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大生产
诚意伯家被查抄,全家发配琼州,在文臣里并未引起多大反响,毕竟文臣向来瞧不起勋贵,看到有勋贵倒霉,有的文臣甚至四下拍手称快;但这个消息在勋贵圈里可是震动巨大,以前与诚意伯府走的比较近的几家直接是闭门不出,其他人也是各自惕厉,严厉吩咐家人收敛骄纵之情,循规蹈矩,夹起尾巴做人;那几户受害的人家也得到了相应的补偿,以后的生活算是有了些许的保障;过了几天,圣旨下,左都御史闵洪学致仕,左副都御史施邦曜晋左都御史,左佥都御史李邦华因为一本参下个伯爵,声名鹊起,特擢为右副都御史;闵洪学和刘孔昭交好一事不算什么秘密,所以受到刘孔昭牵连,罢去左都御史一职大家也觉得理所应当,至此,诚意伯府一事算是最终结局了。
崇祯八年七月,刘朝主持的皇庄终于忙完耕种,皇帝派遣的工部营造司主事也带着几个手下来到皇庄;这将近一个月耕种其间,刘朝也没闲着,他安排几个宫里来的太监和两个庄头,分别带人去采购鸡鸭种苗和猪仔以及粮食等,他带着部分村里的健妇则是搭起了不少鸡窝鸭巢猪圈,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刘朝又是心疼又是发愁,皇爷留下了十万两银子,买这买那的,已经花出去三万余两,庄子围墙和工坊还没建,就怕银子不够,王公公怪罪下来,自己可就落了个办差不力的名声啊。
愁归愁,总不能耽误皇爷的大事不是?刘朝带人盘起了几十座大灶,买了数十口大铁锅,建了十余座石磨,军粮的生产正式开始了,忙完耕种的青壮们在工部主事的安排下,开始紧张有序的开始修工坊建围墙,整个庄子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原先庄里人虽然不少,但都是在各家吃饭,现在圣上吩咐修建一事不算劳役,要管两顿饭,这可成了天大的问题;村里参与建设的劳力约有千人,刘朝命人挨着制作军粮的灶旁又垒砌了几十座大灶,一个灶需要至少三名村妇,这百余大灶就用去了三百名左右的农妇;每天天刚亮,农妇们就开始忙活,挑水,和面,发面,揉面,然后摆上巨大的笼屉开始蒸,辰时道午时,一个个大大的簸箩里装满了粗面饼子,那些半大的小子和女孩子,则用一些小灶烧着绿豆汤,刘奉御特地吩咐,不许干活的人喝生水,说这是皇上说的;孩子们烧完,就倒进木桶里凉着,等凉的差不多了,就或抬或挑着送去工地,天热又是干重活,人体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一身大汗后喝上一碗温温的绿豆汤,既解暑又解渴;村里的屠户张老二正在杀一头两百斤左右的大肥猪,杀完猪退完毛,猪肉交给旁边的农妇切块,猪杂和猪骨则洗干净后放进大锅里加水和盐熬煮,不一会就肉香扑鼻,旁边看热闹的半大小子们一个个咬着手指头流口水,满脸横肉的张老二捞出几根大骨棒,用剔骨刀把上面剩余的肉剔了下来,然后又捞出几根细小骨头,放进一个大木盒里,呵呵笑着招呼小子们来吃,孝子们畏惧张老二凶神恶煞般的面孔,又想吃又不敢过来,一个胆大的半大小子忍不住上前,拿起一根骨头啃咬起来,张老二站在一旁哈哈大笑,其余的孩子顿时蜂拥而上,抢食起来,张老二用搭在肩膀上油油布巾擦了擦汗,随手端起一碗绿豆汤咕咚咕咚一饮而尽,然后抹了抹嘴,心里说不出的惬意,活了几十年,就属这段时间最开心。
刘朝忙的脚后跟都朝前了,宫里来的几个小太监和两个庄头,不断的请示这请示那的,他觉得自己活了三十几年,加起来都没这半个多月的事多,晚上回到住处冲个凉吃完饭,往床上一倒就睡过去,一觉就到天亮,忙是忙,但心里说不出的踏实感成就感;打发走一个过来请示的小太监,刘朝刚要坐下歇会儿,一个身穿便装的精悍男子朝他走来,刘朝觉得他眼生,待要开口,精悍男子摸出一块腰牌朝他晃了晃,刘朝心里打了激灵,锦衣卫,还是皇上身边贴身护卫,他连忙拱手,还未开口,那汉子使了个眼色,示意他禁声,然后悄声说道:“圣驾已到庄里,特意让我来告知你,这是微服出巡,不得惊动他人,不要让人知悉圣上身份”
刘朝随着那汉子来到工坊工地,远远看见一身书生打扮的朱振卿,身边的王承恩青衣小帽,几十个腰间鼓鼓囊囊的精装汉子分布四周,眼睛警惕的打量着周边;他赶忙小跑着来到皇帝身边,刚要跪拜,突然想起侍卫的嘱咐,改为深深一揖道:“皇。。老爷那个来也不事前说一声,奴。。小的有失远迎”,崇祯正在打量建好的工坊,闻言转头笑道:“这几日清闲,家里没事,忽然想起你这里,就过来看看,做的不错,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时间,居然似模似样”。
“当不得黄老爷夸,都是小的应尽的本分,小的生怕耽误黄老爷的大事,所以一到农闲就连忙组织人手开工,工坊已经基本完成,所以这里人手不多,都去围墙那边的工地了”,刘朝受宠若惊,眉花眼笑的回禀道。
“军粮生产多少了?鸡鸭种苗都发下去了?”崇祯问道。
“好叫黄老爷知,军粮已产三万余份,都按黄老爷吩咐的五斤一袋装好,鸡鸭种苗俱已发放到各家,每家大约十五只鸡,十只鸭苗”,刘朝回禀道。
“继续加大军粮产量,另外工坊建成后着人采购布匹棉花,开始制作冬季军服,一定不能偷工减料”,崇祯说道。
“还请黄老爷放心,小的一定用心管好”,刘朝连忙答道。
随后崇祯在刘朝的陪同下来到炒制军粮的大棚,远远就闻到香味;以前明军的军粮都是用大米做成干饭,吃的时候用热水泡开食用,也有的军队用中间有孔的面饼串成串,那样方便携带;但这两种军粮最大的缺点是营养单一,味道就更别提了,士兵作战行军消耗体力很大,面和大米能提供的热量很少,况且就算这样的军粮也是经常积欠,很多明军官兵常常饿着肚子追敌作战,战斗力和士气可想而知;皇庄里制作的军粮复合了各种粮食,又加入盐油糖,营养和热量充足,这样的军粮一斤能顶过去的几斤,并且携带方便,士兵把肠袋打个结挂在身上就行,就算每人挂两袋,十斤的重量也不会影响作战和行军,这当然不是崇祯的原创,他只不过照搬了后世某只军队刚刚成长时期的经验而已。
热气腾腾的大锅前,一名名健妇在奋力的用木锨搅拌着锅内的粮食,一阵阵香气扑鼻,炒熟一锅后,用木锨铲进旁边的簸箩里,然后两个打下手的农妇抬起来放到一边的一排排木案之上,待其冷却后,一些农妇就往缝制好的肠袋里装,一个肠袋装满了大约五斤左右,很快一袋军粮就装好,然后打结牢固后有专人负责往麻袋里装,崇祯看完后点了点头,这种事情自己也不懂,大约应该就是这样吧。
看完军粮生产过程,崇祯没去别的地方,他便往村外走边对刘朝说道:“明天我会安排兵部派人前来接收军粮,你还要加大生产力度,现在我大明的军队很多都是饿着肚子在与敌作战,我听到这些心里很不好受,官兵们流血牺牲,却常常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这是朝廷的失职,是我的失职,所以,你要尽心尽力,多多生产,早日让全大明的官兵吃上可口的军粮,明天兵部接收后立即起运,先给洪督和卢督,后续出产的军粮再运往辽东一线,一切就看你的了”
“黄老爷放心,我就是不吃不睡也绝不耽误大事!”,刘朝斩钉截铁的说道。
“好,我相信你,王承恩,回去跟曹化淳打个招呼,升刘朝为十二监典簿”,刘朝是奉御,从六品,典簿是正六品,升了一级;王承恩应下,刘朝激动之下,眼眶泛红,又怕村民看到不敢大礼参拜,只能深深的躬下身子,双手过头,行礼道:“小的粉身碎骨难以报答黄老爷的恩典,唯有实心做事以报大恩!”崇祯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然后上了马车起驾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