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大散关之战(1)
杨嗣昌出任兵马大都督,统领剿灭流寇的事宜,以及总督和总兵官成为军事战斗决策者的塘报很快抵达蓟辽督师府。
其实在这之前,吴宗睿已经通过情报司,获取了相关的消息,熊文灿被押解到京城受审,以及杨嗣昌出任兵马大都督这件事情,吴宗睿没有感觉到奇怪,但是对于总督和总兵官成为军事决策者的圣旨,感觉到好奇。
穿越的吴宗睿很清楚,原来的历史上,洪承畴的确提及这样的奏折,皇上也准奏了,不过那是洪承畴出任蓟辽督师的时候,针对宁远和锦州城内巡抚、镇守、监军以及兵备悉数都存在同一个城池中,后金鞑子进攻辽东,辽东各重镇岌岌可危的情况之下提出来的,洪承畴的本意是集中辽东的权力在自己的手上。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蓟辽督师是吴宗睿,洪承畴是三边总督,皇上和朝廷已经难以真正的掌控登莱之地和辽东,且湖广和南直隶等地的总兵,有拥兵自重的迹象,皇上在如此的情况之下,依旧让总督和总兵官成为军事上面的最终决策者,难道没有考虑过后果吗。
大明自开国以来,就严格限制了武官的权力,推行文官治国,武官的地位永远在文官之下,而且皇帝也不会完全相信文官,在军中配备了监军,由太监出任,到了明朝中叶,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武将在文官面前压根抬不起头来,天启年间和崇祯年间,甚至出现了巡按御史鞭打总兵和副总兵的情况,最为恶劣的就是蓟辽督师袁崇焕,领兵部尚书衔,正二品的品阶,居然手持尚方宝剑宝剑,未经请旨,斩杀了正一品的右都督、皮岛总兵毛文龙,让诸多的武将人人自危。
这种限制武将权力的做法,明朝初叶效果还不错,毕竟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朱棣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皇帝,能够很好的掌控军队,而且和平时期,军队的重要作用难以凸显出来,所以很多的矛盾都掩盖了,不过到了明朝末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边关不稳定,后金不断蚕食领土,这种限制武将的权力、让文官和监军领兵作战的模式,弊端完全展现出来。
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大凌河之战的惨败,都有监军和文官瞎指挥的原因存在。
眼看着大厦将倾,朱由检居然赋予武将权力,也不知道大明王朝是不是能够承受。
廖文儒进入厢房的时候,吴宗睿正在仔细看着桌案上面的地图。
这是一张中原各省的地图,上面有诸多的标记,都是吴宗睿划出来的。
廖文儒已经习惯吴宗睿这样的做法,这是吴宗睿在分析中原的局势。
“文儒,杨嗣昌出任兵马大都督,统领剿灭流寇的战斗,你认为战局会如何进展,杨嗣昌会从什么地方着手。”
吴宗睿的问题很直接,廖文儒略微的思索,看着地图开口了。
“大人,李自成占据了汉中,攻陷了凤翔府城,其实力在所有流寇之中是最为强悍的,杨嗣昌出任兵马大都督,第一个对付的应该是李自成,只要杨嗣昌领兵打败了李自成,其余各路流寇就不可能那么嚣张了。”
吴宗睿微微点头,多年的磨砺,廖文儒的眼光已经大为开阔。
“说的不错,这些日子我整理了有关流寇的情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以及高应登,在众多流寇之中,实力最强,其中又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二人为首,他们麾下的兵力都超过了二十万,其余还有改世王许可变,左金王贺锦,混十万马进忠,满天星张大受,楔子块拓养坤,兴世王王国宁,整齐王张潘子等等,至于那些不知名的流寇,或者说是土匪,比比皆是。”
“如此情况之下,杨嗣昌想要遏制嚣张的流寇,难度巨大。”
“擒贼擒王,杨嗣昌最好的办法,是集中力量,首先对付李自成,闯王李自成是流寇名义上的首领,一旦打败了李自成,对于其他的流寇,会形成巨大的震慑,而且从实战的角度来说,杨嗣昌选择进攻李自成,也是最为现实的。”
吴宗睿说到这里,用手指了指桌案上面的地图。
“张献忠、罗汝才和高应登等流寇,都号称占据了多少的地盘,但他们的本质还是流动的,李自成不一样了,其据点就在汉中,而且还在汉中收取赋税,李自成攻陷了凤翔府城之后,调集了部分的兵力固守凤翔府城,且牢牢的控制了扶风和武功等地,明显就是准备拒敌于千里之外。”
“如此情况下,杨嗣昌领兵进攻李自成,可以直接对准目标。”
廖文儒感觉到奇怪,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大人,属下听您说过,李自成选择在汉中立足,这样的选择是很不错的,若是各路流寇都这样做,那中原就真的危险了。”
吴宗睿再次的点头。
“不错,我是说过,但也要看形势如何的变化。”
“李自成选择在汉中立足,其势力逐渐的朝着凤翔府城的方向渗透,一步一步的扩大地盘,这样的做法的确很不错,也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他一直选择流动作战,就没有根基,十年二十年过去,依旧是浮萍,成不了大器。”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李自成需要审时度势。”
“从根本上来说,李自成还不具备和朝廷抗衡的实力,一旦朝廷下定决心,集中兵力围剿,李自成根本无法抵御,所以当朝廷集中重兵围剿的时候,李自成最佳的选择就是撤离,保存自身的实力,同时联络其他各路的同仁,大家一同发力,将中原彻底搅乱。”
“如果李自成这样做,那么杨嗣昌必将陷入到抓狂的境地。”
“杨嗣昌的手中没有那么多的兵力,按下葫芦浮起瓢,他领兵进攻任何一路的流寇,都会有其他各路的流寇接应,一旦中原重要的城池遭遇到进攻,杨嗣昌不得不领兵驰援,如此情况之下,不要说剿灭流寇,其麾下的军士都要累死。”
廖文儒明白了一些,但没有完全清楚。
“大人,若是杨嗣昌采取攻其一路、不计其余的做法,也不错啊,就是说不管李自成往哪个方向撤离,都紧追不舍,也不管其他各路流寇有什么动作,都不予理睬,而且杨嗣昌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就是命令各镇的大军,固守城池,不管流寇如何的挑衅,都不要主动发起进攻。。。”
廖文儒的分析变得精辟,吴宗睿的脸上禁不住露出笑容。
“文儒,说的很好,杨嗣昌若是采用这等的战术,短时间之内,的确能够取得不错的战绩,但杨嗣昌无法真正的剿灭流寇,不仅仅是杨嗣昌,就算是朱由检御驾亲征,也不可能彻底剿灭流寇。”
“这里面的原因你清楚,我不多说,就说大明各镇军队的战斗力,令人不敢恭维,且朝廷拿不出来足够的钱粮,谁愿意去卖命啊。”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存在,就说杨嗣昌拼死的追击李自成的时候,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从后面驰援,联合起来围攻杨嗣昌及其麾下的大军,这样的情况之下,不仅仅是中原的局势更加的混乱,杨嗣昌也危险了。”
说到这里,吴宗睿站起身来,走到了廖文儒的面前,伸手重重的拍拍廖文儒的肩膀。
“文儒,刚刚我们分析的情况,不大可能出现,李自成绝不会想着撤离,吴襄率领两万辽东边军驰援,被李自成打败,这个时候,李自成正是信心高涨,他恨不得再次打败朝廷大军,遇见这等的机会,岂会轻易撤离啊。”
“李自成派遣重兵占据扶风和武功等地,就表明了态度。”
“杨嗣昌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所以他会不遗余力的发起对李自成的进攻,依照我的分析,这一场激烈的对撞,很有可能发生在大散关或者是凤县。”
廖文儒瞬间瞪大了眼睛,不由自主的看向了桌案上面的地图。
“大人,属下不明白,李自成为什么不死守扶风或者武功等地,抵御明军的进攻。”
吴宗睿脸上带着微笑的神情,再次开口。
“很简单,李自成的实力不够,他的麾下虽然号称三十万大军,可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不多,他麾下大部分所谓的军士,就是流民,没有厮杀的能力,没有作战的技巧,更没有一往无前的气势,依靠这些人来死守扶风和武功等地,那是天大的笑话。”
“至于说凤翔府城,我认为李自成也不会固守,他占领凤翔府城的时间不长,尚未融入其中,如果其麾下的大军在凤翔府城,遭遇朝廷大军进攻的时候,不管是出击,还是固守,都困难重重。”
“汉中的情况不一样,李自成熟悉汉中的一切,内心已经将汉中视作自己的领地,他一定会做出拒敌于千里之外的决定,或者在大散关,或者在凤县,死死的抵御朝廷大军。”
“我觉得,李自成的选择不错,就是实力偏弱,打不过朝廷派遣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