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粮食
大胖肚子饿的难受,胃里就像着火了一样,听到袁丽请他们进去却又不给他们弄饭,反而要给他们倒水,顿时不愿意了,一边走着一边开口嘀咕,“喝啥水,二姑,我要吃饭。”
“闭嘴,哪哪都有你。”袁相华扭头说了一句,同时还不忘使劲拍了一下大胖的脑袋,转头对袁丽谄笑似的搓搓手,“二姐啊,孩子不懂事,你多担待儿。”
袁丽笑着摆摆手,同时不忘走在前边带路,“没事,二哥,爸,大哥,你们快进来。”
“那个对啦了,二姐”袁相华左瞄右瞅,发现院子里除了袁丽没让旁人后,赶忙问了嘴,“你那婆婆呢?家里不会就你一个在吧。”
袁丽摇头,“没有,和睦他们还没下工呢,婆婆也没回来,家里除了我和小宇,就没别人了。”
“哦,这样啊。”袁相华不知想到了什么,顿时舒了口气。
一旁袁相松看着,不忘伸手拽了拽袁相华的衣服,同时示意他注意点儿,没看见袁老汉儿都往过瞪眼了。
袁相华倒是不在意,反而更进一步,直接走到袁丽身边,撑着身子小声试探,“二姐,你要是家里方便的话,能不能先给我们爷几个儿弄点吃的垫垫肚子,你看这都晌午了,我们走了一上午的路,肚子受不住啊。”
袁丽惊奇的看了眼正笑嘻嘻盯着她的袁相华,顿时感觉无语。
这人,还真是好意思!
袁丽瞟了眼袁老汉儿,虽然袁老汉儿没开口,但任谁看了袁老汉儿的表情都会懂对方的想法,寻思着这毕竟是原主的爹,做的太绝影响自己。
“行儿,爸,你们快进屋歇歇脚,我这就给你们做点儿破破团子吃。”
见到袁丽答应,袁老汉儿几人兴奋的不行,脸上笑得跟朵花一样儿。
袁丽心知几人可能真的饿了,便直接用家里给她烧的开水兑在陶锅里,同时不忘抓两把破破放进去搅糊了,加上盐巴,酱油,又抓了把青菜扔进去,等着陶锅翻滚两圈之后,袁丽拿起一旁的碗筷儿,乘了四碗出去。
破破团子,在这里就是窝窝头的意思,反正里边放的都是破破粗粮和青菜膀子,在用蒸笼将其蒸出来,等着饿的时候,就拿出来几个热了兑着水吃或者泡在水里等软和了吃儿。
一人一个窝窝头,袁老汉儿几个大人还分了碗破破米糊,剩下的一碗直接给三个孩子。
看到袁丽这么大方,不仅几个大人感动的不行,连几个孩子,眼睛都红了一片!
大胖更是欣喜若狂,盯着窝窝头和破破米糊狂咽口水,最后实在忍不住,唔嗷一声,猛的抓起窝窝头就往嘴里塞,哪怕窝窝头干的噎嗓子,大胖也没有打算吐出来的意思,反而猛的挤开两个弟弟,灌了口米糊顺顺。
袁丽看着几人就根是饿死鬼投胎一样,吓得连连后退两步,好不容易稳住了身子,问道,“咱们家的情况这么差了吗?”
袁老汉儿忙着吃,没空儿搭理袁丽,还是一旁早一口喝完的袁相松说的,“二妹,你不知道咱们方洞子的情况,粮食全都被书记交公粮了,说是救济粮马上下来,但还是没信儿,眼下全都等着十月份的秋粮呢。”
袁相松没吃窝窝头,反而偷偷摸摸的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打算留着拿家给孩子吃。
袁丽看到后,转身出门又给袁相松盛了一碗米糊,同时不忘在给几人一人一份窝窝头。
“爸,家里也没粮食了,实际上眼下这东西都是一会儿招待周家人的东西,您没吃饱的话,先忍忍吧,等一会儿吃饭还能吃口。”
袁丽害怕几人还要吃的,不得不提前交代粮食问题,虽然他们吃的是自己的,但这些儿粮食都是从李书那里拿的,少了自然会问。
好在两个窝窝头两碗米糊下肚儿,几个大人都吃了五分饱,意犹未尽的舔舔嘴,谁也没说啥扫兴的话。
袁老汉儿肚子里添了食,自然头脑清醒些儿。
想着眼下没人,他抿抿嘴开口试探起来,“二丫头,你家里粮食还够吃不?你不知道,咱们方洞子这次断粮多惨,家家户户都吃不上饭全靠着野菜秧子养着,但野菜不顶饿啊,大家伙儿全都拉肚拉的起不来炕,就咱们俩隔壁的老根叔,全都齐齐躺着呢。”
袁老汉儿说的时候唏嘘不已,要知道他们家如果还没借来粮食,估计也得步老根家的后尘。
袁相华在一旁添油加醋,说着说着,还不忘抹眼泪,“二姐,你可不能见死不救,我们一家人真是没粮食吃,眼下饿的连下地的力气都没有。”
袁丽听了只是蹙蹙眉,倒是没立即回话,低头思考的同时不忘观察几人的面部表情,心里说句不负责任的话,他们出什么事还真是个袁丽无关,毕竟都是原主的牵绊。
只不过终究自己占了原主的身子,接了原主的因果,有些儿事情她的需要负责。
虽然她心里还真是没想过她娘家回来人,甚至回跑到她这个已经出嫁的女儿这里要粮。
虽然之前进城几趟,她的集装箱里还堆着几百斤的粗粮,但这是他们的底牌,是全家人都吃不上粮的时候的最后保命武器,不可能拿到明面上来的。
所以借给袁老汉儿的粮食,还得从李书那里走明路。
“爸,家里粮食的事,说实话我当不起家,粮食全都在我妈屋里锁着,我们平时吃饭都是去主屋一起吃,眼下我手里根本就没粮食借给你啊,你要是想借,等我婆婆回来,咱们一起过去问问。”
袁丽话里意思明显,那就是要借粮食,就去找李书,她自己是没粮食的。
袁老汉儿当然知道袁丽这里没粮食,他说这话的意思,就是让袁丽去帮他们借粮食。
嗯,不需要多,从李书那里支出来几十斤就够了,到时候袁老汉儿在去一趟袁艳家,反手让刘玉华去袁枚家,三家走一趟,弄个一二百斤的粮食出来,他们也就能熬到秋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