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廉吏杨靖赐死

然而洪武末年,皇帝对自己培养的干部是决不姑息迁就。为了培养和提拔新力量,

朱元璋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为没有入仕的年轻读书人提供升迁机会。

他对这些新科进士和监生厚爱有加,还经常教育他们一定要尽忠至公,不要为私利所动。

此外,还制定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和《醒贪简要录》。

书中还阐述他对贪官态度,办案方法和处置手段等内容。

朱元璋下令全国广泛宣传这本书,还叫人节选抄录贴在路边显眼处和凉亭内,让官员读

后自律,让百姓们学后对付贪官。在朝廷内外, 官员们无不提心吊胆,而且还允许民间

百姓上访。允许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官吏在征收税粮以及

摊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级官吏举报,也可以直接扭送。对于百姓而言,皇帝朱元璋是百姓的神,改变了百姓有冤不能伸的现状。

宁王在封地巡回的路上,见到百姓们争相购买《大诰》, 让属下朱鉴问下原因,有一位老者告诉朱鉴说:当今陛下英明,为百姓做主,如有冤屈,可凭此

书免除刑罚,老夫活了这么多年,没想到当今陛下爱民如子。朱鉴听后,将此时的宁王朱栋梁当成自己的主子, 向宁王汇报。朱栋梁听到后,心里暗自高兴,

喃喃自道说:我怎么有这么牛逼的父亲,真是我的荣幸啊!

洪武三十年七月,左都御史杨靖为乡人代改诉冤状稿之事,结果为御史所弹劾。

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一怒之下,将其赐死。杨靖是何人?字仲宁,山阳郡人。

至正19年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少年颖悟异常,笃于文学,通经史大义,博学善文,

学行素优,长益淹博。1385年参加京师会试,

南闱告捷,以文折桂,钦赐进士出身,选为庶吉士。他一入仕途,即官运亨通,简直是春风得意。第二年,擢升户部侍郎。

时任职内外诸司的官员,极大多数是进士及太学生出身,然而其中也有不法之徒。

皇帝为此发表一篇讲话,经史官笔录,制成《大诰》,列举通政使蔡追,

左通政茹常,工部侍郎秦逵及户部侍郎杨靖以勉励之,谕日:此亦进士,太学生也,能忠于职守以称我心。

杨靖等人被誉为奉法遵理的循吏,作为群臣百僚的楷模。不久晋升为户部尚书,在任上,杨靖严禁胥吏横征暴敛,贪赃扰民。

他采取措施,招诱流亡农民垦荒屯田,由官家发给耕牛和种籽,并允许将所垦荒地作为私有,免税三年或永不起科。

他还迁徙长江下游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和杭州的无业贫民到淮河流域开垦。

为了就地解决军饷,他提倡实行军屯制度,又兴修水利,推广种植经济作物。

由于杨靖的政绩突出,被皇帝朱元璋多次嘉奖和鼓励。

杨靖体察上意,案件一律秉公处理。他治狱明察真伪,而不以刑律苛细严究。

对供词案情稍有不实者,必定亲自过问,彻底查明,不偏不倚,经他复查审理,

结果多所平反,因此受到皇帝的赞许。有一次,杨靖逮捕一名违法的武官,并进行审问,门卒检其身,搜得一颗特大的珍珠,僚属见到后愕然。

杨靖慢条斯理地说:哪里有如此之大的珍珠:此乃伪物欺人。

命令击碎之,衙役面面相觑,都不敢动手。他断喝一声:你们还不砸碎它!

一颗宝珠遂被砸得粉碎。明太祖闻知此事,赞叹道:靖此举有四善,他人见奇宝必献朕

求容悦,靖不然,可谓以道事君,一善也。

其人藏珠必然所投献,以陷他人,是一珠起大狱,靖有阴德于人,二善也。若一卒得珠,

因而嘉奖,由是趋风求获,人将受法外之苦,能杜小人侥幸,三善也。

且人处常易,处变难,今千金之珠猝然至前不为动,竟击碎之,有过人之识,应变之才,

四善也,此事被百姓传为千秋佳话。

明太祖设立的锦衣卫遍布天下,大小官员的所有事情都逃脱不了锦衣卫的眼睛。

当年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离不开锦衣卫的明查暗访,这几大案件被株连致死者达

一万五千多人。由于案件牵扯甚大,连廉吏杨靖都被人陷害而死。

杨靖是帮乡人代改诉冤状稿之事,被一名御史知道,那名御史借机诬告杨靖,杨靖最后被皇帝赐死。杨靖对明太祖忠心耿耿,清廉刚直,智略过人,政声素着。

正当春秋鼎盛之时,竟由于代改诉冤状草之事而被赐死,真乃奇冤一桩!宁王朱栋梁听到消息后,派朱鉴去杨靖家慰问家人。

朱鉴去杨靖家里发现了一首绝命词,诗词中写可惜跌破了照世界的轩辕镜,可惜颠折了

无私曲的量天秤,可惜吹熄了一盏须弥有道灯,可惜陨碎了龙风冠中白玉簪。三时三刻休,

前世前缘定。他以轩辕镜,量天秤,有道灯和白玉簪自况,言其抱负非凡。而四叹可惜,真

得是字字血,声声泪,遗恨千古!

在封建专制社会里,他无法理解自己的悲惨下场,只能归结于前世前缘所决定。

杨靖死后归葬故里,墓在城东乡。明嘉靖年间,其墓年久荒芜不治,墓地已卖予他人,

乡人潘伯言于知府薛镔,左通政茹常,捐资赎还。寻其后嗣守墓,后代已绝。

中丞又率郡人陆骥,陆蕙捐建昭恤院于新城东门之下关,并祀乡贤,由其族孙杨华守墓并奉祀。宁王朱权醒来,见到朱鉴的汇报,派人上奏给杨靖平反,

皇帝将奏书驳回。随着时光的推移,皇帝已年近古稀之年。如今太子朱标己死五年,

皇帝把大明江山交给皇孙朱允炆还是不太放心。

皇帝想了一夜,把驸马都尉梅殷召来辅助建文帝朱允炆。其实朱元璋也并没有把这个复杂

的问题抛给毫无经验的孙子,他为朱允炆留下了一群人,帮助他治理天下,其主要成员

有三个人,他们也成为后来建文帝的主要班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