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她的父亲
“我读初三那年,我们这个地方先旱后涝。秋收后,我们这个大队的农民把公粮和各种摊派一上缴,再把麦子一种,就没剩下几颗粮食了。可是离来年的麦收还有好几个月的日子,这该怎么过呀?!而且这期间还有一个被农民看得很神圣的春节,又该怎么过呀?!那时真是家家犯愁,人人揪心,有的人家已经准备外出讨饭了。
眼见这种情状,我父亲给我母亲丢下一句‘天无绝人之路’的话就跑到C市去了。三天后,我父亲从C市回来。他立马向全大队的八个村庄传出话:‘要去C市打工的,来报名。’
那些正陷入困境的农民喜出望外,纷纷报名。三天后我父亲带着全大队近百名农民来到了C市。
原来那天我父亲独自来到C市后,就到处打探,看有没有可以打工的地方。可能是他的虔诚感动了上天,他终于抓到了一个活路。你们C市有一大一小两条江穿城而过,每天都有大量的满载货物的船只在这两条江的码头停靠,然后由搬运工人将货物搬运到货主的汽车上运走。而且还有大量的货物由搬运工人从码头上搬运到货船上,然后运走。那条大江的码头上搬运的活,由国营的搬运公司垄断了,插不进去。可那条小江的码头上搬运的活虽然也有搬运公司承揽,但是该公司严重人力不足,根本无法消化掉源源不断运来的货物,以至沿江十来个码头的江岸上,各种各样的货物堆成了一座座的山。我父亲找到码头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说他手上有的是劳力,愿意承揽码头上搬运的活。那位负责人正为码头上货物的积压而一筹莫展,听我父亲这一说,大喜过望,连忙要我父亲快把人带来。
我父亲将全部人员分别派到十个码头。山里的汉子,别的没有,但有的是力气。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拼命地‘消化’着这一座座的‘山’。他们白天干了一整天还不过瘾,要求晚上加班干。货主们求之不得,纷纷增派车辆,紧密地配合他们的夜班。整整一个月,一座座的‘山’,全部荡然无存。紧接着,他们又承揽了十来个码头上几乎大部分的日常货物装船卸船的搬运任务。
三个月后,这些山里的大老爷们,个个怀揣着几百元钱,欢天喜地地回到了家乡。一时间,全大队人人面绽笑容,村村充满喜气。后来,全大队上千口子男女老少不仅热热闹闹地过了个春节,而且还稳稳当当地度过了那段青黄不接的日子。
没想到这件事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全公社、全区、甚至全县,而且把我父亲传得神乎其神。当时区里新调来一个书记,姓冯。他听说这件事后,亲自下去核实。后来听说,他核实后一回到区里就召开了一个会。他在会上说,这样一个心里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有着济世救人情怀,又有文化,又有才干,又年青的人,我们不用,那我们要用什么样的人?很快我父亲被调到区机关当了干部。领导专门安排他为全区农民的增产增收出谋划策。从此,我父亲好似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经常主动下到田间地头,边与农民们一起劳动,边摸情况,工作有了很大的成效。前年,他当上了副区长。
那时,我母亲对我说:我嫁给你爸爸时,他只是个穷农民,我也没指望他当什么官,但我认为我这辈子做得最值得的事,就是嫁给了你爸爸。”
“你父亲真了不起!”他由衷地感叹道。
“思源,我觉得你很像我父亲——我是指内在。”她甜甜地说。
“我怎能和你父亲相提并论,你父亲是只展翅翱翔的鲲鹏,而我连只小麻雀都算不上。”他颇有感触地说。
“真的,除了人品像之外,爱琢磨事,凡事都爱亲身去尝试尝试,遇事讲究方式方法,等等,都很像。”
“你父亲胸怀远大,很有魄力,很有智慧,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她欠起身子,嘴唇贴在他的脸颊上,热热地亲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