,也不会有谁愿意去和农活这方面的事情沾上一丁点的关系,也只有官位是关于农耕方面的监司衙门,躲无可躲做这种本分的工作。

在以前七国的人员贵贱等级上,农民仅仅比奴隶高出一丝,甚至更多的奴隶所做的脏活累活大多都是农活。

用马粪当肥料,烧过野草后成灰的土壤等待着天上下一场及时雨,滚滚浓烟冒上高空后,天空这场酝酿了三天的大雨终于是落下,瓢泼大雨整整下了一天一夜,齐北临站在城头上看着这场雨后清凉的大雨,眼中幽幽的看着前方。

万亩良田被足足扩张到了十万亩,这折算下来就算产量再差,一季的收成也有五六百万斤的小麦产出,单单一个流州城,将近解决了整个城邦的问题,甚至人人有余粮,间接的甚至还解决了雁门关粮食的问题。

这还只是一座小小的流州城,如果从流州城一路下去的十座城池如法炮制,毫不夸张的说,这以后必定成为边境中最繁华的一处交易场所,各国互通的一处繁华之地。

对于其他国家的侵掠问题,除非这时候魏国的脑门被门给挤了,放其他国家的军队入山海关,不然齐北临要面临的敌人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魏国的军队,对抗魏国的军队齐北临还不惧怕,魏国若是真的死了心驱动百万大军过来,南方大地怎么说也能凑出六七十万的大军过来支援,到时候真是一仇拼,谁活谁死还真的说不准,但是渔翁得利这件事情是必然的。

齐北临就是抓住了魏国的这一点,他才敢如此的为所欲为,魏国不敢动,他就干明目张胆的扩张,当魏国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晚了,也都成为定局了。

齐北临打量的开垦荒地种植粮食,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齐国极度的缺少粮草,让皇帝都亲自下马去种田,让军队从农。

对于这一场的变化,魏国还是很乐意见到的,更是坚定的封锁住齐国的互通问题,魏国是一滴粮草都不允许流入齐国,但凡发现就是砍头的罪名,现在魏国是齐北临愿意种田就给他去种,到时候丰收的时候,他们再举兵过去抢夺,让他来一场竹篮打水一场空。

朝野之中的谋士读书人,一副胸有成竹的为魏皇献上计策,以点看面,认为自己早就已经掌握了整件事情的走向,阐述起来头头是道。

魏皇点了点头,觉得也是如此,齐北临要是愿意去种地,他还巴不得如此,若是真的不停的朝着边境去死磕,那就不亚于经常在他的背后扎针,虽然不致命,可是疼啊。

在人人不解,就算是平封王也不解的时候,更是传出了齐国皇帝的女人去做起了瘟疫治理的工作,天底下这种这是还是头一遭,一个好好的皇帝妃子不好好在深宫待着,出来抛头露面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对于慕容纤雪的这个选择,齐北临当初除了讶异之外,更多的则是欣慰,这世界的条条框框太多,百姓何谈安居乐业这一说,虽然一路上来齐北临手中沾满了鲜血,可是看到饿死的,病死的,相比较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

整个北冥域就是空中楼阁上的繁华,看着各国繁花似锦,但是真正敢拍着胸脯说百姓人人过年有余粮的皇帝,整个天下无一人。

他人笑任他人笑,齐北临做着自己的本分事情,这既是一场治军之策,也是安民之策,只有人丁旺盛,齐国才真正的是旺盛了起来,不停的掠夺土地,就是为了扩张和带来更多的财富,这就是齐北临的定民之策,这条计策齐北临知道,但是无法和任何人去述说,就像齐北临身为皇帝去带头种地,但是换来的并不是被认可,而是被嘲笑一样的道理。

终于在两条河渠快要互通的时候,从齐国中来的司农到达了流州城,一路上他们的所见所闻,简直惊为天人,看着一条条被修缮出来的水渠,看着良田灌溉的思路,让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加速赶往流州城。

来到的时候,老司农刘景仪第一件事请并不是去面朝圣上,而是先去了那十万亩被开垦出来的良田,他不顾一身干净的衣裳亲自下田,用手捞起粘稠的泥土,他靠近了鼻子闻了一闻,又用手去捏了一捏,对于这么专注司农这一职数十年的刘景仪来说,这简直就是他见过的最好一块也是最肥沃的一块良田。

当天转过身的时候,却见到身后有一群和他穿着衣服的同泽,跟在一位穿着玄服金龙袍的男子身后,张景仪身躯一颤,跪在农田之中匍匐道:“陛下开明之治,真乃我齐国万民之福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