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创新人才,再迈一步
两年之内解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着实是一个大难点。
因为很多学生,长期接受驯化式的教育,教师们填鸭式的把知识灌到孩子的脑子里,所以孩子们其实早就已经丧失了创新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从小培养的,哪怕是孩子小时候做的一些小游戏,都可以很大程度的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
但是很可惜,家长给孩子的条条框框太多了,孩子们生活在小小的框框里,怎么可能具备创新的能力?
另外由于很多学生的目的性太强、太急于求成,比如,想要在短期内升职、加薪、变大款等等,以至于这类的学生内心十分浮躁,没有能力和耐心等待最后的成功。
创新,这个词汇听上去简单,好像是个一拍脑子就能做成的事情一样。
很多人都觉得创新是灵光乍现,只要等到那个合适的时机,就一定能作出创新的东西来。
其实,大错特错了,创新是对行业内知识长期的积累,是对社会大环境的总体理解。
只有学生通过日复一日积累,对行业内知识有充分的理解,最后这些量的积累,才能达到创新这一质的飞跃。
我直接面对的是已经成型的大学生,想要培养出他们的创新能力,那就意味着,要治疗所有他们曾接受的毒害。
不知道华佗再世会不会有这么大的本事。
我只能一试,尽量刮骨疗伤般的,去一点一点的刮除他们身上的毒瘤。
“穆老师,我考虑了很长时间,要想培养一个好的、有创造力的学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心血,而且,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想好后,找到穆林谈我的想法。
“石心,你是知道的,你做什么样的决定,我就是支持你。”
“但是,穆老师,这样做,可能要减少很大一部分的学校的收入。因为,想要精心培养一批学生,就肯定要牺牲人力。我们要用更多的师资力量培养更少的学生。工厂式的教育是很难达到培育创新人才这一目标的。”
“我明白你的顾虑,要多招教师,少招学生,这就意味着......”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但要多负担一部分教师的工资,还会少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费收入。学生学费是学校的非常重要的一项收入,我们一旦做出这样的决定,就意味着我们要吃糠咽菜很多年。最可怕的是,多年过去以后,我们还没有培养出来我们想要的人。”
“我知道你的顾虑。”,穆林沉默了良久。
“石心啊,你怕失败吗?”,穆林喝了口水问。
“我不怕失败。”
“我也不怕失败。你说,为什么前几届的校长都很失败?”
“我没有做过校长,不太敢揣测。”
“呵呵呵,你小子最聪明,怎么可能分析不出来。前几届校长最大的毛病就怕失败。他们过度的爱惜自己的羽毛,职业生涯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了什么,毁了他们的名声。”
“确实,上一届的校长就是这个问题,宁可不做任何改变和进步,也不能走错一步毁了自己的前程。其实不光我们学校,很多单位都存在这样的现象,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哦对,是‘惰zhèng’!”
“说回来,其实也就是自私,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自己能赚更多的钱,为了自己能够步步高升,而保证自己不犯错误,不犯错误就一定能高升。可是这样的做法,让市理工出现了极度保守的现象。这么多年都没有什么改变。”
“是啊,我刚上班那年的,督导我教的机械制图课的老师,直到现在还在任上,继续督导更年轻的老师。可笑的是,这位督导老师连电脑都不会使。”
“现在还在任上?”
“是啊。”
“哈哈哈......,石心,你这是不是在指责我工作不力啊?”,穆林爽朗的笑了起来。
我知道,他是在开玩笑,不是在真的挑我的理,“呵呵呵,穆老师这样给我挖坑,以后我也极度保守了。”
“开玩笑的啦!哈哈哈......,言归正传吧,石心,我不怕,我就想改变现在的状态。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伟大的报复,我也不想升官发财,我更不怕别人骂我!我就算败光了市理工的财产,我也不怕遗臭万年。什么千古留名的事情,那都是扯淡!”
“穆老师,您的意思是?”
“干!就按你的说法干!不过还是老方案,我们先从机械学院做起,可以的话在推广到全学校。对了,石心,你不是已经把机械学院的课改成小班授课了吗?”
“是,但是效果不太好,因为代课老师的压力太大了。学生太多,这样一来,老师个月都要多加很多节课,老师没有时间补充新的知识,没有时间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每天都奔走在不同的教室之间。”
“那我们从研究生的教育开始呢?”
“不行,学生白白的浪费了四年的本科青春不说,还推迟了激发创新潜能的时间,只会让我们的工作越来越难做。”
“要缩小招生......”,穆林又沉默了。
我知道,穆林改革的决心很重,但是面对的事情也很多。
每个学校的招生都是有任务的,如果招不满,很可能会有来自上面的压力。
“穆老师,是怕完成不了招生任务吧?”
“是有这个问题,嗨,大不了就是一个撤职呗!”
“穆老师,我们很有可能只缩招一年就被人给告到上面去了,一年的时间,做什么都不够。”
“头疼!诶!石心,你看这样行不行,你找几个不错的老师,每个人带几个本科生,你们从他们一上大一就开始辅导,这样岂不是更精?!”
“然后,您可以拿着这个业绩像上面请示特批?”
“没错!”,穆林激动的把两个手掌重重的怕打到了一起,“这样是最好的!我们拿着成绩,找上面谈,也有好的砝码!我们是要把事儿做成,不能没等做完呢,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啊!”
“到是个办法,但是......”,虽然是个法子,但是我还是有些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