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小说 > 东汉问鼎

第584章 天很大地很小

一个将领的勇猛会让人欣赏,一个将领的莽撞会让人厌恶。

勇猛和莽撞的区别往往在一线之间,也可能在生死之间,就比如黄叙眼下的举动。

你跳过去了是勇猛,你要是跳不过去呢?那就是鲁莽了,黄忠可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

黄叙好不容易裁了,黄忠还想着让他养老送终呢?宁可战死沙场,也别横死疆场啊!

袁宇还在一旁大加赞赏,“有子如此,黄老将军,真是教育有方啊!”

这在黄忠听来,就像是风凉话,“袁公子,见笑了。”

一个魏昌城而已,在黄忠看来真的不值得,幸好黄叙真的跳了过去,黄叙抢占了一个城垛口。

己方的云梯,自然向那个城垛口聚集,这样可以对城头形成连绵不断的冲击力,如果城墙不高的话,这么做是很有效果的。

魏昌之战,成了黄叙的成名之战,自从黄叙登上城头之后,就没有在下来过,当后方的兵马陆续登上城头。

黄叙也可以放开手脚了,黄叙一直在城头上厮杀,尽量不停下脚步,黄忠是黄叙父亲,虽军中无父子,但黄忠对黄叙还是照鼓。

黄叙到处厮杀,他到是爽了,黄忠却要给他擦屁股,黄叙这么做,如果后续的兵马不跟上,他就有可能困死城头。

黄忠不会看着黄叙死的,也下意识的增派了兵马,袁家人就在旁边,总不能真的做壁上观吧!

袁家带兵前来与黄家父子汇合,可是准备东山再起的,如果不表现表现,拿什么东山再起,还不如找个地方东躲西藏。

做事最忌讳的就是瞻前顾后,既然黄忠父子已经在拼命了,那袁家众人也不会落于下乘。

眼下能带兵袁家子弟,都是有真本事的,“杀...”

袁家的兵马冲了上去,袁家子弟冲锋在前,也是不顾一切了,袁家已经没有退路,这些袁家子弟的身上背负振兴家族的重责。

就是黄忠用挑剔的眼光来看,都挑不出什么不是出来,袁家子弟的表现,真是可圈可点啊!

城头厮杀,硬是维持了三三夜,那云梯都排成排了,这在以前是闻所未闻,但就是在当下发生了。

魏昌的守军,反应太慢了,如果他早就做出反应,战事就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从这一点上来看,黄忠这边也是侥幸啊!

在城头上站稳脚跟,也就意味着立于不败之地了,胜利就成了早晚的事,这三三夜黄叙都没有合眼,魏兵的鲜血沾满全身上下,让人望而生畏啊!

血鹰黄叙之名,下皆知啊!

...............

中山国的战况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这段时间冀州的战局真可谓是急转直下呀!先是内黄县的战事,这又是中山国的战事,再加上可以预见的青州兵马。

曹操在自己的地盘上,被人慢慢啃食啊!曹操从骨子里是高傲的,他当然无法接受了。

怎么也要扳回一局,不只是为了挽回颜面,最重要的是稳定军心。

“传令黎阳的兵马向东突围。”

突围?这道命令,让一旁的司马懿摸不到头脑,虽眼下的战局有点糟糕,但还不至于到突围这个地步吧!

尤其是黎阳那边的情况,潘闾亲至都没有什么大的进展,突围不是给潘闾机会吗?

“王上,三思啊!”

“仲达,你有什么破敌之策吗?”

“与潘闾之战,决定下归属,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话虽然是废话,但的确有道理,司马懿的可是理直气壮。

曹操已经不相信司马懿了,自然也不会再做什么解释,“传令吧!”

司马懿也感觉到了曹操的态度变化,自然也不会再什么?这对君臣到有着一种难得的默契。

黎阳城,对潘闾很重要,否则的话潘闾也不会亲自带兵回来。

既然魏军在这个时候离开了,潘闾当然是喜闻乐见了,至于这些魏军去哪了,自然有暗卫斥候盯着,不用潘闾太过操心的。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之前,潘闾可是很淡定的。

次日暗卫找来了一个消息,离开黎阳的魏军,好像向着青州去了,青州现在是潘闾的青州。

青州的地方军,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就算不敌魏军,但也能拖一时,魏军动向不明,潘闾还真不敢妄动,而是求稳先跟魏延所率的兵马汇合。

就算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潘闾也足以应对,麾下有兵心不慌。

魏延到有点不舍得,他好不容易独当一面,还没有过瘾呢?兵权就被潘闾收了回去。

此时的魏延有点埋怨曹操了,怎么才顶了那么一会啊!真是枉他有那么大的名声啊!

夺回了黎阳,潘闾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自然按照原计划继续北上了,路是一步步走的,城池也是一个个打的。

潘闾决定先一步一个脚印,以不变应万变,很快青州方向就传过来了消息。

曹操又走老路了,在青州屠城了,就跟往昔的徐州一样,这人怎么就没有长进呢?

可潘闾还不得不救,曹操可以无视自己的名声,但潘闾不能放弃青州的百姓,青州的百姓就是潘闾的根基啊!

根基要是没有了,潘闾真就成那无根之萍,潘闾原以为黎阳之战就够让自己被动了,潘闾不得不回军。

没想到这青州之战,让自己更加的被动,这是让自己直接离开冀州的架势啊!

郭嘉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了一句,“王上,不可分兵。”

潘闾当然知道不能分兵了,一旦分兵就等着让曹操各个击破吧!潘闾都有点后悔把诸葛亮调回来了,如果诸葛亮还在青州的话,何至于潘闾真被动啊!

“孔明,你随先锋军出发吧!”

“唯。”

不管是到冀州也好,还是回青州也罢,这些都不由得诸葛亮去选择,诸葛亮只能听命行事。

回青州总比冀州要强,至少回青州,他能得到重用啊!总比在冀州明升暗降要强。

诸葛亮这就有点误会潘闾了,潘闾只是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排诸葛亮,诸葛亮才会在军中无所事事的。

正当潘闾要安排的时候,青州就出事了,诸葛亮是最了解青州情况的人,在当下潘闾都不敢妄言比诸葛亮了解。

事急从权,诸葛亮当然要随军出发了。

潘闾也必须调动主力大军,毕竟黎阳突围的兵马真的不少啊!更别之后曹操还增兵了。

可当潘闾的大军,刚刚进入青州,曹操的大军又北上了,直接北上进入了渤海郡。

潘闾是看出来了,曹操这是在玩他呀!既然已经进入了青州,潘闾就不能轻易的离开青州,否则曹操肯定会再杀回来的。

都敌不动我不动,现在是敌一动潘闾还动不了了。

潘闾可不像曹操那么不顾一切,当初潘闾把曹操引到兖州,曹操杀人就杀人,这种事潘闾可做不出来。

青州的百姓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潘闾,他们想要得到潘闾的庇护,很多百姓都给潘闾跪下了。

在这个乱世,真是不让活呀!潘闾当然要先安抚一下了。

很快潘闾又得到了一个消息,曹操的那支大军,可没有闲着,又从渤海郡西进,合着在那绕圈呢?

曹操的目的很明确,他这是想再杀回黎阳啊!潘闾都不得不曹操高明,兵不血刃就让潘闾在无形之中放弃了很多东西。

潘闾机关算尽,还不如曹操兵马跑这么几步,真是被牵着鼻子走了。

“不好...”

“王上怎么了?”诸葛亮在一旁问道。

回到青州之前,诸葛亮还想着一展所长呢?现在这种情况,诸葛亮也无法施展了。

“黄忠父子。”潘闾是担心黄忠父子的安全。

“王上不用担心,袁家人就在黄忠父子的身边,他们比黄忠父子更知道如何躲藏。”

袁家现在跟潘闾同坐一条船,先下船也不可能了,再了曹操也不会放过降而又叛的袁家的。

曹操只会斩草除根,以泄心头之恨,此时的袁家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他们肯定会试图保护黄家父子的。

“难道冀州之战,就这么结束了吗?我们明明占据上风啊!”

潘闾输就输在没有曹操心狠,如果潘闾心够狠,完全可以以杀止杀,看谁杀得更狠,可惜潘闾下不了这个决心啊!

眼下这个结果,的确是曹操造成的,但跟潘闾却是有关系的,这怨不了别人。

郭嘉等人并没有觉得潘闾做的不对,打下可以无情,但不能冷血,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就算得到了下,下的百姓也会不服的。

“王上,你也了,我们是占据上风的,也就是我们现在依然是占据上风了,你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奉孝,你是在安慰我吗?眼下占据上风,很快就不占了。”

“我们之所以占据上风,是因为在我方在交战中占得了很多便宜,而不是得到了多少城池,我们依然可以继续把这个便宜占下去。

曹操这么频繁的调动兵马,肯定是人困马乏,战斗力大不如从前了,我们完全可以趁此机会慢慢蚕食。”

潘闾:“怎么个蚕食法?”就算郭嘉在胡袄,潘闾也是要听一听的,因为潘闾想听。

“很简单,打渤海。”

“这...”

“曹操刚离开渤海,他就不可能再回来,黄忠父子再等着他呢?他又怎么会舍近求远呢?”

渤海郡,潘闾不是第一次攻打了,只不过上次的对手还是袁绍,如今的对手变成曹操了。

对于攻打渤海郡,潘闾绝对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了。

还有就是袁家现在是潘闾的人,袁家在渤海郡,那可是虎死威犹在呀!

可以这么没有袁家,就没有眼下渤海,袁家在渤海的影响力,那可是毋庸置疑的。

“让袁家的人,尽快跟我们联系,我们要用到他们了。”

袁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袁家为了东山再起可是做了很多手准备,这渤海郡就是其中一手。

渤海郡到底还是袁家的地方,曹操也就是一个帮忙看家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次潘闾比曹操快了一步,他还没见到黄忠父子呢?潘闾的大军就先进入了渤海郡。

那真是势如破足了,袁家的人总有办法,帮潘闾打开渤海郡各县的城门,这个很重要,尤其是对潘闾来,省了太多的事了。

潘闾虽然没有给黄忠父子下命令,但黄忠父子还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并没有跟曹操硬碰硬。

而是选择了进山,进入了太行山藏匿,太行山之内,可不是一片荒凉,恰恰相反太行山之内还是应有尽有的。

当年张燕的黑山军,之所以可以在太行之战生存下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关于黄忠父子近况的简报,很快就送到了潘闾面前。

看到他们没事,潘闾也就放心了。

进入太行不是一件坏事,反到是一件好事,太行八径还是很出名的,他代表了太行山的八个出口。

同样也会让曹操防不胜防的,曹操也不可能知道,黄忠父子会从哪个出口出来。

再加上黄忠父子和袁家的兵力,这完全可以当做潘闾的一个杀手锏啊!

北方的战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曹操带来的,不是潘闾带来的,但潘闾也在尽快的适应。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潘闾适应的还不错,至少没有吃大亏,在曹操的地方不吃亏,就是占便夷前提。

..........

“父亲,袁家的人好像有事背着我们呀!”进入太行山之后,军中的情绪波动很大。

毕竟战场争锋和东躲西藏是两码事,黄忠父子只能尽量的安抚,黄叙也是在安抚的过程中,发现袁家饶不对劲的。

“袁家是袁家,我们是我们,我们两方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路人,以后也不可能是一路人,叙儿你要明白这一点。”

黄叙:“难道我们一点都不管吗?我们现在可那是兵合一处啊!”

“兵合一处?分开就是了。”

“啊....”

“啊什么啊?这件事为父会跟袁家人商议的,你去做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战时合闲时分,本来就深谙兵法之道的,黄忠当然要遵循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