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就在照片中
“你开玩笑的吧。”游梓萱认真地问。
对方竟然哈哈哈地笑了一阵,说:“开玩笑的。告辞了。”
男子走了,游梓萱看着他的背影,觉得哪里不对劲,却说不上来。
暗房里没有路等之,游梓萱该搜寻下一个他可能藏身的地点了。
她在咖啡馆里用手机蹭了wifi,输入“鳄鱼咬象”,搜出来不少鳄鱼咬了大象的新闻。发生事件的所在地不是非洲,就是泰国。
她把动词去掉,扩大了搜索范围。
“《跟鳄鱼拔河的小象》,作者拉雅德·吉普林。”在一大片鳄鱼和象搏斗的新闻里,这条搜索结果与众不同。游梓萱念了两遍,心想,拉雅德·吉普林,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
她在自己的脑海里搜寻这个名字。“RudyardKipling!”她惊呼出声。
路等之送她的那首诗的作者,正是拉雅德·吉普林。
她后悔,当时暗房的灵感一来,就忘记了其他照片。
这些照片应该都有着自己的含义,不可能只有一张传递了信息。另外,如果信息的接收者是游梓萱,路等之在设计信息的时候,会考虑到,照片里含有游梓萱才知道的线索,具备一定的蒙蔽性,不易被他人破译。拉雅德·吉普林,就是游梓萱和路等之共享的秘密。
游梓萱眼睛发亮,点开了这条搜索结果的原页面。
《跟鳄鱼拔河的小象》是由拉雅德创作的童话故事,英文原名为“TheElephant’sChild”。游梓萱担心网上的中文译文不准确,便把英文原名输入搜索栏,找到了这篇童话故事的英文原版。
故事不长,游梓萱逐行逐句地阅读着,思考这篇童话和路等之要传递的消息有何关联。
路等之送她的是RudyardKipling的诗歌,那么讯息会不会也隐藏在诗歌里呢?游梓萱读到故事的最后,果然,故事里有一首诗——
Ikeepsixhonestserving-men:
(TheytaughtmeallIknew);
TheirnamesareWhatandWhyandWhen
AndHowandWhereandWho。
我养了六名忠实的仆人:
(我所知道都是他们教的)
他们名叫何事、为何、何时
与如何、何地、何人
What、Why、When、How、Where、Who。六个词,六张照片。要是读到这儿还意识不到路等之的用意,她就该骂自己蠢了。
她回忆了六张照片的内容,在脑海里进行了多个排列组合,最后确定了一种可能性。
但究竟对不对,要问问路等之,才能见分晓。
她的嘴角翘起好看的弧度,脸上的愁云被两弯月亮驱散。
手机右上角的日历显示今天是7月24日,假如她的猜测是正确的,明晚,她就能见到路等之。
尽管还没有和路等之真正见面,但此时她已经被胜利感淹没。她相信自己是唯一能破译路等之的信息的人。
(路等之使用的信息传递法,其实就是新闻学里十分着名的“六何法”,由拉雅德在《跟鳄鱼拔河的小象》中提出。有兴趣的可以搜索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