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四、 难民
左少卿问:“他还会出来吗?”
冯顿摇摇头,“很难说。从道理上说,他不可能在领事馆里呆一辈子,但呆很长一段时间却是可能的。”他的眼神变得严厉起来,“美国人可能还要反复询问他掌握的情况。你也可以想像,他掌握多少情报呀!”
左少卿仍然有些不甘心,“我们就没什么办法?”
冯顿一摇头,“他只要不出来,我们就一点办法也没有。”
左少卿点点头,“我猜想,你一定对美国领事馆做了严密监视?”
冯顿冷冷地一笑,“是的。是多点,二十四小时监视。你也不必问什么他会不会秘密离开的话。不可能。从领事馆里出来的每一辆车,我们都会追到底。直至查清车上的人员,他们的目的地,去干什么。李铿一不可能秘密离开。机场、港口,甚至包括渔港,我们都安排了眼线。香港就是这么大的地方,从领事馆里开出来的车,还能开到哪里去?他们一出门,我们就能猜出他的目的地。”
这时,房间里就安静下来。对左少卿来说,情况已经再清楚不过了。李铿一只要不出门,就拿他没有办法。他有可能在里面总长时间。那么,她现在承担的这个任务,也将是一个长期任务了。
她想了一下,又问:“美国人知道你在监视他们吗?”
冯顿笑了一下,“我们,台湾方面,还有美国人,英国人,这四个方面,互相之间几乎是知根知底。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嘛。”
左少卿明白这个道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水葫芦”就是这种人。她可以想像得到,冯顿在香港的情报组织一定相当大了,要想让组织内部一个“鼹鼠”也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这时,冯顿说:“左女士……”
左少卿立刻说:“请叫我左少吧,我叫你老冯,行吗?”
冯顿笑着一点头,“好,就叫你左少。两年前,你写了一个研究报告,被台湾方面简称为‘左报’。我看过了,你写得太棒了!”
左少卿忍不住露出笑容,“是吗,你看过了?”
他一点头,“是的,我看过了,很认真地看了好几遍。后来,我和杜自远总结‘星辰’计划的实施情况时,老杜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星辰’计划里,就缺这么一下子了。他说:‘左报’给了台湾方面最后一击!”
左少卿笑着说:“看来,是让我猜对了。”
冯顿又说:“不光这个‘左报’,你写的其他研究报告我也都看了,就是对国内经济的分析报告,也非常好。”
他这么一说,倒让左少卿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她说:“老冯,有一件事让我很奇怪。我们今天从罗湖口岸进关的时候,看见外面聚集着许多百姓。他们衣服很破烂,脸色也不好。我估计,大约有三四千人吧。他们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聚在那里?”
这时,冯顿的脸色已经阴沉下来了。他盯着左少卿,很长时间没有说话。
“怎么回事,有什么不好说的吗?”左少卿疑惑地看着他。
冯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终于说:“他们都是国内的百姓。他们是没有饭吃,饿得呀!否则,他们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往香港跑!”
“为什么?怎么会这样呢?”左少卿更加不解。
两年前,她在香港研究大陆经济情况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的经济建设非常好。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得很快呀!现在怎么会没有饭吃呢?
“你是从国内来的呀,你对国内的情况不了解?”冯顿盯着她说。
左少卿想了一下就明白了,从去年年底以来,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南越金兰湾美军基地的训练上了。后来就是马不停蹄的逃命,灾难一个接着一个。即使到了南京,到了武汉之后,也是处处紧张。她的注意力从来没有放在国内的经济情况上面。再说,她从国外逃回国内,再到现在,还不到两个月呢,她不可能了解得很详细。
冯顿轻声说:“左少,你是个善于分析问题的人。你多看看报纸吧,很快就会看清楚。这几个月,从国内逃出来许多百姓呀,可能已经有十几万了!”
“十几万!”这个数字让左少卿大为震惊。问他:“老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这么多难民跑出来?”
冯顿的眼神痛苦而沉重,摇着头说:“我不知道,不知道国内究竟出了什么事。”
房间里一阵沉默。冯顿和左少卿都吸着烟,透过重重烟雾互相注视着。
冯顿沉默了片刻,又说:“你知道我现在做了一件什么事吗?我组织了一些公司里的职员,每天在街上,或者公司里募捐。用募捐来的钱去买衣服和食物,再隔着那些警察建立的封锁线,扔进山里。左少,那里全是山,几乎没有路。我的职员们好不容易才把衣服和食物背进山里。但那里有好几千人呀!那么几包食物扔进去,那些难民们……就像……就像……”冯顿说不下去了,脸上的肌肉瑟瑟地抖着。
左少卿默默地看着他。她能想像到,几千难民争夺几包食物,会是什么样子。她相信老冯是一个心肠坚硬的人,甚至冷酷无情。但他也痛苦到这种地步。
她轻声说:“组织上,对这种情况,没有什么通知或者说明吗?”
冯顿摇摇头,“什么也没有。打一个比方吧,我们的职责,就是站在门外守护的警卫,但门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一点也不知道,也无能为力。”
左少卿理解冯顿的苦衷,也为目前的情况忧心忡忡。
冯顿略略喘一口气,说:“还是说你的任务吧。下午你有什么事吗?”
左少卿说:“没什么事,听你的。”
冯顿说:“那么这样吧,咱们去美国领事馆外面去看看,让你知道那里的情况。”
这个下午,左少卿姐妹跟着冯顿,去了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的外面观察。
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位于花园道二十六号,是一栋L型的大楼。隔着上亚厘毕道,就是香港总督府。这栋大楼刚刚建好不久,美国总领事馆也是最近才搬进去的。
冯顿在美国总领事馆南边的一栋楼房里建立了观察点,从这里可以清楚地观察进出领事馆的人。说一句实话,左少卿姐妹在这里观察许久,没有看出任何名堂来。
之后,她和妹妹沿着花园道慢慢地从领事馆门外走过去。领事馆里很安静,只有花匠在院子里修剪花木。在这样一个宁静安详的地方,她感觉,那个李铿一似乎永远也不会出来了。这个感觉,让她忧心忡忡。
和冯顿分手后,左少卿和妹妹回潮海大厦的路上,买了一大摞报纸,主要是香港报纸。她想知道,媒体是如何报道难民问题的。
晚上吃完了晚饭,她就开始坐在桌边看报纸。她一直看到深夜,桌上的烟灰缸里塞满了烟头。她这才知道,“逃港”一词,已经是报纸上的头条新闻了,每天都有大量的报道。对躲在山林里和已经逃进市区里的难民,都有非常详细的报道。此外,对香港政府的意见,以及香港各界人士和居民的意见,也有细致的披露。
从这些报纸里,她大约看出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自从全国解放后,一直就有一些地主、富农、资本家,以及隐藏不下去的潜伏特务,逃到香港来。但数量不多。这个情况,她是可以想像到的。
第二,从今年年初以来,“逃港”来的难民大量增加。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香港北面紧邻的宝安县农民,少数是其他省的农民。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很贫困。用老冯的话说,他们是因为没饭吃,饿的,才往香港跑。
第三,这种大规模的“逃港”已经引起香港英国政府的恐慌。他们通过外交渠道要求中国政府控制来港人员。左少卿在罗湖口岸外面看见的,正是这种情况。
第四,刚开始的时候,香港对这些“逃港”来的难民是接纳的。但现在已经不再接纳了。甚至派出了大批警察,建立了封锁线,不允许他们进入市区。所以,那些已经逃到香港来的难民,都聚集在边境与香港市区之间华山和小坑一带的山林里,在树底下或者山洞里藏身。他们日晒雨淋,没有食物,境况十分糟糕。
第五,难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宝安县的难民绝大多数都在香港有亲属,这些亲属每天聚集在警察的封锁线上,向山上呼喊,并且把食物扔进山里。
今天下午,左少卿在街上买报纸时,就看见一些学生或者青年会的人在街上募捐,食物、衣物、钱,什么都可以。甚至美国和法国的领事馆也在组织募捐,为躲藏在山林里的难民送衣服和食物。
所以,第六,目前香港英国政府的压力非常大。香港人口密集,难以安置。报纸上披露,香港政府正准备将这些难民遣返回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