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西汉女人

第四十八章 宝马殉情

第四十八章

宝马殉情

在岸边等候项羽的那个男人是乌江亭长!

项羽来到乌江岸边,乌江亭长仰慕项羽的英雄气慨,专门找来船只,停靠在岸边等候项羽过江。他对项羽说:“江东地方虽小,但是也纵横几千里,有数十万民众足够您称王。希望大王能赶快渡江。现在这里只有我一条渡船,即使汉军来到江边,也没有船渡江。”

项羽听了很感动,他想: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项羽。我项羽起义,八千家乡子弟与我一同离开江东,纵横天下。我风光时,家乡人民为我骄傲;我失势时,家乡人民还惦记着我、帮助我。我项羽感到很欣慰、很知足。项羽原本是想过江的,现在,项羽改变了主意。

项羽笑着对乌江亭长说:“上天要我灭亡,我渡江又能怎么样呢?何况当初我和八千子弟兵东渡乌江,向西进军,现在却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回来,即使父老乡亲可怜我,让我在江东称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父老乡亲呢?即使父老乡亲不说什么,我项羽难道心里没有愧意吗?”

乌江亭长说:“打仗没有不死人的,男儿血染沙场,是一种豪气,是家乡人民的骄傲!战争肯定有输赢,赢了,我们高兴,我们自豪!输了,我们吸取教训,擦干血迹,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没有什么了不起?家乡人民欢迎您回归故里,养精蓄锐,从头再来。我听说您战败,我天天在这江边等着您归来,已有半个多月了。我对自己说,我活一天,就在这里等一天。家乡人民嘱咐我,一定带楚王回江东!我们既然有第一次八千子弟过江东,我们就有第二次八千子弟兵过江东,我们就有第三次八千子弟兵过江东……我们誓将革命进行到底,不获全胜,决不罢休!过去,我们楚国,只有三户,也能灭亡秦国;今天,我们楚国远远不止三户。你既能灭亡秦国,也能打败汉军!西楚霸王,上船回家吧!家乡人民天天都在盼望您回家!”

项羽热泪盈眶!

夜幕降临了,汉军包围了乌江浦,将项羽及他的二十八名骑兵包围在江边!

汉军虽有千军万马,却没有一人敢冲到江边与项羽厮杀!

韩信也赶过来了!

三军统帅的韩信,望着江边的项羽,却不敢露面!

韩信害怕项羽放箭!

韩信知道,当年刘邦在广武涧与项羽对峙时,躲在壁垒中,从缝隙处窥私项羽,被项羽一箭射中胸口,由此卧床好几个月!

骑兵统领灌婴过来了!

灌婴再不敢站在高处得意扬扬地朝项羽喊话!

灌婴害怕项羽手中的那支神戟,要是项羽再次抛掷铁戟刺他,难保如上一次那么幸运!

周勃也赶过来了!

周勃知道项羽的厉害!

周勃上一次与项羽交手,差一点丢了性命,这次也就只敢远远地躲在暗处,窥伺项羽!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是伟人*的诗句,写井冈山的军事斗争的艰险,用这两句诗来形容此时项羽的险恶处境,也十分恰当!

项羽望着不断涌来的汉军,对他身边的二十几名骑兵说:“把马缰绳拴好,放心睡觉吧!”

这个时候,有谁能睡得着呢?

项羽就无法入睡!

项羽想起了虞姬!

虞姬尽管只是他的一名歌姬,就是这位歌姬,就是这位歌姬陪他走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历程!

项羽知道,虞姬一定到了天庭!项羽此时担心虞姬一人在天庭孤独、寂寞!

项羽想到天庭陪他的虞姬!

项羽站起来,走到乌骓前,从行囊中取出一个包袱,包袱里裹着的是虞姬的头颅!

项羽回到原处坐下,放好包袱,低下头颅,不住的亲吻包袱!

项羽也怀念他的叔父项梁!

项羽是叔父项梁养大的。从小叔父教他做人,长大了,叔父带他一起起兵反秦,没有想到叔父在定陶与章邯作战,战死了!要是叔父还健在,他项羽不会有如此下场!

项羽睡不着,思绪乱得很,想东想西!

最后项羽反省自己:为什么就被刘邦打败了呢?

项羽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问题!

刘邦不是他的对手!

他项羽从来也没有把刘邦当作对手!刘邦那一套偷鸡摸狗的勾当,他项羽十分不屑!可是自己却被刘邦打败了!

项羽想:他不是不会指挥作战,不是不会打仗!

在巨鹿,与章邯作战,自己只有几万楚兵,杀得章邯几十万秦军片甲不留!

在彭城,自己仅有三万骑兵,杀得刘邦五十六万大军落花流水,鬼哭狼嚎!

在荥阳,几次三番将刘邦困死在城里,却不知什么原因,让刘邦逃之夭夭!

项羽认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天意,天要灭楚,我有何为!我能何为!

最后项羽有点怀疑天意!

项羽反问自己:难道天意真的不在我这边吗?那天意又为何助我灭了秦人的天下?

项羽终究想不明白这些问题,稀里糊涂地睡着了!

韩信的中军帐里还亮着灯!

韩信凑在灯下,琢磨地图,琢磨几十万汉军追击项羽几天,还是被项羽突出重围,逃脱了!

现在,将项羽围堵在江边,要是项羽趁夜色逃到对岸,那就前功尽弃!

韩信在琢磨用什么办法阻止项羽渡江!一旦项羽渡江,又用什么办法围堵他?

周勃进来来!

韩信望着周勃,很吃惊!

周勃没有理会韩信的表情,质问说:“现在把项羽围堵在江边,正是捉拿项羽的好机会,为什么不行动呢?”

韩信讥笑说:“你懂什么?现在夜幕降临,围攻项羽,正中项羽圈套。项羽趁夜色掩护,杀入军营,谁能抵抗?白天,我们无法抵抗,我们看得见项羽往哪儿跑?晚上,抵抗不了,他去了哪儿,我们也无法知道?这等于白白地放项羽走!”

周勃哑巴了,过了一阵,小心问:“要是项羽趁夜色掩护,逃到江东,我们怎么办?”

韩信自信地说:“项羽不会过江东!”

周勃问:“你怎么知道项羽不会过江东呢?”

韩信反问道:“我怎么知道项羽不会过江东?项羽性格高傲,有万夫不挡之勇。项羽此时一人过江东,虽然捡了条性命,但丢了尊严。项羽这种人宁可要尊严,也不珍惜生命!”

周勃望着韩信,愕然!

韩信仍然低着头研究他的地图,当周勃不存在!

周勃站了一会,知趣地走了!

周勃走后,韩信不自信了!

韩信连忙叫来一个部属,吩咐这个部属立即带人搜集船只。

韩信想:万一项羽过江东了,自己得准备过江东!

乌骓仰天长啸,惊醒了项羽!

项羽微微睁开双眼,东方发白,天快要亮了!

项羽感激乌骓的提醒,用手抚摸乌骓的头颅!

项羽心酸!

项羽感叹:骓不逝兮奈若何!

项羽把脸贴在乌骓的脸上,乌骓像淑女一样,恬静、文弱、眼里饱含泪花!

项羽叫来亭长,对亭长说:“我把这匹马送给你了!”并给亭长一个包袱,对亭长说:“这包袱里包的是虞姬的头颅,到了江东,烦你找个好地方将虞姬安葬好!”

亭长接过包袱,背上,牵着乌骓向江边走去!

项羽恋恋不舍!

项羽走到亭长身边,拉着亭长的手,泪洒战袍!

项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对乌江亭长说:“我感谢家乡人民的深情和宽容,家乡人民对我的厚恩,我无以为报。我没有资格也没有脸面说很多不能兑现的感激话!我知道您是一位忠厚的长者,您是家乡人民的缩影!我们楚国有无数个如您这样的忠厚长者,这匹马,跟我五年了,他纵横疆场,所向无敌,曾一日行千里,是我的宝贝。我把它当作礼物送给您,表示对您、对家乡人民的一种报恩!”亭长牵过马,抚摸着马头。这马也通人性,在这生死离别的时候,它眼角都是泪水。亭长不忍见到马与它的主人生死离别,将马牵上船,将船划向对岸。

船缓缓驶向江心,骓双眼饱含热泪!

项羽离开江边,走向疆场!

船驶过了江心,骓不安起来,用右前蹄使劲刨刮着船底!

项羽离开江边,远远地凝视着他的乌骓!

船向岸边驶去,乌骓暴躁起来,它不停地弯曲着脖子嘶鸣!

项羽命令骑兵下马步行,用短兵器迎战。

骓不断地嘶鸣,亭长悲伤地说:“骓啊骓!霸王走了,离开了你!你忧伤,你不安!我懂你的心!”

乌骓高声长鸣,这一声长鸣,让亭长不安,让亭长忧伤!这一声长鸣撕碎了亭长的心!亭长说:“乌骓啊乌骓,不要再叫了C不好?你难受,我也难受!你这一声长鸣,让我更难受!”

乌骓又是一声长鸣!这一声长鸣,让乌江水翻滚,让乌江水怒吼!这一声长鸣,让苍天失色,让苍天失语!这一声长鸣,更让亭长不能自持,让亭长放声大哭!

亭长不忍心再向东岸划去,亭长掉转船头面向西岸,面向项羽离去的方向!

乌骓对着项羽离去的方向,连续三声长鸣,跳入了乌江!

……

乌江的水啊向东流

霸王的马啊向西游

亭长的船啊颤悠悠

流水一去不复返

乌骓一去不回头

小船无人空自流

乌骓跳入长江,人们再没有发现他的行踪!于是有了很多传说!

乌骓,是匹野马!

因为一身乌黑,习惯称之为“乌骓”!

据说“乌骓”当初被捉到时,野性难驯,许多人都想骑它,就是骑得上的也顿时被它摔下来。强壮好胜的项羽听说后,便想一试。

项羽驯马有术,一骑上“乌骓”,就扬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过一山。这马非但没把他摔下,反倒累得汗流如注,身疲力竭了。

项羽不慌不忙骑在马上,忽然用手紧抱住一树干,满想一下把马压制得动弹不得,谁知“乌骓”也不甘示弱,拼死挣扎,结果那树连根都离开了山土,“乌骓”总算被项羽的“ 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愿地供项羽驱使了一生。它奔跑起来相当迅速。

有了这匹马, 项羽 巨鹿之战,九战九捷, 以少胜多;力战六十多员秦将,项羽枪未点地,马未倒退半步,项羽身经百战,无有败绩。

数年以来,乌骓所向无敌,尝一日行千里。可叹乌骓宝马随项王死在垓下大战中,当时项羽下令小卒牵马渡江。那 马咆哮跳跃,回顾项羽,恋恋不欲上船,项羽见马留连不舍,遂涕泣不能言。众军士揽辔牵马上船,那马长嘶数声,望大江波心一跃,不知所往。

后来着名的大文豪 郭沫若先生还专门写了一首七律 无题诗来歌颂乌骓马:“传闻有马号乌骓,负箭满身犹急驰,慷慨项王拖首后,不知遗革裹谁尸?”

后世还流传出美丽的传说!

安徽马鞍山也是由此传说而得地名。

传楚汉战争时,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败退至和县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刎而亡。

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而得名,有“江东第一山”的美誉。

天亮了,韩信站在高处,只见项羽和他手下的二十几名骑兵还在江边,没有过江,韩信十分得意!

韩信得意地说:“项羽,看我怎么收拾你!”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乌江自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