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河北之战
河北战场上,祖逖命祖济西去屯驻山麓,以防上党军出白陉掩袭自军之后,随即身将主力自朝歌北上,浩浩荡荡杀向荡阴而来。
别命卫策率军东出取内黄,据黄池。
粮秣物资自洛阳源源不断地运抵前线,因为整个河内郡和汲郡南部已下,乃可通过黄河以舟船运粮,自棘津附近入运河,仍屯枋头。今冬气候难得的暖和,黄河竟未封冻,大大减轻了华军的后勤压力。
且说祖逖围住了荡阴县,卫策进攻内黄县,两县守军都不过数千而已,在华军的猛攻之下,城壁很快就被打破,守将或降或逃。
祖逖攻破荡阴后,便即北指安阳,且派邵家军西去,再占林虑;卫策既下内黄,又东入顿丘郡,以期将羯赵布置在黄河中游的堡垒与其本部隔断。
战争开始了还不到半个月,张宾所谋划三道防线的最南方一道,已然支离残破。但这也是无法可想的事情,终究华军来得太快,来势太猛,羯赵方面虽有图上计划,其实还并没有来得及把南线真正架构起来。
好在蘷安得到襄国方面的急诏后,不敢稍有耽搁,即将上党、乐平两郡防守事务全都交给了支屈六,自率两万兵马,东出太行,以归河北。
上党军分为三路,蘷安率主力出滏口陉,随自涉县南下临漳——赵国仍称之为邺,晋方则为避司马邺讳而改名,华朝因之——一部由西夷中郎将王胜统领,出白陉,谋断华军后路;另一部由尹农统领,向北方绕出井陉。
因为太行诸陉实在太不好走啦,通过兵马越多,速度便愈迟缓,而石勒的诏命十万火急送至,蘷安又事先得到了张宾的提醒,实在不敢轻慢,这才被迫分道而行。
且说王胜出白陉后,便即直面祖济所设营垒。祖楚重此前冒进而败,遭到祖逖的申斥,几乎被枭首辕门,因此一门心思要杀敌建功,以赎前愆,乃当道而守,奋勇杀敌。王胜攻打一日,不能寸进,己军反倒伤亡颇重,只得暂且退入山中。
反正蘷将军吩咐过了,你就是去捡漏的,倘若敌方已有防备,没必要硬攻,免得白白伤损士卒。如今敌众我寡,咱们可实在是败不起了呀。
王胜因此伪败,却于山中设伏,以诱祖济来追。这若是换了半个月前的祖楚重,说不定就上当了,但此前既吃一堑,又岂能不长一智,用兵变得稳重一些啊?乃自归垒而不肯逐,王胜只得退回上党,复自滏口陉出,去追赶蘷安。
蘷安才到临漳,就听说荡阴失陷、安阳被围的消息。诸将都请求去救安阳,蘷安却不许;复请求放弃临漳而退守三台,蘷安仍旧不许。
他对诸将说:“天王及太傅传书,谋划得甚是妥当。今贼众我寡,若与之相争一城一地,我必无胜算,若唯退守,恐怕亦不能久持。乃当将守御事交与别军,我则游击策应,以觇贼薄弱处,力求一击奏功……”
如今国家在河北,就咱们这一支可以调用的机动兵力了,又怎么能够去跟华军打阵地战甚至于防守战呢?一旦咱们被咬住,华军留下一部监视,主力便可肆无忌惮地蹂躏各城,乃至于直取襄国啦!
于是在临漳歇兵三日,调集物资,随即潜经长乐而向内黄。卫策方下繁阳,闻报急忙西行救援,却被蘷安假意攻城,其实于城东设伏,杀了华军一个措手不及。卫策退兵十里,整军想要再战时,却传报羯军已释内黄之围,又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卫策被迫仍守内黄,而将战况传报给祖逖知道。祖逖见报不禁颔首,说:“此为应对之正法也,羯中有人啊。”
根据卫策的禀报,上党军总数在一万上下——估计还不是全部——倘若这么一支机动兵力在河北大平原上往来策应,必然使得祖军不敢分兵;而若不分兵以扩大战果,唯自一道北进,则通路狭窄,又易被羯军扰其粮道……
不过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由此可见,羯人所能够拿得出手来抵御华军的,也就这一支上党军了,若能重挫之,进路便可无忧;到时候哪怕祖逖绕过几座城池,直逼至襄国城下,危险系数也不算很大了吧。
因此祖逖继续围困安阳,却先不奋力攻打,而是分兵东取长乐县,然后在长乐、安阳附近,到处寻找上党军的踪迹,寻机摧破之。双方就这么着纠缠了小半个月,其间华军两次与上党军遭遇,勉强杀个平手,但不等各部齐聚合围,蘷安却又匆匆脱离接触,飘然逸去……
祖逖在河内战场上也是跟蘷安打过交道的,深知此将之能,非其他羯将可比,对此不禁慨叹道:“石勒之下,唯蘷安也,此人不除,赵终不亡啊!”
只得暂时不管蘷安,全力攻打安阳三日,将城池攻克,略加休整后,乃北驻临漳,以迫三台。
不过另一方面,蘷安却也不大好受。此际王胜、尹农等部尽皆赶来,上党军聚合,将近两万之众,但因为前一段时间反复机动,以避免被华军一口咬住,导致士卒普遍疲累,战斗力直线下滑。一旦华军攻克三台,复循漳水东进,便可以夺取整个魏郡,到时候上党军不可能再在魏郡内部机动啦,被迫要逃向漳水以北,可运作的空间将更被压缩……
蘷安不禁琢磨,我要不要干脆找个地方好好休整十天半月的,然后全力出击,以攻华军啊?对方尚不到我军两倍之数——因为有部分扫荡周边城池——只要指挥得法,将士用命,未必没有取胜的机会。而且只要打得够快,不等各部华军合围,便先摧破其半,这战局就还有转机。
但此举确实冒险,况且也不符合襄国方面预设的战略方针,我该不该这么办呢?
正在反复筹思,忽然部曲来报:“太傅奉诏监军,已至辕门了!”
张宾前一阵子一直在襄国辅佐石勒,调派各地兵马,层层设防,封堵华军。间中石勒问他:“在太傅看来,蘷将军是祖士稚的对手么?”
张宾回答道:“蘷将军国家上将,随陛下南北征战,勇而知机,且得军心,臣以为,其才实在裴、祖之上……”他当然不能直接跟石勒说打不过啦,未免太堕自家威风,但随即就话锋一转:
“奈何其部终寡,上党军未必适应平原作战,战马亦嫌少,且祖士稚有河南、河内为依托,粮秣不缺,必致士气大盛,恐怕蘷将军只能牵绊之,而不能挫败之。当此时也,唯出诡谋,或可得胜,然蘷将军于奇略并非所长啊,就中分寸,颇难把控……”
听张宾说到诡谋,石勒就问了:“则若以孔苌易蘷安,可乎?”
张宾摇头道:“孔将军擅长诡道,然过于轻脱,当此重任,不如蘷将军。”顿了一顿,便道:“不如臣南下监军,为蘷将军谋划。”
所以等到战略部署得差不多了,张孟孙便即持节而出,离开襄国,来至蘷安军中。
——————————
祖逖激战于河北之时,裴该在洛阳,也谋划趁机全取并州,到时候可以从侧翼策应祖士稚。
原计划命甄随率一旅进驻河内,寻机突破太行陉,同时刘央从太原东进,两道夹击的。可是计划尚未拟就,便传来了北方遇警的消息——拓跋诸部汇聚平城,似有南下侵扰的企图。
且说此前裴该遣使盛乐,封拜拓跋贺傉为代王,因为途远难至,拓跋方面抢先得着了消息。“女国使”祁氏乃召各部大人计议,说咱们要不要跟新的中原朝廷联手呢?
拓跋头自然是力主其议的,但却遭到了很多部族首领的反对。主要是此前郁律南下大败,丢了整整二十万牛羊,导致各部饥馁,这一个冬天过得是艰难无比。原指望趁着石虎南侵的机会,派几个依附部族去占占便宜,打打草谷,主力则东进以援宇文,以抢掠慕容部,谁想所得甚少,完全入不敷出。
南下的多是铁弗等依附部族,原本郁律攻赵之时,征兵征粮就少得其力,所以受灾不深,没有多少奋战求活的动力,所以拖拖拉拉的,且一听说续咸以上党降晋,便即主动退回。各部大人原想着逼迫这些依附部族吐出些战利品来,分润一二,但人家基本上毫无所得,你想榨也没有借口啊。
至于东行之军,被刘琨遣温峤说退,收了宇文部的贡奉却不给办事儿,这就已经使拓跋、宇文间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裂隙啦。宇文部这几年受慕容部压逼,本来就势弱力蹙,拿不出多少东西来,半数以上都是空头承诺,希望贵部去慕容那儿抢夺……而既然贵部稍战即退了,那除了先期贡奉的一点儿牛羊物资外,别想让我们再多出一个大子儿!
本来所得就不多,偏偏事后祁氏拿走了大头,光留下点儿残渣给别部,根本都不够塞牙缝儿的。
基于拓跋的游牧部族联合体属性,其架构是以盛乐的单于廷为核心,逐渐向外层辐射,有若一圆。圆心部分,自然是拓跋本部,即力微的子孙,最显贵者为猗迤(祁氏之夫)后人;边缘部分,则是铁弗、降胡等依附部族。
其实数量最大的,还是圆心与边缘之间,很多部族归附已久,早已融入了这个联合体大家庭,也以拓跋自居了——虽然品类繁杂,很多从根子上就不算是东胡—鲜卑种。这些部族因为郁律战败,和其后的拓跋内乱,受到损失最大,偏偏去冬又没能得着什么实利,则再不出去抢一票,那估计就只能各部相残,才有望苟活下去啦!
由此各部大人纷纷表示,我等本从晋朔,先单于是受晋廷之封,怎么能够一转眼就改从了华呢?还不如趁着华使未到之时,先全力南下新兴、太原,抢夺些人口、土地、物资,然后再坐下来跟华人谈条件为好啊。
祁氏尚在犹疑——她根本上缺乏先代猗卢、郁律等人的进取心,只求维持现状——然而突然间,得着密报,说郁律尚有二子藏匿在贺兰部中。祁氏大惊,急忙遣人去向贺兰蔼头讨要,蔼头老实回复,说一子已为裴氏接走,一子我交给了拓跋头……
拓跋头谄事祁氏,又擅长跟中原人打交道,这段时间是风光无限啊,自然引发了各部大人的嫉恨,就此挖掘其隐秘,把郁律二子的事儿趁着这个接骨眼儿上,给揭了出来。
祁氏勃然大怒,便唤拓跋头来责问,拓跋头跪地敷衍道:“小人本欲取二子来,奉献给么敦,奈何已先被晋人取去了翳槐,小人唯得什翼犍,因此恐么敦震怒责罚,不敢遽献……本欲先向晋人索得翳槐,一并献上,实在不是刻意要欺瞒么敦啊!小人忠诚于么敦,绝无异心,还望么敦宽恕……”
当即命人将拓跋什翼犍抱来,不过是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罢了。祁氏欲杀什翼犍,其末子纥那劝说道:“左右不过一个奶娃儿,懂得什么?即便长成,也不可能威胁到阿哥的单于之位。孩儿正好无子,么敦不如将此儿交予我做假子吧。”
祁氏训诫他道:“我还望百年之后,汝能辅佐汝阿哥,使这一系永坐单于之位,又岂能如此天真?向使郁律杀汝兄弟,又何能有今日啊?以此类推,岂可不预加防范?”
纥那撇嘴道:“大哥(普修)为苍天收去,郁律因此继任单于,两家无仇,何故要杀我兄弟?倒是么敦既杀郁律,复杀其子,仇怨因此而深,翳槐见在中原,将来多半会回来报仇,么敦不担心在外之孤,反害怕掌中之婴不成么?”
祁氏怒斥道:“在外之孤也要杀,掌中之婴亦留他不得!”还是下令把什翼犍抱出帐外,给活活地摔死了。
不数日,华使抵达盛乐宣命,祁氏加以盛情款待,遂于宴间,问起了拓跋翳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