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燕王

第789章 合围燕京

袭击辽阳城的那支军队逃走了,不知所踪,他们未被消灭,对辽阳城的威胁便一直存在,完颜雍不敢大意。

为了确保辽阳城万无一失,完颜雍下令将辰州、盖州以及辽阳府周边兵力收拢,聚集六万大军,就为保护辽阳城。

如此一来,大宋水军便在苏州站稳了脚跟,兵锋再次推进至盖州,留守的少量金军根本无力抵挡,只能退守辰州。

于是,大宋水军便在都总管柳时亲自统领下迅速重建盖州至苏州一带的防线,并在沿海修建数个堡垒,以供水军船队临时登岸补给。

在夺回盖州之后,水军并未全力向辽阳府推进,只派出小股部队向北试探攻击,与此同时,却派出大量斥候潜伏进辽东各地,收集信息,为日后攻灭东金做准备。

柳时统领的大宋水军只是整个大宋水军的一部分,不足三万人,其中一万驻守在登州,三千驻守在密州,而大宋水军的另一外一部则在来州,为北伐军运送粮草补给,协助步军驻守来州,毕竟东金这些年也建立了一支水军,东金水军的战斗力虽然说不上有多强,拦截攻打大宋商船队还是绰绰有余的,因此要守住来州就离不开水军。

正因为水军兵力分散,柳时无法依照之前的方略率领水军直击辽阳府,于是只能更改策略,先在苏州、盖州站稳脚跟,等待有利时机。

整个北伐方略的改变和调整,其实都是因为皇帝赵昚要御驾亲征,如果赵昚在汴京城好好的坐着,等待北伐胜利的消息,柳时此时也许已经率领六万大宋水军抵达辽阳城,说不定已经攻陷完颜雍的皇宫。

因为根据先前的方略,北伐军不会攻占来州,只会坚守平州,围困燕京城,引诱辽阳府全力支援平州、燕京,很可能完颜雍再次御驾亲征锦州或是来州,柳时便可率水军轻取辽阳城,而后不管是占据辽阳城,还是兵进锦州,完颜雍都会变成丧家之犬,而他柳时则会因此立下傲立于天下的资本。

但一切都因为赵昚坚持御驾亲征告吹,统领水军攻占辽阳城已经不可能了,水军原本应该是北伐主角,现在却沦为了配角,纵使有些不甘心,柳时也不得不认,要怪只能怪皇帝要御驾亲征。

虽然赵昚御驾亲征对整个大宋北伐军造成了一定的拖累,整个军队部署因为他的到来变的保守,各路军队调动也受到一定的掣肘。

但相应的,因为赵昚御驾亲征,文官集团便不敢拖延后勤物资筹集、运输、供应,兵力虽然受到一定掣肘,但粮草物资供应却比预想中要及时许多。

正是因为粮草物资供应及时,杨丛义、明复、姚昶等人在通运大败金军之后,才能迅速发兵燕京城。

这次大宋举国北伐,杨丛义虽然统帅三十万大军,但粮草物资后勤供应却掌握在文官集团手中。

在粮草物资筹集上,文官集团很能发挥他们的能力,若在平常,杨丛义可能还要担心有些人故意使绊子,可这次赵昚御驾亲征,物资供应之事,他便丝毫都不再担心,不管需要什么,他都可以派人去向行营催要,而赵昚也基本照单全收,不会驳回。

当然,也有一些特别种类的军需物资是由枢密院亲自采购,比如在北方驱寒必须的生姜、葱白等物,这些东西都需要提前统一部署生产,生姜种植集中在济州,枢密院提前两年与数家豪绅签订了种植生姜的协议,而葱白不利于保存和长途运输,则则就近集中种植于河间府。

正是有了大量生姜和葱白供给各路北伐军,二十多万军队和几十万百姓才能在冰天雪地里耐住严寒,非战斗伤亡才能维持在低位数。

当时各路军队围困攻占通运大营的金军,能在滴水成冰的寒冬里日夜坚守,除了齐备的冬装外,还有那一碗碗滚烫火辣的生姜、葱白煮水,没有这些生姜水驱寒,纵使有棉衣冬装,再坚强的战士也不可能在冰天雪地里坚持数天。

北伐军有周密完善的部署,有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而金军没有,所以金军大败被灭,北伐军大胜。

整顿进北伐军的原金军士兵一天两顿热饭,两个时辰一碗热乎乎的生姜水,不到两天时间,便忘了他们从前的身份,因为宋人能给予他们的,远比金人要多。

投降后的金兵为了吃饭,为了能在这个寒冬活下去,绝大部分人选择加入大宋北伐军,而那些基层尉官也是一样,除吃这碗饭,他们也没有其他生存能力,何况他们在见识过大宋的实力之后,哪还有心思为即将完蛋的女真官老爷卖命。

不管是普通士兵还是基层尉官,投降宋军之后,能有一个于宋军一样的立功受奖的机会,他们就已经感恩戴德,心满意足,剩下的荣华富贵,就要靠他们自己的能力去争取。

大宋北伐军统帅和各级将官给了所有人平等的机会,谁能立功受赏,谁又会受罚,全都在他们自己。

明确的目标,携胜而来、荡平天下的气势,充斥于各路北伐大军,各部争先恐后,一日行军二十里、三十里,甚至四十里,无不希望早一日抵达燕京城下。

北伐军夺取燕京城只是时间问题,并不需要冒险迅速推进,也不赶那几天时间,所以行军途中,北伐军统帅杨丛义给各军下达军令,明令一日行军三十里即可,确保军队不生乱,士兵不掉队,后勤供给跟得上。

腊月初九,姚昶部率先抵达燕京城北十里之外,就地扎营,等待统帅命令。

腊月初十中午,明复率部抵达燕京城东十里之外,就此扎营,四处探查金军消息。

腊月初十下午,杨丛义亲率四万大军抵达燕京城南。

随着北伐军三路大军推进,得知完颜希正在通运大败消息的燕京留守早已将城外所有金军全部收归城内,准备死守燕京。

所以在北伐军抵达燕京城附近后,燕京城外找不到一个金兵,抓不到一个舌头,因为金军根本没在城外留下任何一个人,他们已经做好坚守燕京城六个月的准备。

金人虽然做好了长久坚守燕京城的准备,但杨丛义却不会给他们坚守的机会,不光杨丛义不给,所有抵达燕京城下的北伐军将士都不会给,因为他们想在燕京城里过年!

腊月十一,三路大军齐抵燕京城下三里,在三座正门对面扎营,金军不想北伐军进城,北伐军也不想对方未经允许便出城。

大营扎下之后,北伐战书投进燕京城内。

杨丛义在战书中给城内金军五天时间考虑投降,并在战书中警告金军,若五天时限一到,城内官员、军队仍然选择顽抗,城破之日,绝不受降!

同时北伐军也将众多宣传文书投进城内,警告城内百姓,若有人协助金军守城,破城之日,流放边疆,也劝告百姓,若能或明或暗帮助北伐军夺取燕京城,城破之日,不论何人,均可论功行赏!

腊月十三,随着罗聪率领的第四路大军抵达燕京城西,也在三里之外扎营,十五万北伐军正式完成对燕京城四面合围。

四座大营扎好之后,杨丛义将一份图纸分送各营,命各营按图纸要求在距离燕京城门一里之外修筑长、宽百丈的五丈高台。

由于杨丛义并不要求这些高台必须是永久工事,所以允许各营以泥土、冰雪、木头为材料,快速修筑一个稳固的高台即可,难度比想象中低很多。

各营先以木头架构最底层,而后以冰雪或泥土填充,待底层稳固,再在其上架构第二层。

通过通运大营战役,几乎各营将士都已经有冰雪筑墙的经验,加之附近积雪众多,各营建造高台的速度出奇的快,高台每天长一丈,一眼望去逐渐与不远处的燕京城墙平齐。

高台尚未修筑完成,杨丛义给燕京城内一众东金留守官员和守军的五天考虑时限已近。

大宋北伐军大军压城,燕京留守和一众守军将官虽然有些担心,却并未将宋军攻城破城警告放在心上,因为他们不相信宋军可以在城下熬过这个冬天,更不要说破城。

在这十几年中,不管是真定府西金军队,还是宋军,都尝试过攻占燕京城,但没有任何一直军队能在城下坚持十日,最终都是气势汹汹的来,灰溜溜的走。

在城外,寒风呼啸,寒冷入骨,再顽强的军队都挡不住。

所以,滴水成冰的严寒是燕京留守和守军将官自认能坚守燕京城的最大依仗。

杨丛义投进城内的战书和警告,被东金留守官员当成了笑料。

于是,城外各营北伐将士在严寒中从早到晚忙碌着建造高台,城内留守府红炉熏香、靡音暖玉。

而燕京城内的普通百姓则完全置身事外,在这个寒冬,物资充足的他们宁愿闭门窝在家里,静等危机过去,等待暖春来临。

然而,燕京城破在即,覆巢之下,置身事外的豪绅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利益?

乱世之中,能保一条性命就已经殊为不易,若还有他想,那便只能是妄想。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