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南方有讯
等到沐恩终于是收拾完了,把原本总督的权力分成数份,沐泽才放心的回去京城。这次不只是沐恩要去京城,还有海军,朱载坤特意钦点海军上御前演武,其中的意义自然是明显的,要表扬一下海军,并且给朱翊铎加码。
自从朱翊铎平叛之后,朱载坤就把京营也交给了朱翊铎,朝廷正式对京营动手了。
京营的毛病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即便曾经鞑靼人曾经打到了京城下,京营也是照样没有改变。
京营有两部,南北各一,其中北部就是京师京营,京师京营又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其中五军营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军士除来自京师卫军外,又调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马步官军轮番到京师宿卫和操练,称为班军。
隶属五军营的还有掌随驾马队官军的十二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的围子手营,以及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
第二个就是三千营由三千骑兵组成,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舆服、兵仗金鼓、御用宝物等。三千营之中多有异族效力,战力不俗。
最后神机营,因用兵交址,得火器法,立营肄习而名,其下亦分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中军分设四司,掖、哨各分设三司,掌铳、炮等项火器。神机营也算是大明火器运用的巅峰部队。
同时隶属神机营的还有五千营,掌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三大营各设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统领。各军、各司分设坐营官、把总、坐司官、监枪内臣、把司、把牌不一。洪熙朝时,命武臣一人总管三大营营政,多为军中宿将,有爵位在身之人。
在平时,五军营练习营阵,三千营练习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当皇帝亲征时,三大营环守于皇帝大营,一般是神机营居外,骑兵居中,步兵居内。层层递进,互相协助。
在三大营初建时,正是大明最强盛的开国初期,因此三营颇有战斗力。
但是到了土木堡之变,事情发生了转机,当时不仅是皇帝被抓走了,就连勋贵也少了大半,三大营也在土木之变中主力损耗殆尽。
景泰朝时,兵部尚书于谦为护卫京师,抵御鞑靼人入侵,因此对京营编制进行改革,于三大营中选精锐十万。分十营团练,以备紧急调用,称十团营。
十团营由总兵官一人统领,监以内臣、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各营分设都督,号头官、都指挥、把总、领队、营队等官。京营规制至此一变。
后,十团营多有改变,随着朝臣更迭,天顺年间罢十团营。成化初,复十团营旧制,二年又罢,三年复置,且增为十二团营,其名为奋、耀、练、显四武营,敢、果、效、鼓四勇营,立、伸、扬、振四威营。十二团营由十二侯分掌,佐以都指挥,监以内臣。各团营又分五军、三千、神机三营。时人称为“选锋”。
而朱载坤登基之初,朱载坤欲增兵北疆,选拔十二团营的勇士,但是也仅选出六万零五百锐卒。不得已调边军数万人入卫京师,名之“外四家”。
后来朝廷又立东西两官厅,东官厅操练正德初所选官军,西官厅选团营及勇士、四卫军操练。从此,两官厅称“选锋”,而十二团营被称为“老家”。
这些兵源上的问题还好说,大明人够多的,随时可以补充,但是京营的问题却是不好解决。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吃空饷的问题,自从大明越来越稳定,为了避免藩镇等问题,大多数的勋贵都被送去了京营养老了,所以京营就成了某些人养家糊口的营生了。
所以京营逐渐的就像是江南的卫所一样,空额无数,那里还有什么战斗力。
若是以前,因为其中牵扯甚大,朝廷并不敢轻易的动京营,但是此时却不一样了,通过武宗皇帝和朱载坤的努力之下,军中已经涌现了一大批的新勋贵,实打实的都是军中悍将,各地的驻军也都是逐渐的掌控在新勋贵之中,这些新勋贵都是朱载坤提拔起来的,一个个的都是朝气十足的,很多人都没有那些腐朽的毛病。
所以在北疆胜利之后,朱载坤就逐渐用北疆的士兵填补进了京营之中,并且清除了很大一部分空饷,但是京营之中毛病甚多,即便是留下来的士兵也都是各种懈怠,所以直到现在才开始对京营进行整顿。
这次海军入京,也正是要填补进去,组建京营的新架子,从根本上改变京营。
朱翊铎现在已经进入了京营之中驻扎了,刘柏彤这个六扇门的高手也是暂时充作了朱翊铎护卫,还有一直在京中养病的罗洪涛都是在朱翊铎身边护卫。
朱翊铎毕竟是有组建海军的经验,所以别看京营人数众多,但是毕竟朱翊铎身份高贵,手下又有一定的兵马,所以京营之中到是没有太多的麻烦。
每日里在京营之中盯着,朱翊铎感觉自己又回到了海军大营之中,到是还算适应,只不过一天下来,还是十分的疲惫。
朱翊铎走出营帐,伸了个懒腰,活动了几下身体,摆了个架势,开始打拳,朱翊铎的武艺不错,但是一直以来似乎没有什么机会用得上,也只是在这放松的时候练两下子罢了。
“殿下,南边有消息到了。”刘柏彤和罗洪涛两个人面带笑意的走过来。
“奥?什么事?”朱翊铎正好练完了一套拳,然后看着两人说道。
旁边有仆役赶紧递上了毛巾给朱翊铎擦脸,收拾完了,刘柏彤才把手上的文书递给了朱翊铎,一边说道:“沐泽马上就要到京了,还带着白莲教的圣女和明教的教主,可以说这两个叛逆基本上斩草除根了。”
“奥?这倒是好消息。”朱翊铎点了点头说道。伸手接过了刘柏彤递过来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