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小说 > 绝世豪唐

第三百二十八章 失守

何千年一死,土门大军群龙无首,立时溃散,颜真卿抓住战机,立时率兵进驻土门。

在土门的太守府中见到了被关押在此的贺兰进明,但是李归仁和姜眸却已不知去向。

何千年一死,土门叛军立时大乱,王承业趁此机会率部冲出,哪知竟迎面遇见了姜眸,而姜眸竟然在离开之际出手杀了王承业,如此一来,河东节度使王承业阵亡于土门。

颜真卿的大军攻下土门,自是欢呼雀跃,贺兰进明自觉无趣,而此次自己与王承业的战败都是因姜眸之故,说到底还是自己养虎为患,贺兰进明唯恐汝阳王怪罪,获救之后立时离去,一刻也未多留。

云潇湘来见卓亦疏,却见他兀自思忖,似乎心有所想,便即疑道:“公子在想什么?”

一旁的李琎也是说道:“此次咱们能攻下土门,公子居功至伟。”

颜真卿也道:“全凭公子杀了何千年,此地叛军方才乱作一团,咱们才能一鼓作气攻下土门,否则的话仍是胜负难料。”

卓亦疏却道:“李归仁为何会在关键时刻收手,而且还引来何千年与我激斗。”

当时的情况极为凶险,李归仁本有机会击杀卓亦疏,可他却并未出手,反而趁此机会退出了战圈,并且以自己不敌卓亦疏为由请求何千年出手,这也是导致何千年死于卓亦疏剑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琎说道:“李归仁与何千年的武功相差无几,何千年不是公子的对手,李归仁也必然不是。”

李琎所言虽然有理,但却不足以解释此事,若是斗至生死之际,卓亦疏有信心击杀李归仁,可当时的情况却是自己因冉吟怀之故而分心,李归仁只需一撮而就,卓亦疏今日必死无疑。

冉吟怀谢过云潇湘救命之恩,心中仍是心有余悸,她倒不是在乎自己的生死,而是卓亦疏险些因为自己而命丧此地,这让冉吟怀即感动又害怕,她知他心中有自己,却也害怕他因此丧命。

颜真卿虽然攻下了土门,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前方忽然传来消息:哥舒翰兵败潼关,长安城的最后一道屏障失守了。

听的这个消息后,李琎立时如遭雷击,颜真卿也是说不出话来,颓然倒地。

只听传信那人说道:“哥舒翰将军贸然出兵与安禄山决战,中了安禄山的诡计,致使潼关失守。”

此时哥舒翰被安禄山所擒,此后再也没有回到过唐廷,而王承业也死于此战,也就不会再由人知道其中的曲折。

当初哥舒翰接道王承业的密报时大喜过望,彼时他被玄宗帝催促出战,只因没有把握而始终拖延,可是帝命不可违,哥舒翰知道出兵是唯一的选择,也是一条必死之路,幸而王承业说自己会攻下土门与哥舒翰前后围攻安禄山,哥舒翰这才放心大胆的出兵,哪知这竟是安、史二人的计谋,王承业不但没能攻下土门,自己反而死于此地,哥舒翰独自正面迎击安禄山,而且安禄山早有准备,以守株待兔之势大败哥舒翰的大军,从而夺取潼关。

可怜一代名将哥舒翰,手握胜机却兵败潼关,此战直接改变了安史之乱的走向。

此时就算颜真卿向前进攻也是无济于事,毕竟战机已失,只得据守不出。

李琎心系长安的状况,当下就要赶往长安,卓亦疏离开天平山时就是要赶往长安,后来因诸多变故方才来了河北,如今既然前方局势突变,卓亦疏自然要前往长安。

当下李琎率领不良人,还带着萧茹雪,与卓亦疏等人一起前往长安。

灵山派留在河北战场协助颜真卿,萧天华也未离去,毕竟现在李必伤势未愈,灵山派需要有一个主心骨。

卓亦疏等人急奔长安而去,在路上时,李琎说道:“公子,在我离开长安之前,已经见到了金宵宗的诸位朋友。”

卓亦疏去洛阳之前曾让高险峰等人前去长安,并且听李琎的吩咐行事,此时听得他所说,卓亦疏便即点了点头。

李琎又道:“太子早已料到潼关必然守不住,所以提前布局,让澈公主前往蜀中,可是蜀中虽然富庶,局势却也复杂,澈公主一人不足以应对,我向高先生等人求策,高先生说让庄先生前去蜀中相助澈公主。”

此话一出,卓亦疏却是一怔,不知高险峰为何要让庄修平去蜀中,但却听一旁的冉吟怀笑道:“公子难道忘了吗,庄先生若是去了蜀中,许家堡自然会帮自家姑爷。”

听得此话,卓亦疏当即恍然,此前摩尼教进攻少林寺时,金宵宗曾在洛阳遇见了许灵儿,她显然是对庄修平心生情意,此时高险峰让庄修平去蜀中,自然是因此事,许家堡在蜀中势力庞大,而且与其他几家左道势力同属悬天宫,有其相助,足可平定各方势力。

卓亦疏说道:“蜀中的局势虽然复杂,却是如今最好的去处了,蜀地没有文隐阁的人,如此可谓是免去了心腹大患。”

文隐阁也是当初卓亦疏与狄青联手所破,文隐阁只得退出蜀地。

只听卓亦疏又道:“而且蜀中的江湖门派中,左道虽多,但却尽数归于悬天宫统领,许家堡与虎渊阁、长虹帮等关系匪浅,必然不会互相为难,有许家堡策应,行事自然无阻。”

“前往蜀中的确是刻不容缓。”李琎说道:“只是不知道长安的局势能否支撑到皇上全身而退。”

此时众人虽然还未到长安,但却能料到长安的局势,必然已是乱作一团。

长安中,确实如此。

潼关失陷的消息传来以后,玄宗帝李蛮心中一沉,只道天要亡唐,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此时只得强装镇定,实际上却已坐立不安。

长安城中的百姓开始四散逃难,就连朝中官员都开始寻找后路,如今大殿之上,只有太子李亨与右相杨国忠站在这里。

杨国忠因妖道姜抚之事,已经不似从前那般受到玄宗帝的宠信,只是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偏偏偌大的长安城中无人可用,玄宗帝只得继续信赖杨国忠,此时杨国忠说道:“现在叛军居于潼关,与长安城相距不过咫尺,皇上乃是大唐的气运,不可与叛军正面相对,倒不如先暂避锋芒,待我朝中大将击溃叛军以后,再回长安。”

李蛮说道:“你的意思是让我出去避难吗?”

“皇上是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您所去的地方都不是‘避’,而是‘幸’。”杨国忠行礼说道:“臣恳请皇上幸蜀。”

太子李亨也是说道:“儿臣附议,父皇暂且幸蜀,待各路将军平叛之后,再回长安不迟。”

其实玄宗帝早就有心离开长安,如今叛军势大,若是一味的留在这里,只怕会成为叛军的阶下囚,这对一国之君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只是这话不能由皇上自己来说,毕竟这是逃难,所以需得由臣子提出来。

而此时杨国忠却也是有苦难言,一直以来,都是太子极力要让皇上幸蜀,只是皇上始终未曾应允,而太子却也没有放弃,一直在做准备,太子做的第一个准备就是除掉了杨国忠在蜀中的势力。

杨国忠曾在蜀地从军,他第一个贵人鲜于仲通就是蜀地大豪,后来杨国忠得势以后,还曾提拔他为剑南节度使,主管蜀地一带,按理说蜀地算是杨国忠的地盘,只是太子早有准备,先是去除了杨国忠在蜀地的势力,然后又派了梅妃之女唐澈前去蜀地,为玄宗幸蜀做好准备,一旦玄宗帝到了蜀中,必然落入太子的掌控之中。

但是太子却让杨国忠力劝玄宗幸蜀,这其中自然是有太子的打算,如今天下大乱,玄宗幸蜀的一路上并不安全,随时都可能被叛军追杀,一旦玄宗死于途中,那么力劝玄宗幸蜀的人就成了罪魁祸首,太子李亨不愿担这个风险,所以让杨国忠来向玄宗帝说幸蜀之事。

当然,杨国忠应允太子也是实属无奈,自妖道姜抚之事后,杨家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就连贵妃杨玉环也受到波及,如今安禄山又已造反,偏偏安禄山就是打着‘讨伐杨国忠’的旗号起兵反唐,这无疑是将杨国忠推到了风口浪尖。

杨国忠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如今能护住他的人只有太子,所以不管太子的要求有多过分,杨国忠都只能应允。

朝中早就有人向皇上劝谏,要把杨国忠交给安禄山,只是玄宗帝心知肚明,‘讨伐杨国忠’只是安禄山的一个借口,安禄山真正在意的则是大唐的锦绣江山。

正在这时,忽然有人来报,一众刺客杀进宫中,禁军被杀的节节败退,王摩诘正率领惊风司竭力抵抗。

李蛮闻言大惊,太子却道:“父皇莫慌,儿臣前去看看。”

李亨出了大殿,迎面遇见了高险峰,李亨问道:“高先生,刺客是什么人?”

高险峰神色凝重的说道:“文隐阁。”

听得此话,李亨也是眉头紧皱,他知道文隐阁的名声,却不想竟在此时趁乱来刺杀皇上。

这时乌宏也走了过来,他浑身是血,显然经过一番鏖战,只听他说道:“杨原亲自来了,而且带着文隐阁的许多高手,惊风司未必挡得住他。”

高险峰说道:“杨原武功高强,天下间少有人能敌,现在公子又不在长安,而杨原却是有备而来。”

“杨观山、柳三刻、宁珂他们都来了。”乌宏说道:“我跟宁珂交了手,也见到了其余几人,现在惊风司正在抵挡,宫中禁军也赶去了,但是文隐阁并不恋战,一路向皇上而来。”

这时又见高力士率人赶来,太子见此喜道:“高大人,您来了。”

高力士回道:“太子莫慌,我调集了北衙禁军来护皇上。”

北衙禁军是皇上的私兵,也是皇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实惊风司与不良人同属北衙禁军,如今惊风司正在低档文隐阁,而不良人远在河北。

这时高险峰又道:“太子,长安中尚有一人能抵挡杨原。”

李亨疑道:“是谁?”

“白九君。”高险峰说道。

太子闻言了然,立时回往殿中。

高险峰心中却是担忧,暗道:文隐阁举派前来,只凭白九君一人不足以应对,只能暂解燃眉之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