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南北之战(20)
听到了他的话,顿时使得大怒,张鲁如何甘心,急火攻心丧失心智,欲要斩杀使者,兴兵川中,诛灭马超!
张鲁大怒,将金银付之地上,顿时大怒。
“马超匹夫,焉敢如此?来人,杀使者,兴兵伐川中!”
张鲁大怒。
从事从忧劝道:“万万不可!马超已为蜀主,两军交战,不杀使者!更何况,试问主公,马超之勇,谁人可挡也!若发兵,汉中将再无寸路可退!”
张鲁斥退使者,“依你之见,我当如何是好?”
谋士说道:“假意许下,伺机兴兵,若马超入城,城门埋伏刀斧手,齐上杀之。”
张鲁大喜,依其言。
却说马超使者携张鲁书信归蜀中,面见了马超,马超看罢了书信,谓众官说道:“明为邀请我入宴,庆祝我自立为王,实际上埋伏刀兵,暗有所图玄机,包含奸计,此乃鸿门宴也,我若过张鲁府中,必有计于我,意在亡我性命,取我川中。”
张兴为偏将,献计说道:“若如此,不如应了邀请,于宴中灭张鲁,东川也是主公的地盘,张鲁如此不义,要害将军,何不杀之。”
马超哈哈大笑说道:“张鲁匹夫之勇,我何曾怕他?只是不愿意以身试险而已,他可以不仁,我不可以不义!若他兴兵犯川中,我别有计划。”
一日,刘玄德正与许士金商量出兵攻马超,忽门吏来报,关平携带关羽书信来见刘备,名为谢刘玄德赐帛。
召入大帐,关平说道:“父亲得知马超自立为王,其武艺超群,出众无比,我父要与之一较高低,要我入川中禀告此事,希望军师与主公应允!”
刘玄德大惊:“二虎相争,必不死不休!马超之勇,恐关云长也奈何不了,这该如何是好?”
许士金说道:“主公勿忧,我作书让关平带去,可免关云长来川中。”
刘玄德恐关羽起行,急令许士金写书信交于关平,带回州中。
关平回至荆州,关云长说道:“你入川中,可言我要与马超一较高低之事?”
关平说道:“军师有书信到此。”
关云长拆书观曰:“许士金听说关将军要引兵来川中,与马超决战,以我观之,马超虽然枭勇,与张飞不相上下,都非美髯公关羽之容也,今关公受命守荆州,不可为不重,若荆州有失,罪莫大也,望关羽思之。”
关羽看罢书信,遂罢入川中之心。
东吴孙权,世代功候。
闻刘备入主川中,要与刘璋争天下,又知马超袭取蜀中,刘璋请降,弃城投降,马超已自立为川中主,号为锦山王。
顿时大惊失色,无论是刘玄德获胜,占领成都,还是马超获取,占领成都,他们都非等闲之辈,川中地盘无法满足其野心。
都势必危及到东吴地盘。
东吴孙权大惊,急招众官商量。
孙权坐立首位,众官坐在下位,孙权于席中开口:“孤知刘璋投降,马超占山为王,自立门户,无论是刘玄德取得川中地盘,还是马超取得川中地盘,都必将对东吴造成严重的影响。事到如今,当以如何是好?”
顾雍说道:“当初刘玄德说道取到蜀中之地,便要归还我荆州,如今无论他是否取得川中地盘,也必须归还荆州,毕竟荆州之地从来不是刘玄德的地盘。”
“马超已自立为王,取得巴郡四十一州,反抗者皆被诛杀,刘玄德被困在川中,进也进不了,退又不能退,此乃天机助主公也!”
“我观关云长为无用之人,不如趁机攻取荆州,待到刘玄德知道,已经木已成舟了,希望主公千万别去错失良机!”
一人站出,说道:“若刘玄德回还,该如何是好?”
顾文直说道:“你认为刘玄德还能入荆州吗?如今刘玄德进退两难,已经是穷途末路,强弩之末也,马超视刘玄德为心腹大患,必定不惜一切诛灭!”
孙权皱眉,犹豫不决,眼看众官争论,竟然是不知道如何是好?
张昭献计说道:“马超的统治尚且不是非常安好,暂时不可能危及到东吴,不如缓兵不动,以待时日,待天道有变,可出兵灭之,不但攻荆州,而且取川中地盘。不知主公可认可?”
闻言,孙权顿时大喜,不自欢喜。
张昭又言,“主公可结好张鲁,议取共灭马超之事。”
孙权亦从之。
顾雍说道:“我知曹丞相帐下,有一谋士,乃是诸葛亮。与我东吴诸葛瑾同宗,不如暗与之同谋,让曹孟德也参与其中。”
孙权说道:“曹孟德与我有仇,如何肯发兵?”
顾雍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以前不可,现在末可不可,主公只需让诸葛瑾前往曹营,说于诸葛亮,就言主公不允,便可杀全家,若动以亲情羁绊,诸葛亮必为诸葛瑾效犬马之劳,力劝丞相发兵助我!”
孙权听之,召诸葛瑾之妻小密押府中,一面修书,孙权已知,曹孟德亦在川中,便打发诸葛瑾往川中而去。
不二日,诸葛瑾来到了曹操大营,经门吏通报,先见曹孟德,后见诸葛亮,诸葛亮在军中,早听说诸葛瑾携带书信到此,心中便已经猜中了八九分,但是故作不知。
门吏报知诸葛亮,诸葛瑾来到。
诸葛亮整理盔甲,前往帐中接应,两个人见面,啼哭不止,十分友好,诸葛亮问其意,诸葛瑾几次欲言又止,啼哭不已。
多次逼问之后,诸葛瑾才道明原委。
诸葛亮说道:“并非是我不顾及兄长家人的生死,而是主公为主,我为仆人,非亮可以干涉,主公若是发怒,诸葛亮也难保身家性命!非我不愿为之。”
诸葛瑾大怒,说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莫非是忘恩负义不成,若不是为兄在东吴省吃俭用,焉有你今日飞黄腾达?”
诸葛亮说道:“兄长勿忧,我自有计说服丞相。兄长见丞相,不可多言,待我晓之以理,动以真心,事可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