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故事开始的那个夏天
在一个偏远山区,在两座大山的中间,有一条河谷,谷底有一条杏。远远望去,那是一个云雾缭绕、青山绿水的好地方。但是,环境虽好,人却很穷,因为山路崎岖,交通不发达。
由于河水常年的冲刷,河谷两边的山都比较陡峭。
因此,人们是不能住在河边的,只能住在半山腰,当然路随人走,也是修在半山腰的。可以说山里的人,都是靠山吃山。
这条河谷,就是当地人常说的老虎沟。听当地的老人说,在过去曾有老虎出没,所以老虎沟就是这样来的。
在这条河谷的两边散落着几个村寨,当地政府称这个地方为虎沟村。
在这条河谷的中段,有一处地势比较缓和的山坡,有一个村寨。这个村寨在整条沟算是比较大的寨子了。
我们故事的主角张德权,就是这个村寨土生土长的人。同时,我们的故事,也将从这里开始。
………
早上,张德权吃过早饭,就出门了。今天是高考成绩发榜的日子,他也得去看看。尽管至从高考结束后,他就清楚自己的高考成绩,肯定不会很好。可是,不管怎么样,也得去看看吧。
走了两个小时的路,后又坐了一个小时的车。
最后,张德权总算是到了,他之前就读的县立高中学校了。很快,张德权就从班主任那里,拿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单。尽管在来的路上,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最终的高考成绩,还是让他非常意外。
张德权由于高考发挥失常,他高考落榜了。
由于他们是填高考志愿在前,高考考试在后。像他这种考试,发挥失常,就只能当落榜生了。
“张德权,你考得怎么样?”这时,张德权读书时的好哥们吴金民,向他这边走来。吴金民是张德权三年高中生活中,最要好的朋友。他们俩同班同桌,一起渡过了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
“你哥们,成落榜生了,离我报考的志愿,还有好大的差距呢?”张德权无奈地说。“你呢?考得怎么样?”
吴金民把高考成绩单递给张德权:“你自己看吧!哥们,我也是落榜生。”
“给我看看,你究竟还差多少分呀。”吴金民拿过张德权的高考成绩单。“还差20分呀,看来真的是没希望了。”
他们俩人,在学校里,待了一会,就出了校门。
“哥们,要不去我家坐坐。”吴金民跟张德权说。吴金民应该算是一个官二代,因为吴金民的爸妈,都是在县城的事业单位上班。不管怎么样,不管官大官小,也是官嘛。
“不去了吧!”张德权有气无力地说。
“这怎么行呢,今天你一定要去。以后不在一起上学了,在一起玩的时间,也就更少了。我们得珍惜呀。”吴金民拉着张德权的胳膊,就往家里走。
很快,俩人就来到了吴金民家。
“哥们,今年没考上,你还打算复读吗?”吴金民问张德权。
“我可能不回去复读了,因为我家人还有弟弟妹妹,还要上学呢。”张德权说。
“那你有什么打算呢?”吴金民接问。吴金民顺手给张德权拿了一些水果和小吃。
“我还没有过呢,目前暂时还不清楚。”张德权磕着瓜子,一脸茫然地说。
“哥们,以后不管你在哪里,我在哪里。我们的联系,可不能断啊!我们哥们情义更不能断,知道吗?”吴金民叮嘱着说。
哥俩聊了好一阵子,张德权看时间,也不早了,就起身准备回家了。
“你往哪里走呢。”吴金民很想把张德权留在家里,住一个晚上的。他们心里都很清楚,他们以后见面的机会,不可能像读书上学的时候,那么频繁了。以后大家都要各奔东西,各自忙着自己的生活了。
“哥们,我们今天一起吃次饭吧,我请客。吃完饭,你再回去。”吴金民伤感地说。
“哥们,不要难过。我们以后见面的机会,多着呢。”张德权安慰着吴金民。
接着哥们俩,走出吴金民家的居民楼,找了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饭店,两人一起吃了一顿饭。
“哥们,我家里的电话号码,还有我的手机号码,你都还记得吧。”吴金民不放心地问。
“记得,这些我是专门记在一本子上的。”
“那要记得,经常联系啊。”
俩人吃完饭后,吴金民把张德权送到了汽车站。然后俩哥依依道别。
张德权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当张德权进屋的时候,张德权的老爸,正在跟到他家串门的张大爷聊天呢。
“德权,考上没?”张大爷关切地问道。
“没考上,我叫他把专科栏的志愿也填报上,他不听!”张德权的父亲,拿过张德权的高考成绩单,看了之后,恨铁不成钢地抱怨道。
“没考上,没事的。人只要有能力,只要是块金子,总会发光的。如果不是那块料,书读得再多,也没用。”张大爷安慰着张德权说。
“说来也是啊,德权,以前在我们村里读小学,在我们镇上的初中,学习成绩算是可以的。但是,这只是在小地方比。上了高中,就是跟整个县的人比,考大学就是跟全省的人比。我们小地方的人,怎么能跟大地方、大城市的人比呢。”其实,张德权的父亲,心里也是挺愧疚的。愧疚自己没能力,不能给儿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之前,他去开家长会的时候,曾问过张德权的班主任老师,张德权的学习成绩怎么样。老师的答案是:张德权的基础太差了,要考上好大学很难。
因为你只是考上了高中,但是跟你一起考上的人,也有很多。大家一比较,你肯定就没有,读初中读小学的时候,那么崭露头角,那么拔尖了。
此时的张德权,心里也是痛苦的,因为他本以为自己是可以考上的。他也没有想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备考,居然会是这样的结果。
…………
有一天,张德权的父亲对他说:“儿子,要不你再去复读一年,明年再考。”
听到父亲的话,张德权的脑袋,立马就晕了,又开始头痛了。
还要去复读呀,这可怎么办,再说了复读一年也提不了多少分,特别是语数外,提分很难的。再说他的学习基础,也不太好。
还有就是每天都在复习,看书、做题、再看书、再做题,想着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又开始头痛了。
“我不想去复读了。”张德权回答道。他是家里的长子,家里本来就不算富裕,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都还在上学。他也想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那你想去干吗?”张德权的父亲平静地说。
“我想自己到外面去闯一闯。”张德权低声地说。其实他父亲心里也清楚,即使他逼儿子去复读,儿子也是不会去的。儿子随他,认定的事情,认死理,绝不放弃。也许,就是这样的性格,让后来的张德权,有了后来的故事。
“我想去沿海地区,发展发展!”其实,张德权不去复读还有一个原因,他以有听吴金民说过,可以自考大学文凭,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国家也是承认学历的。
“要不我给你小树哥打个电话,你就去他那里打工。”张德权的父亲,想了想,只能这样办了。
“行,没问题。”张德权爽快地说。
“哎!那你就自己出去闯吧!说不定还能闯出点什么名堂来。”张德权的父亲心里清楚,即使儿子考上大学了,家里要拿出那么多费用,也是有困难的。不是说筹不齐,而是有难度。
在家里玩了半个月之后,张德权就准备出发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张德权的母亲,拿着给他收拾好的行李,把儿子送到村头的山边,远远地目送着儿子。
她知道这是儿子生平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第一次去那么长的时间。尽管说男儿志在四方,不在锅碗瓢盆,可是当真的发生了,才知道有多么不舍。
张德权的父亲一直把他送到县城的汽车站。他要去小树哥那里,坐汽车只是开始。由于他们那个县比较偏僻,并没有通火车,更没有机场什么的。他需要先坐半天的汽车,然后再换坐火车。
由于夏天比较热,所以父子俩很早就出发了。父子俩一路上都没有怎么说话,一是心里坎坷,二是不知说什么。特别是张德权,他不知道自己现在的选择,将来会不会后悔。
不知不觉间,父子俩就到了县城汽车站。此时,这个小县城,在张德权眼里,是他见到的最美的风景。
在上高中之前,他几乎没有到过县城。所以在读高中后,每当没课的时候,他总是喜欢出去逛街,有时候是跟同学一起去,有时候是一个人。
小时候能够去镇上的集市赶一次集,就像过年的感觉,特别高兴,说不出的高兴。的确,他一年能到镇上的次数,与农村人过节的次数,是差不多的。
“儿子,我给你买了一些东西,你路上吃,到了小树哥那里记得给家里来个电话,你二狗哥家的电话号码收好了。”
当时,他们村里只有张二狗家有一个座机电话,乡下人根本就没有用手机的习惯。
在外面打工的人,往家里打电话都是打到他家去,然后张二狗就会在他家的院子里,大声地喊话:“某某某,你家谁又来电话了呢,你赶快来接吧!”
要么就是外面打工的人,先打个电话过来约好时间,张二狗就提前通知他的家人,到了什么时间,事先到他家里等着,到了约定的时间,在外面打工的人,就会再打过来。
“还有你到了,你小树哥会来接你的,我已经跟他说好了。到了小树哥那里,要听小树哥的话,有什么事多跟他商量。他在外面的时间比你久,比你也懂得多。”父亲的声音里,能够听出几分不舍,也能听出几分担心。
“就这样吧,记得好好照顾自己,没什么事我就先回去了。”说完,父亲就走了。留下张德权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原地。
不久,汽车就出发了,带着张德权出发了。一路上张德权看着车窗外的风景,是那么的陌生,又是那么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