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欧皇崛起

第2013章 培养消费习惯和学校商店

实际上,马林希望铸造更多的铜币,来应付国内的需要。因为他把国内的农庄全面改革成了雇佣制度,农奴们成了领薪水的雇工,他们手里的闲钱也就多了起来。只是,从半奴隶的身份被解放出来后,农民们还没有培养出消费的习惯而已。等到他们消费习惯养成,北海国的商业贸易将会迎来爆炸式的发展,铜币的需求也会变得极大。

这一点,上辈子的马林有过亲身的体会。改开40年,最初的20年,虽然经济发展了,人们也渐渐有了钱,可大部分人过惯了勤俭节约的苦日子,有钱也不花,只会存银行。直到进入21世纪,新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大家才开始越来越习惯了消费,甚至超前消费。然后,整个国家的市场都被刺激得开始腾飞。而货币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还好有了电子支付手段,不然钞票都会短缺。

同样地,现在的北海国,在马林进行了农庄改革,给农奴支付2芬尼每天的薪水后,北海国的农业庄园,实际上已经成了资本化的雇工农庄。下一步,就是马林鼓励这些有了钱的农民去镇上消费采购了。

只不过,因为目前北海国的农业高产的机密需要保密。所以,马林暂时没有取消农民们农奴的身份,一样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不准他们离开家乡。出远门什么的,需要官方通行证。但在他们的家乡的城镇范围内,农民们的生存保障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比如,农民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了法律的严格保护,贵族们不能在随意处置农奴,需要经过法庭审判。同时,马林已经在着手安排在每个镇子上建立医院,以保障人们的健康。

经过这些改革,北海国的民众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而马林在北海国的声望,已经仅次于上帝和圣徒等宗教神祗了。当然,平时马林也让泰勒主教的徒子徒孙们帮忙洗脑民众,为霍夫曼家族唱赞歌,也是有很大贡献的。特别是对新纳入管辖的8个诸侯国,泰勒主教的忽悠派的徒子徒孙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快安定了当地的民心。

当然了,这和马林将新征服地区的大小贵族统统都迁徙到不莱梅省的做法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地区造反作乱,必定有头领。而在这个年代,大小贵族们是天然的各地的头领任务。把他们都迁徙集中,就很方便管制和镇压了。这和汉武帝将全国豪强都迁徙到茂陵的行为如出一辙——各地豪强都被集中管制了,谁敢带头造反?

所以,马林这一手模仿自汉朝的集中豪强贵族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地方上的安宁。

那些豪强,离开了老巢,就像平阳的老虎,浅滩的游龙,都抖不起来了,也就没啥威胁了。西汉王朝建立了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五大帝陵,聚集了天下豪富,既刺激了长安的商业繁荣,也给地方带来了安宁。所以,西汉时期,地方豪强作乱基本是没有的。都特么被软禁在五陵了,就在皇帝眼皮底下,谁敢作死?

倒是东汉,没好好执行迁徙豪强至帝陵的政策,让地方豪强发展起来,还修了堡坞这样的类似城堡的防御性建筑,令豪强在各地扎根成长起来。然后,到了东汉末年,这些地方豪强趁着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的机会,趁机崛起,把天下打得稀巴烂。

若是东汉继续执行西汉迁徙天下豪强至帝陵的政策,那些豪强都被集中管制了,谁敢在地方作威作福?不对,他们人都被迁徙了,肯定没法在家乡作威作福了,老百姓也不会受到欺压了……也不会逼得老百姓发动黄巾起义……

马林其实也很想模仿西汉的这个政策,但坑爹的是,欧洲基督教国家,皇帝是没有陵墓的。国王们,也只是埋葬在首都大教堂的墓园里,最多墓区高档豪华点。难不成,你要迁徙天下豪强去首都大教堂居住?没空间啊……

所以,马林也只能依靠最初征服的机会,将被征服地区的贵族,一股脑儿塞到不莱梅省去。然后,安排北海国的官员和警察,接管新地区。同时,还安排泰勒主教的忽悠派弟子们去帮忙安抚民众。

但是,这种办法,也只能保证最初几十年的安定。时间久了,各地还是会有新的豪强崛起的。所以,马林一直在犹豫——是要学习西汉的迁徙豪强去帝陵的政策,还是加强司法建设?

思考了很多天后,马林还是决定加强司法建设。因为,强行迁徙豪强去一个地方,对地方上经济的伤害太大了。豪强之所以是豪强,肯定掌控者地方经济命脉。若是强行迁徙,固然让豪强失去威胁,可对地方经济也会形成伤害。所以,马林决定加强法制建设,以监控地方豪强。

……

当然,在各地贵族被集中到不莱梅省的这几十年内,北海国内部会太平无比。所以,马林可以放心进行各种改革和建设。然后,北海国的经济必然会爆发。即使20年内人们消费习惯还没培养好,20年后,等新一代人成长起来,大家也会习惯花钱的。

到时候,北海国的国内市场,将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然后,人人有钱,市初物需求极大。而官方的税收,也会盆满钵满……

同样地,届时北海国对钱币的需求,也会极其旺盛。不管是金币、银币还是铜币,需求量都会变得吓人。

但现在,北海国对钱币的需求还没那么大。因为,北海国这一代的人,主要是占据人口多数的农民,还没有形成消费的习惯。同时,他们开始攒钱也没几年。就是你想让他们消费,他们也未必舍得。

不过,到了20年后,下一代人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主力的时候,这一代人攒了20年的钱,基本家家都有很多余钱了。按照每天2芬尼的收入算,一年收入就是730芬尼,。但北海国农庄里面食宿不要钱,他们只需要购买衣服和柴米油盐等日杂。省一点的话,一年结余七八个金币都是可以的。20年后,就是一百几十个金币了。这可是一大笔钱了,可以买很多东西。到时候,他们的子女,就可以拿来挥霍消费了……

但首先,马林要培养孩子们消费的习惯……

所以,马林决定,在各地的工匠学校(实际就是普通学校,只是为了打掩护,不让贵族反感,才用这个名头),开设连锁经营的学校商店。

到时候,各种糖果、各种口味的饼干、奶粉、炸薯条、香蕉干、瓜子、花生、爆米花、蜜饯等零食,都会摆上学校商店的货架。当然,等美洲那边的辣椒种植和产量形成规模,马林还会推出霸主级零食——辣条……

马林打算用这些零食,培养孩子们花钱的“好习惯”。等他们长大了,钱币在他们手里就不会藏在家里发霉了。而且,读过书的人,往往不会亏待自己。因为他们更自信,自认为有知识有身份,自然舍不得亏待了自己,花钱也会更大方些。

还有就是,北海国读书是不要钱的,孩子们只需要花钱买衣服和笔墨纸张。加上他们家里都有钱了,只要哭一哭,闹一闹,还是能弄到点零花钱买辣条什么的……

这还只是平民子弟的工匠学校,贵族子弟们读的正式的学校,马林都不用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只需要把学校商店开起来,把零食摆上货架,就有的是人购买……

都不用20年,十几年后,一帮吃零食长大的孩子,手里有了钱,不愁他们不去逛商店消费。到时候,才是北海国商业大爆发的时候……

也就是说,马林开设学校商店,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孩子们的消费习惯。当然,学校商店也是很赚钱的,这一点完全没有异议。马林虽然办学校投入很多钱,但只要垄断了学校的商店,还是能够赚回本钱的……

Back to Top