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夏唯一的解释
夏唯一点了点头,“裴远是剧本临时换的名字,如果我没猜错,这段废稿,出自无明老师1991年的作品《白云边》,导演也是文导。”
文导工作室的人,好几个都发出惊讶的声音,文导更是意外得直接站了起来,惊喜极了,“你看过《白云边》?”
见夏唯一点头,他更好奇,“但这是无明的处_女作,改过很多版,最后的定稿,早就看不出跟这段戏有关联,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看人物性格认出来的。
她自己是文导的影迷,文导的所有作品,都看过很多遍,而她妈妈是无明老师的粉丝,给他笔下的每一个重要人物,都写过详细的性格分析。
她十几岁的时候,有时是因为想妈妈,有时是因为想更透彻地看懂电影,她把每一篇性格分析,都重复看了无数遍。
可以说这些电影里的人物,每一个,都像她身边认识了很多年的朋友一样。
就像有人跟你说一件事,你会说“这事只有xxx能干得出来”一样,虽然剧本上的这段情节她没看过,可她也认得出来,这样的话,应该都是谁说的。
不过,同样是不想节外生枝,被说是攀关系拍马屁,夏唯一只是说,“我看过很多文导作品的人物分析,对角色比较熟悉。”
文导示意她接着说。
夏唯一整理了一下思路,“无明老师后期的作品,比较关注女性意识觉醒,最初的作品没有这样明确的概念,但是笔下的女性角色,也都不是一味的软弱顺从,而是摆脱了传统的桎梏。”
“《白云边》的女主角,生活在九十年代初的一个偏远小乡村,她拒绝了父母包办的婚姻,选择了自由恋爱,邻里乡亲都说她一定会后悔。”
这是电影的背景设定,至于这段废稿,她妈妈当然也没看过,最终播出的版本,也没有类似的争吵戏,夏唯一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分析。
“已经付出很多但现在伤害也越来越多的感情,还要不要继续;分手可能会换来众人的幸灾乐祸,选择继续在一起,又是不是只为赌着一口气,这其实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也是这段戏里,无明老师想表达的重点。”
“所以分手前的这段争吵,与其说是质问未婚夫,不如说是自省,当两个人的相处只剩委曲求全,就也不是她曾经设想中的爱情了,所以她选择放弃,或者说,及时止损。”
“所以我觉得,最后这句‘我爱过你’,她应该是想通了之后,带着如释重负的轻松说出来的,而不是惨兮兮的绝望痛苦。”
“好,好!”
文导连连点头,眼眶都有些发酸。
恍惚间,好像看到当年他弟才十八岁的时候,恋爱都没谈过,成天扯着他狂灌鸡汤,给他讲他剧本想表达的思想的样子。
他选择这段废稿做试镜剧本,还只给人五分钟的准备时间,本来就有一些私心。
《白云边》这部处_女作,虽然比不上他弟_弟后来的作品成熟深刻,可是,最接近他弟_弟三观的真实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